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4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7篇
  17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73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261.
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膜快速挂膜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膜的挂膜成熟是一个比较耗时的过程,通常需要30~40d。为解决这一技术瓶颈,该文在一个大型海水循环水养殖厂的生物滤池内进行了生物膜快速挂膜的中试试验。该养殖厂循环水养殖系统有并联的生物滤池4个,单个为跑道式2级串联结构,总容量为800m3,采用毛刷状聚乙烯丝为生物载体。试验设计为预先培养水质净化菌的种子液,制备经200目筛绢过筛后质量比为4:1的黏土和沸石粉超细颗粒混合物悬液,然后按103cfu/mL和5g/L的浓度在两级滤池中分别加入4种不同水质净化菌的种子液和"黏土-沸石粉"混合物悬液,静水充气培养8d后,生物载体上能够形成较为牢固的生物膜。打开循环水系统运行2d后,连续5d检测生物滤池进、出水口的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和COD(化学需氧量)含量,其5d平均消除率分别为:52.04%、17.24%、26.82%和62.94%。结果表明,与传统生物膜自然培养方法相比,该文所采用的挂膜方法将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膜的挂膜成熟提前了20d以上,起到了增速效果,在生产上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62.
秸秆添加对土壤有机碳库分解转化和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秸秆添加量对黄潮土和砂姜黑土有机碳库分解转化和组成的影响规律,为调节土壤碳循环、培肥地力提供科学依据。通过1年的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添加0~400 g·kg-1秸秆时,两种土壤的有机物料分解率、腐殖化系数、C/N及土壤活性有机碳、非活性有机碳、总有机碳和碳库活度(活性有机碳与非活性有机碳的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秸秆用量的增加,有机物料在土壤中的分解率增加,腐殖化系数降低;土壤活性有机碳、非活性有机碳、总有机碳含量和碳库活度均增加,与秸秆添加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土壤活性有机碳和总有机碳含量间具有极显著线性正相关性关系,腐殖化系数同土壤碳库活度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与砂姜黑土相比,秸秆在黄潮土中更易分解,但黏粒含量较高的砂姜黑土更有利于土壤碳的储存。试验1年后,黄潮土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和碳库活度分别比砂姜黑土平均高7.6个百分点和12.3个百分点,砂姜黑土的腐殖化系数和C/N分别比黄潮土平均高3.2个百分点和2.3。综上,秸秆添加越多,碳库活度便越高,越有利于有机物料分解,降低腐殖化系数;黏粒含量越高,有机物料的分解受阻,腐殖化系数便越高。  相似文献   
263.
割根芹菜是几十年前本地菜农从水芹菜中选育出来的农家品种,一直延续种植至今。割根芹菜具有种植容易、产量高、效益好等特点,是解决春缺和发展城郊型蔬菜、提高菜农收入的一个较理想的品种。  相似文献   
264.
玉米花生间作在山东地区推广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花生间作被认为是缓解山东省内乃至全国粮油争地矛盾的一种重要种植方式,虽然这种间作体系自身具有一定优势,但其种植面积在山东地区仍非常有限。本文论述了玉米花生间作在山东地区种植推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应对策略和研究思路。间作玉米如何用更少的种植面积保证目前总产,且品质不降低,如何缩减间作花生单株水平与单作的产量差和品质差,玉米花生间作如何实现有效的机械化和轻简化栽培,这些是以后研究和考虑问题的主要出发点。  相似文献   
265.
2016年7月,山东省长岛县深水网箱养殖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暴发严重皮肤溃疡症。作者对病鱼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形态学观察、常规生理生化试验、gyrB和16S rDNA基因克隆测序等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在病灶溃疡处分离到一株绝对优势菌BZ01,该菌株在TSB固体培养基上呈半透明菌落,在TCBS选择性培养基上菌落呈绿色。透射电镜观察为短棒状,具有单根极生鞭毛。人工回接感染证明,该菌株对许氏平鲉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可以引起皮肤溃疡等症状,且与自然感染症状一致,其LD50为2.07×106 CFU/ml。通过gyrB和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BZ01与弧菌属同源性最高,并在系统发育树中与轮虫弧菌(Vibrio rotiferianus)聚为一枝,结合形态及生理生化表型测定结果,将该菌株鉴定为轮虫弧菌(V. rotiferianus)。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四环素类、喹诺酮类、香豆素类、肽酰转移酶类高度敏感,而对大环内酯类、多肽类、磺胺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中度敏感或不敏感。  相似文献   
266.
