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1篇
农学   64篇
基础科学   2篇
  28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2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行距配置和覆反光膜对夏玉米产量及光能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近些年来夏玉米生长期阴雨寡照时有发生,光照不足已经成为影响夏玉米生长发育的重要限制因素。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在高密度下,采取适当调节行距配置和覆反光膜等措施能否有效改善及优化群体冠层和内部的光环境,缓解高密度造成的遮阴加重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19年进行大田试验,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常规密度(67 500株/hm2)和高密度(82 500株/hm2)条件下,设置3个行距配置((60+60)cm、(80+40)cm、(100+20)cm,覆反光膜(FM)和不覆膜(NM)2个处理,研究覆反光膜和行距配置对夏玉米光能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高密度种植,玉米产量增加。密度67 500株/hm2时,“60+60”和“80+40”行距配置的产量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100+20”行距配置;但密度82 500株/hm2时,覆反光膜处理下“FM80+40”的行距配置能够有效改善群体内部光照环境,使光能在玉米群体冠层内的分布更加合理,显著提高干物质积累量、LAI、冠层光能截获率、Pn及叶绿素含量,2年平均产量较“FM60+60”和“FM100+20”处理提高6.6%和10.8%,在不覆膜条件下“NM80+40”处理较“NM60+60”和“NM100+20”处理增产5.8%和8.7%,且“FM80+40”处理较“NM80+40”处理增产5.1%。【结论】82 500株/hm2密度下,采用“80+40”的行距配置,辅以覆反光膜处理,可显著改善夏玉米光合特性,提高下部透射光的反光率,进而增加中下部叶片的受光,防止叶片早衰,提升光合能力,是实现夏玉米再高产较理想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32.
为明确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对玉米田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筛选出合适的田间用药剂量,通过室内盆栽接虫与田间接虫相结合综合评价了氯虫苯甲酰胺对玉米地下害虫沟金针虫、铜绿丽金龟以及小地老虎的综合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盆栽播种后20 d,氯虫苯甲酰胺4 g/kg拌种处理对沟金针虫、铜绿丽金龟和小地老虎的盆栽防效分别为78.15%、80.26%和81.05%;田间播种后20 d,氯虫苯甲酰胺4 g/kg拌种对沟金针虫、铜绿丽金龟和小地老虎的田间接虫防效分别为83.87%、86.27%和88.37%;高剂量的氯虫苯甲酰胺对玉米田地下害虫的田间综合防效优于对照药剂吡虫啉和氟虫腈。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处理对玉米种子无不良影响,对出苗和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明显的防虫增产作用,可推广应用于防治玉米田地下害虫。  相似文献   
33.
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对玉米种子活力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平皿法和盆栽法研究氯虫苯甲酰胺不同剂量(0.5、1、2、3、4 g/kg)拌种处理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量(株高、根长、根冠比等)以及生理生化指标(保护酶、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在0.5~3 g/kg剂量下拌种处理能明显提高玉米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增加幼苗期生长量;诱导幼苗叶片中CAT、POD、SOD、PAL、PPO活性升高;提高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还原糖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氯虫苯甲酰胺在4 mg/kg剂量时对玉米植株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各项指标仍高于空白对照。结果表明:合适剂量的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可以显著促进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34.
为了筛选出对蛴螬具有增效作用的复配药剂组合,室内采用浸虫法测定了多个复配剂对铜绿丽金龟2龄幼虫的联合毒力,并用共毒因子法与共毒系数法相结合评价了复配组合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与硫双威、毒死蜱、噻虫胺、氟虫腈、联苯菊酯、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分别按9∶2、5∶1、3∶4、9∶25、18∶5、1∶3、18∶23复配时增效作用最显著,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69、248、335、144、195、185、184;高效氯氟氰菊酯与噻虫胺按15∶2复配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共毒系数为166;联苯菊酯与硫双威、吡虫啉分别按5∶2、5∶9复配时增效作用最显著,共毒系数分别为216、244。  相似文献   
35.
