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5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9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日粮能量、蛋白质水平对种公鸡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日粮能量、蛋白质水平对北京油鸡种公鸡后期繁殖性能的影响,将99只50周龄北京油鸡种公鸡随机分为9个处理,每个处理11只鸡,分别饲喂由能量(11.30、11.72和12.14MJ/kg)和蛋白质(12%、14%和16%(质量分数))以3×3因子组合的9种日粮(设为处理1~9)。试验结果显示,蛋白质水平对种公鸡的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但精子活力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有降低的趋势;能量为12.14MJ/kg时对采食量和精子活率有显著性影响(P〈0.05);处理9的畸形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孵化验证试验显示,处理8的受精率、孵化率和健雏率较佳。本试验结果建议北京油鸡种公鸡后期日粮蛋白质水平为12%,代谢能水平为11.72MJ/kg,其他体重和习性类似北京油鸡的地方品种可以参照使用。  相似文献   
102.
光照节律调控鸡繁殖性能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光照是生物体重要的环境因子。现代家禽生产普遍采用人工光照。禽类视觉敏感,光照对禽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光照是温度、湿度和通风因素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的环境因子。此外,鸡作为一种重要的模式动物,光照对其繁殖生理的影响和相关作用机制研究也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文章就禽类对光照的感知,光照节律对鸡性成熟和繁殖的影响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概述了非自然光照节律、光照不应性和种蛋孵化期光照技术的研究进展,为深入理解光照节律对鸡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参考。禽类的光感受器如眼球(视网膜)、丘脑深部和松果体,能够将光信号转变为生物信号,并依靠神经内分泌系统,尤其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影响鸡的生殖系统发育和繁殖行为。育成期鸡群性腺发育很快,并对光照时间长短反应敏感。光照时长过短或者过长,可能导致鸡只生长受阻或者性成熟提前;每天维持恒定8或9 h的光照时长,可保证体况和体重在性成熟时达标,充分发挥繁殖潜力。产蛋期光照节律主要包括光照刺激时间和光照时长。光照刺激能促进鸡性成熟,但必须在恰当的阶段实施才能有效发挥其促进适时和整齐开产的作用。对于黄羽种鸡光照刺激时间的研究鲜有报道,生产中多参照蛋鸡的光照方案,或适当推延。进入产蛋期的鸡群,光照节律则由恒定短光照转变为恒定长光照,光照时长的选择也是提高鸡繁殖力的关键控制点之一。母鸡产蛋期需要较长的光照时长以维持其高产,但肉种鸡与蛋鸡在体况、饲喂方式和生理特点等不同,如光照不应性等生理特征。因此,肉种鸡的光照时长短于蛋鸡或蛋种鸡,一般为14或15h,而蛋鸡或蛋种鸡为16或17h。种公鸡性早熟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精液稀释和存储,以及种公鸡隔代利用等技术的应用发展,种公鸡光照调控技术研究也逐步开展。种公鸡性成熟后采取与母鸡同样的光照时长可能会降低精液品质,提示在公母分饲的条件下有必要对公鸡和母鸡进行有区别的光照节律管理。与常规24h光照节律不同,非自然光照节律的光照制度可以提高蛋重,但可能降低产蛋数。非自然光照周期不符合欧盟规定动物福利标准,与饲养人员的正常作息时间不一致,在实际生产中并未广泛应用,但是研究非自然光照周期对了解家禽的生物节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3.
石岐黄肉鸡前期日粮总含硫氨基酸和赖氨酸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研究优质黄羽肉鸡前期对日粮总含硫氨基酸和赖氨酸的需要量。试验采取4*3两因子析因设计。选取中1440只1日龄健康康母雏。随机分成12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得和20只鸡。配制玉米豆粕型饲粮,其中含ME12.55MJ/kg,CP21.6%。  相似文献   
104.