正对于海参产业来讲,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7月16日受疫情影响推迟4个月的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播出,第一弹就以《海参"水深"》为标题曝出了海参产业所存在的"不为人知的秘密",被业界称之为海参"3.15事件"。该事件的发生是在冬季冰灾、夏季高温灾害、新冠疫情之后对海参产业的再次大考,给海参产业带  相似文献   
267.
盐度和溶解氧对刺参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不同盐度(20、25、30、35、40)和不同溶氧水平(充空气,DO 7~9mg/L)充纯氧,DO15~20mg/L;不充气,DO 2~5mg/L)对刺参体腔液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的影响。盐度试验结果表明,盐度急性变化会引起刺参体腔液ACP、AKP、LZM活性的升高和SOD活性降低,其中第10天时盐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最大。溶氧试验显示,过饱和溶氧(DO 15~20mg/L)可使刺参体腔液ACP、AKP、LZM、SOD活性维持在较高水平,不充气组(DO 2~5mg/L)刺参体腔液中ACP、AKP、LZM活性出现短暂升高。恢复性试验中,盐度20、25组对AKP活性和盐度20、40组对SOD活性的影响未恢复到初始水平,其余实验组均能恢复至初始水平,说明低盐对刺参免疫力的影响较大。充纯氧组刺参的AKP活性显著高于充空气组,表明高溶解氧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刺参免疫力。  相似文献   
268.
本研究对辽宁4家刺参育苗场患“化板症”的稚参进行了病原学分析,从患有“化板症”的稚参体表病灶处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Aj2010072802A90.人工回接感染试验证实,该细菌能使稚参发生厌食、萎缩、降低附着力、溃烂、死亡等现象,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为此次“化板病”的病原菌.在此基础上,利用细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及16S 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 yticus.这是副溶血孤菌导致海参感染的首次报道.此外,本研究针对该病原菌进行了药敏学测试,证实所分离的副溶血弧菌菌株对氟苯尼考等药物高度敏感,相关研究结果将为刺参疾病防控和健康养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69.
本研究利用MRS培养基,从山东东营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养殖池塘环境中分离到56株乳酸菌。以刺参腐皮综合征2种重要致病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法测定所分离的乳酸菌对2株致病菌的抑制效果,筛选出1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乳酸菌CSND-6,并对该细菌的形态、胞内产物和胞外产物的抑菌活性、生理生化实验、16S r DNA序列分析、菌株生长特性及对刺参安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菌株CSND-6对灿烂弧菌和假交替单胞菌的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胞内产物的抑菌圈分别为17、22 mm,胞外产物的抑菌圈分别为25、31 mm。该菌株对刺参的高浓度浸浴胁迫实验结果表明,所分离的菌株对刺参是安全的。通过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CSND-6属于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与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paracaseiJCM1171)的相似性为99.83%。菌株CSND-6在30℃~44℃、pH为6~8范围内生长较快,24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28~32 h时达到生长高峰,最高值达2.10×109CFU/ml。本研究筛选的副干酪乳杆菌属于刺参池塘养殖环境中土著益生菌,对刺参的主要病原菌抑制效果较好,并表现出了较好的生长特性,可为养殖池塘刺参疾病的生态防控和乳酸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0.
采用基于18S rDNA PCR-DGGE技术对刺参池塘养殖系统底栖真核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理化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刺参养殖池塘系统中附着基真核生物DNA指纹图谱均呈现出了丰富的多样性,成参养殖池塘分别获得26、25、25条扩增条带,幼参养殖池塘分别获得20、22条扩增条带;刺参养殖池塘中叶绿素、总磷、总氮、溶氧分别为2.037~5.383 μg/L、0.016~0.039 mg/L、1.863~3.562 mg/L、4.06~6.18mg/L,成参养殖池塘的各项理化指标值均高于幼参养殖池塘.通过指纹图谱和理化因子的聚类分析可以看出,附着基底栖真核生物DGGE指纹图谱与环境中理化因子聚类分析图相吻合,说明不同刺参养殖池塘底栖真核生物群落DNA指纹与养殖环境的理化因子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DGGE技术分析刺参池塘附着基底栖真核生物指纹图谱,进而分析与环境中理化因子的关系,为建立底栖真核生物群落DNA指纹结构与水体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