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对花生地上及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对花生地下害虫及地上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治效果,筛选出合适的田间用药剂量,通过室内盆栽接虫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氯虫苯甲酰胺对花生地下害虫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Faldermann)、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以及地上害虫花生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的综合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盆栽药剂拌种处理后15 d,氯虫苯甲酰胺有效成分用量为2.40、3.20 g/kg种子处理对沟金针虫的防治效果为77.42%和82.58%,对铜绿丽金龟的防治效果为77.12%和85.62%;田间拌种处理收获时,2.40、3.20 g/kg种子剂量的氯虫苯甲酰胺对花生田沟金针虫的防治效果为68.12%和76.33%,对铜绿丽金龟的防治效果为71.38%和80.71%;3.20 g/kg种子剂量处理对花生蚜的防治效果最高,为36.39%;该药剂拌种处理后对花生种子无不良影响,对出苗和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40、3.20 g/kg种子剂量处理后增产率为16.16%和18.44%。表明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对花生地下害虫沟金针虫和铜绿丽金龟具有很高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性,同时对花生蚜也有一定的兼治效果,有明显的防虫增产作用,可推广应用于防治花生田地下害虫。  相似文献   
36.
大田遮荫对夏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遮荫对夏玉米光合特性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对玉米叶片的光合特性有显著影响,导致玉米籽粒产量显著降低,农大108(ND108)苗期遮荫50%和90%的籽粒产量分别比对照降低16.9%和24.5%,穗期遮荫分别降低34.1%和55.3%,花粒期遮荫分别降低67.5%和79.4%。遮荫后玉米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等都显著降低。不同生育时期对遮荫的响应不同,苗期遮荫50%和90%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分别较对照降低53.6%和64.3%,穗期分别降低22.1%和23.0%,花粒期分别降低66.2%和79.4%。遮荫50%和90%处理叶片的光合速率苗期分别较对照降低28.6%和49.0%,穗期分别降低36.6%和59.6%,花粒期分别降低43.9%和64.7%。遮荫使玉米叶片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和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RuBPCase)活性显著降低,不同遮荫时期对其影响不同,花粒期遮荫影响最显著。遮荫时期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大于遮荫程度对其影响。  相似文献   
37.
不同控释肥对夏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树脂包膜控释肥(CRF)和硫包膜控释肥(SCF)对夏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量(N、P、K量相同)情况下,控释肥CRFⅢ(1 428 kg/hm2)和SCFⅢ(1 668 kg/hm2)及其减量25%处理的CRFⅡ和SCFⅡ处理的玉米籽粒的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和产量都显著高于等量普通复合肥(CCF,1 260 kg/hm2)处理,控释肥减量50%各处理的营养成分含量仍与普通肥处理无显著差异。对于淀粉的含量,施肥量少的处理要高于施肥量多的处理,但差异不显著,产量则施肥量多的处理高。施肥处理的淀粉支/直比都要高于CK,控释肥与普通肥的处理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表明施用控释肥能提高和改善玉米品质。  相似文献   
38.
种植密度对玉米饲用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种植密度对单位面积上玉米的产量有重要影响,不同种植密度热带玉米的营养价值基本相同,干物质消化率及其他参数相似。在某一生产环境中,如果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饲草量继续增加而消化率又不明显下降,并且不受到伏等其他因素的影响,那么较高的种植密度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9.
采用土柱栽培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推广玉米品种(Zea mays L.)根系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演进特性.研究表明:随玉米品种更替,根系SOD、 CAT、 POD等保护酶活性提高,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降低,玉米品种更替的过程伴随根系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增强、衰老缓慢.当代品种根系SOD、 CAT活性在生育后期  相似文献   
40.
施氮对墨西哥玉米植株硝态氮累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微区试验研究了2个施氮水平(中氮,300 kg/hm2;高氮,600 kg/hm2)下2种施肥方式(一次基施和平均3次分施)对墨西哥玉米(Euchlaena mexicana)植株硝态氮(NO3--N)累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墨西哥玉米叶片中NO3--N含量以新生叶较高,全展叶较低,老叶居中;茎鞘和根系的NO3--N含量在不同收获期表现为第一收获期低于叶片,第二期仅比新生叶低,第三期则高于叶片。随着收获次数增加,NO3--N含量在叶片中呈降低趋势,在茎鞘和根系中先降后升。高氮水平和分次施肥是造成同一类型叶片NO3--N累积的主要原因;高氮分次施肥处理(N2-3)第二期收获的新生叶NO3--N含量最高,为92.66 μg/g,这一数值尚未达动物摄食的潜在致毒剂量。氮素用量增加,其生产效率降低,但高氮(600 kg/hm2)一次性基施处理的干物质产量和粗蛋白质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较高的氮肥用量一次性基施能够实现墨西哥玉米的高产且不会影响其产品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