不同贮藏条件下鸡肉肌苷酸生成与降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研究了在室温(21~22℃)和4℃不同贮藏温度下,屠宰后1~24h之内鸡胸肉肌苷酸(IMP)及其相关物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4℃下放血后24h内IMP及其相关物浓度变化不大;12h后的IMP含量与屠宰后1h相当,24h后仅降低4.9%。室温(21~22℃)下4h后IMP浓度迅速下降,IMP降解产物浓度明显上升;12h后鸡胸肉IMP含量损失16%(P<0.01),24h后损失55%(P<0.01)。经模拟计算,得回归方程y=-0.1282x2+0.4733x+2.0587(R2=0.9542),求得在本试验条件下,室温为21~22℃时,屠宰后110min鸡胸肉IMP含量达到最高峰,其值为2.916mg/g。4℃下4h和8hIMP的含量分别比室温高5.6%(P<0.05)和8.2%(P<0.05),12h和24h分别高19.4%(P<0.01)和105%(P<0.01)。结果表明,鸡肉中生成IMP的反应很快完成,基本不受时间和温度的影响;但贮藏时间和温度对鸡肉IMP的降解速率有显著影响,温度越高,时间越长,IMP含量越低。  相似文献   
105.
黄羽肉鸡色素沉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1日龄体重接近的黄羽肉鸡(石歧杂)公雏380只和白羽肉鸡(AA)公雏240只,共分为6个处理,分前、中、后三阶段(0~4,5~8,9~10周)饲养,黄羽肉鸡随机分为第Ⅰ、Ⅱ、Ⅴ、Ⅵ处理组,白羽肉鸡分为第Ⅲ、Ⅳ处理组,第Ⅱ、Ⅳ组全期、第Ⅴ组中后期、第Ⅵ组后期均以40 mg加丽素黄/kg和10 mg加丽素红/kg水平混合添加,第Ⅰ、Ⅲ处理组不添加色素,结果表明①黄羽肉鸡和白羽肉鸡在生长规律上差异很大,日粮中添加色素对两种鸡的生产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②黄羽肉鸡背皮、腿皮、爪皮色素的沉积规律基本一致,爪皮色素沉积量极显著高于背皮和腿皮(P<0.01),背皮色素沉积量高于腿皮.黄羽肉鸡后期添加色素更经济;③日粮中添加色素具有降低血浆中脂质过氧化水平和提高红细胞SOD活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6.
北京油鸡AMPD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肌苷酸含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根据人和大鼠的腺苷-磷酸脱氨酶1(AMPD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RF-SSCP技术检测了130只北京油鸡AMPD1基因多态性,并分析了AMPD1的不同基因型与北京油鸡肌苷酸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北京油鸡中检测到AMPD1基因的A、B、C3个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1808、0.6615、0.1577;产生AA、AB、AC、BB、BC、CC6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769、0.1769、0.0308、0.4615、0.2231、0.0308。最小二乘分析表明基因型AC、BB所对应的肌苷酸含量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基因型AA所对应的最小二乘均值(P〈0.05),肌苷酸含量在AMPD1其余基因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7.
黄羽肉鸡IMF选择与遗传参数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家系选择的方法,对黄羽肉鸡90日龄胸肌肌内脂肪含量(IMF)进行了4个世代的选择;采用动物模型(样本数N=632~1084)和MTDFREML软件对部分肉质性状进行了遗传力(h^2)和遗传相关(r)估计。试验结果表明:经过4个世代的选择,G4代比G0代IMF含量提高了17.8%(P〈0.01),变异系数由29.59%降低到21.72%。胸肌IMF含量的估计遗传力h^2=0.220,4个世代的平均实现遗传力h^2=0.322,初步说明IMF含量为中等遗传力性状,可以通过选择提高。腹脂重、腹脂率、脂带宽、皮脂厚、冠高、冠厚、90日龄体重等性状的遗传力在0.08~0.54范围内,胸肌IMF、腿肌IMF与腹脂重等性状间呈遗传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8.
