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5篇
农学   6篇
  1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肠道微生物对于昆虫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参与维生素合成、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与利用、孤雌生殖、信息素的合成,同时在抵御外来菌的侵入与定植以及在加强免疫系统的功能中也起着重要作用[1-2]。对于刺吸式昆虫来说,由于植物枝干韧皮部汁液营养组成不均衡,碳水化合物含量丰富而必需氨基酸组分欠缺或含量较低[3],这些昆虫体内的共生细菌能提供寄主昆虫所缺乏的必需氨  相似文献   
22.
王荣兴  杨璞  李勇 《现代农业》2007,(12):63-64
吉林省秸秆资源非常丰富,在秸秆综合开发利用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功经验,不仅有秸秆气化炊事用能,还有秸秆固化与秸秆发电等,这些项目的实施对我省的秸秆综合开发利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是一种国际性植物检疫害虫。此虫危害严重,传播途径复杂,寄主范围广,生态适应性强,已经在我国部分省份发生。本文综述了我国学者在稻水象甲控制策略方面的研究和报道。  相似文献   
24.
连作对谷子土壤酶活性及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明谷子连作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分析不同连作年限对谷子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在4a不施肥定位试验的基础上,设置连作2 a(T1)、连作3 a(T2)、连作4 a(T3)和轮作(CK)4个处理,分别测定了土壤养分、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其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与轮作(CK)相比,连作2 a(T1)、连作3 a(T2)和连作4 a(T3)分别减产6.9%、12.7%和35.6%,随着连作年限增加,减产幅度加大;连作土壤氮、磷含量降低,其中速效氮含量降低最为显著(P0.05),速效钾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土壤p H升高。连作条件下,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且随着连作年限增加,降低越显著,连作4 a(T3)显著低于其它处理(P0.05)。  相似文献   
25.
连作条件下谷子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研究不同连作年限下谷子功能叶片衰老和活性氧代谢特性,加深对谷子连作障碍的认识,以晋谷29号品种为材料,选取3个不同年限(2、3和4年)的连作方式,以轮作方式为对照,分析不同连作年限下,功能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保护酶活性(SOD、POD、CAT)、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氧自由基积累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对比轮作与连作处理,结果表明:谷子开花后,其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CAT、SOD和POD活性均呈下降趋势,MDA和氧自由基积累量持续上升。其中: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显著下降(P0.05);CAT活性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下降;SOD和POD活性在开花前中期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呈显著降低趋势;MDA和氧自由基积累量上升,且连作高于轮作。相关性分析显示,花后功能期叶片SOD活性与产量呈正相关,POD活性、叶绿素含量、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氧自由基、MDA含量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连作影响谷子功能叶片代谢,增加连作年限,叶片功能期缩短,植株衰老加剧,最终导致谷子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26.
越冬白蜡虫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白蜡虫越冬时体内微生物的多样性,比较昆明与长春越冬虫体内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差异,为了解白蜡虫低温适应机制提供有用信息。[方法]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昆明越冬雌成虫(KM)和长春越冬雌成虫(CC)体内细菌16s rRNA及真菌ITS基因进行测序,利用Usearch软件进行细菌和真菌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划分,并利用Mothur软件对OTU进行分类学分析和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细菌KM和CC样品中共得到344个OTU,真菌KM和CC样品中共得到230个OTU。细菌共鉴定到15门、137属,在KM中乳球菌属占主要比例(29.78%),而在CC中立克次氏体占主要比例(55.77%),真菌中共鉴定到6门、83属,在KM中仅鉴定到41个属,而CC中鉴定到75个属,其中线虫草科无法归类的属在2个样品中均为优势菌群,但CC中含量远低于KM。[结论]昆明与长春越冬虫体内细菌及真菌种类和数量均不相同,与昆明越冬虫不同,需要应对极端低温的长春越冬虫体内立克次氏体为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27.
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别对中国的孤雌生殖型和美国的两性生殖型稻水象甲卵巢内β1-微管蛋白基因进行了克隆,获得的cDNA全长分别为1727bp和1730bp,均包含1344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447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约50kD,等电点4.54。同源性分析表明,克隆的β1-微管蛋白基因与其他昆虫的β微管蛋白基因在氨基酸水平上是高度同源的,相似性介于95%~100%。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β1-微管蛋白在孤雌生殖型稻水象甲卵巢内的表达量(3.14×107copies/μL±0.66×107copies/μL)显著高于两性生殖型稻水象甲(5.08×106copies/μL±0.47×106copies/μL)。推测该基因的差异表达对于稻水象甲孤雌生殖过程中纺锤体的组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红白锦鲤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定向育种、良种选育和制定种质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红白锦鲤肾细胞为材料,采用PHA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体细胞体内培养法,经空气干燥制备了染色体,并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红白锦鲤的染色体数目分布在92~100条,相对长度最长的为(29.67±2.21)‰,最短的为(13.53±0.08)‰。[结论]红白锦鲤的染色体数2n=100,核型公式为:22m+34sm+22st+22t,染色体臂数(NF)=156。  相似文献   
29.
用团头鲂精子诱导红白锦鲤雌核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拥军  孙向军  史东杰  苏建通  杨璞  孙砚胜  张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262-16265,16270
[目的]研究用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精子诱导红白锦鲤(Cyprinus carpioL.)雌核发育。[方法]用紫外线灭活的团头鲂精子刺激性成熟的红白锦鲤卵子,进行雌核发育,并采用热休克方法诱导染色体加倍。[结果]成功获得了红白锦鲤雌核发育二倍体鱼苗28尾。诱导红白锦鲤雌核发育的最佳条件为:团头鲂精子采用紫外线照射20min后,在孵化水温20~22℃条件下,与红白锦鲤卵子授精后3min进行热休克处理,41℃水温下持续处理2min,此时雌核发育率最高(1.78%)。形态学比较表明,单倍体与雌核发育F1代二倍体和正常二倍体在发育过程中存在明显差异,从肌节开始沉积大量黑色素,胚体扭曲严重,呈"C"型;而雌核发育二倍体与正常二倍体对照组相比,在体长、体高、体色和卵黄囊长等方面都极为相似。[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红白锦鲤色素遗传机制及定向培育优良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0.
采用RAPD和GISH技术对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杂交子代胚后发育4个重要时期(担轮幼虫期、D形幼虫期、壳顶幼虫期和眼点幼虫期)的遗传构成进行了检测。在RAPD检测中,50条随机引物在亲贝中共扩增出35条栉孔扇贝的特异条带和28条虾夷扇贝特异条带,其中栉孔扇贝特异条带在杂交子代4个时期出现的条数分别为:担轮幼虫期21条、D形幼虫期19条、壳顶幼虫期23条和眼点幼虫期23条;而虾夷扇贝特异条带在杂交子代4个时期出现的条数分别为:17、16、1和1。GISH结果表明,杂交扇贝在担轮幼虫期和D形幼虫期均继承了来自父母本遗传物质,而在壳顶幼虫期和眼点幼虫期未检测到来自父本的遗传物质。结果表明,杂交子代遗传结构在进入壳顶幼虫期时发生重大改变,大部分父本遗传物质从杂交贝基因组中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