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8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4个群体文蛤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建立的高重复性RAPD优化体系,对文蛤Meretrix meretrix4个不同地理群体(广西文蛤Gh、白壳文蛤Gb、山东文蛤S、江苏文蛤J)的个体进行RAPD分析,获得了较好的重复性条带。从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6个引物进行RAPD扩增,结果显示:Gb群体有11条特征带,Gh群体有2条,这些特征性RAPD扩增带可以作为这两个群体的RAPD分子标记;J群体和S群体没有明显特征带,可能预示这两个群体间遗传渐渗导致种质资源趋向同质化;Gh、S、J群体多态比例差别不大,为61.54%-62.86%,而Gb群体仅为33.33%。采用修正后的Shannon多态性指数方程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Gh、S、J群体多态性指数分别为0.189、0.195、0.200、Gb群体仅为0.115。研究结果表明,文蛤不同群体的遗传地理分化明显,Gh、S、J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而Gb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可能预示该群体分布范围较小、群体数量不大,应加强对其资源的保护。Gh与Gb群体为同一栖息地,除壳色和壳形态差异外,遗传多态性差距悬殊,已超出种内变异范围,二者是否为不同种或具生殖隔离的地理亚种,还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2.
对国内外不同学者有关高雅海神蛤的生态习性、繁殖与生长、人工育苗、养殖等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同时提出了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23.
<正>一、品种概况(一)培育背景文蛤(Meretrix meretrix)是我国沿海重要的海产经济动物,属于广温广盐性滩涂埋栖型双壳贝类,在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其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等优点,已成为我国沿海主要养殖种类和出口创汇的重要鲜活水产品之一。近年来,文蛤规模化育苗技术的开发应用,使  相似文献   
24.
金乌贼胚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人工孵化条件下金乌贼的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刚产出的卵子,均重0.99g/粒(n=100),长轴为11~24mm,短轴为8~15mm,卵黄如鸡蛋状,梨形,长径5~6mm,短径3~4mm,外包三级卵膜。三级卵膜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经历一个柔软-定形-缩小-膨大的变化过程。受精卵在20~25℃水温下孵化,经过26d幼体陆续脱膜孵出。根据胚胎发育的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将金乌贼胚胎发育过程划分为细胞分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器官发育期、出膜期5个典型时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眼的形态变化比较大,且经历一个无色、红色再到黑色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5.
董迎辉 《水产学报》2006,30(1):29-35
采用Bouin氏液固定、石蜡切片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在光镜下对栉孔扇贝正常发育和6-DMAP第二极体抑制型雌核发育二倍体卵在受精和第一、二次卵裂过程中的核相变化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正常发育卵内的雌、雄原核能融合为合子核,而雌核发育卵内的精核、雌核变化相当复杂。精核至少存在两种状态:(1)精核只在刚入卵时发生轻微膨胀,以后保持固缩状态,不膨大形成雄原核;(2)在第二次成熟分裂之后,精核再次去浓缩膨胀,但其体积并未达到正常雄原核的大小。在第一、第二次卵裂过程中,此精核不参与核分裂,以致密的染色质体(DCB)存在于两组分开的母本染色体之间,卵裂结束时滞留于两卵裂球的分裂沟上或进入其一的细胞质中。受精卵经6-DMAP处理,雌核形成第二极体的过程受到有效抑制,导致雌核二倍化。此外,作者对实验中出现的多精入卵和多极分离现象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26.
2004年5~6月,用紫外线照射法使精子遗传物质失活,结合用6-二甲基氨基嘌呤(6-dime-thylaminopurine,6-DMAP)处理受精卵抑制第2极体释放,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采用中心波长254nm、光照强度800μw/cm2·s的紫外线照射栉孔扇贝精子50s,然后立即与正常卵子授精,在20℃水温下,受精后35~40min光镜下观察到20%~30%卵子排出第1极体时,分别以40、50、60、70、80mg/L的6-DMAP持续处理受精卵10、15、20min,染色体计数法检测各处理组二倍体率,从而筛选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两因素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6-DMAP的浓度和持续处理时间对二倍体诱导率和D形幼虫率影响较显著,6-DMAP浓度以60、70mg/L较为适宜,最佳处理时间为20min,综合考虑,60mg/L6-DMAP处理20min组得到了最佳效果,二倍体率为57.6%、D形幼虫率22.25%。随后对筛选出的最佳条件组担轮幼虫进行了大量的染色体统计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二倍体率分别为53.7%和57.3%。  相似文献   
27.