为研究饲粮代谢能水平对北京油鸡生产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设4个饲粮代谢能水平:11.76、12.39、13.02和13.65MJ/kg;选用43日龄480只公鸡和80只母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公鸡6个重复,每个重复公鸡20只;母鸡每组20只每个重复1只.试验期为49 d.结果表明,随饲粮能量水平的升高,北京油鸡(公鸡)的采食量降低(P<0.05),饲料转化率提高(P<0.05);屠体重、全净膛重、产肉量(胸肌和腿肌)提高(P<0.05),公鸡产肉量显著高于母鸡(P<0.05);随饲粮代谢能增加,胸、腿肌脂肪含量升高(P<0.05),腿肌肌肉亮度和黄度值增加,红度值降低(P<0.05);母鸡胸、腿肌脂肪含量及腹脂率均高于公鸡(P<0.05).  相似文献   
109.
旨在探究不同贮精能力母鸡的贮精腺形态、主要性激素水平以及激素受体基因表达量的差异,以期进一步揭示母鸡贮精能力差异产生的原因。本研究以27周龄158只的白来航母鸡和28只公鸡为试验材料,混精连续输精2 d,第3天开始按照个体收集种蛋孵化,根据输精后21 d内每天的种蛋受精情况统计个体受精率作为母鸡贮精能力;挑选高、低贮精能力极端个体各4只,分别为高、低贮精能力组;采血测定血清孕酮、雌激素、睾酮和催乳素激素浓度;解剖获取富含贮精腺的子宫阴道连接部组织,并沿纵向分为两份,一份制作石蜡切片并HE染色,用于贮精腺形态观察,另一份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应激素受体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高、低贮精能力组子宫阴道连接部的黏膜面积、贮精腺数量、贮精腺密度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高贮精能力组母鸡的贮精腺平均横截面积显著高于低贮精能力组(P<0.05);高贮精能力组母鸡的血清孕酮激素浓度显著高于低贮精能力组(P<0.05),雌激素、睾酮和催乳素激素浓度在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 > 0.05);与低贮精能力组相比,高贮精能力组睾酮受体基因和催乳素受体基因表达上调,雌激素α、β受体基因和孕酮受体基因下调,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结果提示,母鸡的贮精能力可能与贮精腺横截面积有关,此外,孕酮激素可能对诱导贮精腺中精子的激活起重要作用,从而影响母鸡持续受精能力。  相似文献   
110.
试验旨在为北京油鸡品系选育、配套利用和科学养殖提供基础数据。选用北京油鸡纯系母雏534只,开展快慢羽群体的鉴定,并对比快慢羽母鸡羽毛发育、生长和繁殖性能的差异。北京油鸡保种群出雏时按照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的相对长度表型特征鉴别,将其分为快慢羽亚群,其中快羽包括K1(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5 mm以上)和K2(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2~5 mm),慢羽包括M1(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等长或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2 mm以内)、M2(主翼羽短于覆主翼羽)和M3(主翼羽未长出)。6周龄时通过PCR方法进行再次鉴定快慢羽。7 d内每隔1 d测量1次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羽长;7~42 d每隔1周测量1次;1~8周每周测定体重,9~18周每隔1周测定体重;产蛋期根据个体产蛋记录统计群体开产日龄、个体产蛋数以及连产相关性状等产蛋性能。结果表明,北京油鸡初生雏鸡快慢羽表型鉴定结果与通过PCR方法鉴定的结果一致,快羽鸡占总数的25%,慢羽鸡占75%,慢羽鸡又以M2为主,有少量M1和M3。21日龄以内快羽鸡的主翼羽羽长显著高于慢羽鸡(P<0.05);28日龄时,M1和M2型慢羽鸡的主翼羽长度与快羽鸡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M3仍显著短于快羽鸡(P<0.05)。与慢羽鸡相比,快羽鸡70日龄后体重显著增加(P<0.05),且开产日龄显著提前(P<0.05),但是43周产蛋数较低(P<0.05);快羽鸡除蛋形指数显著高于慢羽鸡外(P<0.05),其他蛋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综上,快慢羽北京油鸡在生长和产蛋性能上有一定差异,在选育方向和生产管理中应有所差异化,包括加强慢羽品系早熟性即开产日龄的选育和调整快羽品系育成期饲料能蛋水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