研究了Cu2+对缢蛏稚贝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评价;根据96 h LC50值设定10、30、40μg/L 3个Cu2+质量浓度梯度进行暴露实验,以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Lamark)稚贝软体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为指标,研究Cu2+污染对缢蛏稚贝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Cu2+对缢蛏稚贝96 hLC50为309.742μg/L;不同浓度Cu2+胁迫下,96 h内缢蛏稚贝抗氧化酶(CAT、SOD)活力发生显著的变化(P<0.05),除最高组40μg/L在48 h时CAT活力被显著抑制(P<0.05)外,96 h内绝大部分时间点与沙滤海水对照组相比,各暴露组抗氧化酶(CAT、SOD)活性处于诱导状态;96 h内各暴露组缢蛏稚贝丙二醛(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认为,CAT、SOD活性及MDA含量变化可反映缢蛏稚贝受Cu2+伤害的程度,可用作缢蛏安全性风险评价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8.
为探索文蛤GRB2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本实验通过已构建的文蛤转录组文库,利用SMART RACE技术扩增得到了文蛤GRB2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对其生物信息学、组织及发育阶段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直接测序方法在外显子中筛选SNP位点。结果显示,GRB2基因cDNA全长1791bp,开放阅读框669bp,编码223个氨基酸,蛋白由SH-SH2-SH3三个结构域组成;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文蛤GRB2与泥蚶的同源性最高,达到65.6%,与脊椎动物的同源性都在60%以上,说明GRB2基因在进化过程中比较保守。qRT-PCR结果表明,GRB2在文蛤6个组织和10个发育时期中均有表达,但不同组织间的表达量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发育时期中的表达量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在壳顶幼虫时期达到最高,之后表达量又有所降低。SNP位点的筛选结果表明,在GRB2基因的外显子区域共发现16个SNP位点。  相似文献   
29.
摘要:该研究以具有群体感应抑制作用的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T-1为试验对象,参照国标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检测其对动物的安全性及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安全评价试验采用异育银鲫、斑马鱼、小鼠为测试动物,结果显示:异育银鲫腹腔注射浓度为11200mg/L(2.6×1011 CFU/Ml)菌株T–1菌液后,连续观察96h,异育银鲫均健康生长,未出现不良症状或死亡;将斑马鱼浸泡在浓度为2240mg/L(5.2×1010 CFU/mL)的菌株 T–1菌液中,连续观察96h,斑马鱼均健康生长,未出现不良症状或死亡;SPF级小鼠(ICR品系)灌胃16800 mg/kg(3.9×1011 CFU/mL)体重浓度的菌株T-1,观察9d小白鼠健康生长无不良症状。水体生态评价采用小球藻、大型蚤及萼花臂尾轮虫为测试对象,不同浓度的菌株T-1在96h内,对小球藻生长无毒且促进其生长,对大型蚤生长无不良影响,对萼花臂尾轮虫生长无害,且在高浓度下对萼花臂尾轮虫的生长繁殖有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具有群体感应抑制作用的地衣芽孢杆菌T-1对异育银鲫、斑马鱼及小鼠安全无毒害;对水体生态环境中的浮游生物也无不良影响,具有开发成微生态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30.
利用磁珠富集法构建的基因组文库和EST文库开发了30个文蛤多态性微卫星标记。8个G-SSR和22个EST-SSR多态性位点共获得140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67,多态性信息含量、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分别介于0.172~0.744、0.040~0.720、0.187~0.793之间;G-SSRs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平均观测杂合度和平均期望杂合度都较EST-SSRs高;Hardy-Weinberg平衡检测发现,24个位点偏离了平衡状态;利用BLASTx对含多态性SSR位点的EST进行功能注释,11个位点来自注释基因序列。 将30对文蛤多态性SSR引物分别在斧文蛤和帘文蛤中进行了通用性检测,通用率分别为30%和40%。这些微卫星多态性位点的获得,为进一步开展文蛤遗传多样性分析、种质资源评价、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等奠定基础,并且可用于文蛤、斧文蛤和帘文蛤的比较作图、基因发掘和QTL定位等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