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9篇
  7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李耕 《当代农业》2010,(4):41-41
3月,气温开始回升.降雨量增加.大部分地区在100毫米以上,俗有“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之说。此时,田野间青草开始生长.绿肥红花草籽和黄花草籽生长旺盛.给草食家畜开始提供青绿饲料。  相似文献   
32.
李晓娥  李耕 《吉林农业》2010,(9):260-260
文章就汉中市汉台区人口流动和劳动力转移历史及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当前人口流动及劳动力转移的特点进行了论述,提出优化人口流动,加速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33.
有机培肥与轮耕方式对夏玉米田土壤碳氮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明不同轮耕和有机培肥方式对夏玉米田土壤碳氮及其酶活性的影响,对提升农田土壤肥力及促进玉米高产具有重要意义。设秸秆(P)与牛粪(F)两种有机培肥方式和小麦季旋耕-玉米季深松(RS)、小麦季深松-玉米季免耕(SN)、小麦季翻耕-玉米季免耕(CN) 3种轮耕方式,共6个处理,于2015—2016和2016—2017玉米收获期采样测定,研究了不同有机培肥和轮耕方式对土壤碳氮及其酶活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轮耕方式、有机肥及其交互效应对土壤肥力有显著影响。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与轮耕方式CN相比, RS和SN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和脲酶、蔗糖酶活性。在轮耕方式RS中,与施用牛粪相比,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10~20 cm、20~30 cm和30~40 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增加了10~20 cm土层的全氮含量和蔗糖酶活性。在轮耕方式SN中,与秸秆还田相比,施用牛粪显著提高了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有机碳、全氮含量和蔗糖酶活性,增加了各土层脲酶活性。与秸秆还田+翻耕-免耕(PCN)相比,秸秆还田+旋耕-深松(PRS)和施用牛粪+深松-免耕(FSN)能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各处理中以FSN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和蔗糖酶、脲酶活性最为明显。轮耕方式、有机肥及其交互效应对产量有显著影响。轮耕方式RS和SN的产量较CN分别显著提高了1.89%~10.49%、5.44%~11.99%。在轮耕方式RS中,产量表现为秸秆还田较施用牛粪显著提高了2.91%~3.11%;而在轮耕方式SN中,则表现为秸秆还田较施用牛粪显著降低了5.02%~9.07%。两年玉米产量均表现为FSNPRSFRSPSNFCNPCN。综上所述,在6种处理中,处理FSN在提高土壤肥力和产量方面最为显著,可以作为试验及周边地区适宜的轮耕培肥方式。  相似文献   
34.
氮素对玉米灌浆期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玉米自交系齐319(Q319)为材料,采用单株盆栽种植方式,借助叶绿素荧光快速诱导动力学曲线和820 nm光吸收曲线,研究了氮素对玉米灌浆期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2年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氮素对Q319灌浆期叶片叶绿素含量无明显提高作用,但其净光合速率(Pn)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子粒产量显著增加。JIP-test分析表明,氮素显著提高了叶片光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电子供体侧和受体侧性能;显著提高了Q319 PSⅡ反应中心电子受体侧之后的电子传递链性能,增强了电子由PSⅡ向PSⅠ的分配,从而显著地提高了PSⅡ与PSⅠ之间的协调性。可以认为,施氮后灌浆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不是Pn提高的主要原因,而两个光系统性能的改善及二者间协调性的提高增强了光合电子传递链的性能是灌浆期Pn升高与成熟期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5.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玉米穗位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玉米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均随密度增大而呈降低趋势,且均在生育后期差异较显著。光合作用关键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和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PCase)活性亦呈降低趋势。叶绿素含量、Pn、Fv/Fm、ΦPSⅡ、PEPCase和RuBPCase活性在低密度下各行距配置间均无显著差异,但在中高密度下,"80+40"配置均高于其他配置,尤其是在生育后期差异显著,适宜的行距配置可提高穗位叶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36.
通过有益微生物产品的简易发酵,将发酵液应用到刺参育苗中,比较有益微生物发酵液对刺参的受精率、卵裂率、孵化率、变态率、附板率、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从刺参胚胎发育到幼体附板期间,有益微生物发酵液对其影响不大,附板以后有益微生物发酵液对稚参成活率影响较大,存活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7.
为探讨利用外源锶(Sr)在牙鲆耳石上进行人工标记的可行性以及最适浓度,配制了不同浓度SrCl_2·6H_2O溶液(对照组浓度为0,试验组浓度为8、12、16、20mg/L),再将褐牙鲆幼鱼养于各浓度溶液中,进行20d的浸染试验,之后移入正常水体中恢复养殖20d,最后利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对其耳石Sr标记结果进行确认。结果表明,浸染组鱼耳石上能形成十分明显的红色环带,对照组则无变化。整体上Sr在牙鲆耳石上的沉积量与水体中锶的浓度呈正相关,对8~16mg/L组观察,耳石Sr/Ca的峰值会随浸染浓度增加而增大;但在16~20mg/L组,Sr/Ca的峰值变化不明显。所有试验组幼鱼经恢复养殖后耳石Sr水平均能降到与对照组的一致。以上结果表明,利用外源Sr标记对褐牙鲆这种海生鱼类而言可行,且符合放流标记技术要求,对褐牙鲆而言最佳暴露浓度应以16mg/L为宜。  相似文献   
38.
以玉米自交系齐319 (Qi 319)为试材,利用叶绿素荧光快速诱导动力学曲线,研究了喷施外源激素6-苄氨基嘌呤(6-BA)对不同氮素水平下玉米花后叶片光系统II (PSII)性能的调控效应。两年研究结果表明,花后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均呈降低的趋势。在不施氮条件下,外源喷施6-BA,可提高叶绿素含量及后期Pn,但对PSII反应中心的活性无显著改善。施氮可显著提高Pn和PS II的性能,6-BA可显著增强其效果。二者互作条件下,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Pn显著增加(P<0.05),PSII供体侧和受体侧的活性得到有效改善,其中对PSII供体侧性能的改善幅度大于对受体侧,PSII反应中心的活性提高以花后10 d最显著。光合性能的提高使单株生物量和籽粒产量显著增加(P<0.05)。因此,在适量施用氮肥的条件下结合喷施6-BA可以显著改善叶片光合性能。  相似文献   
39.
玉米持绿与早衰品种叶片衰老过程中光化学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不同衰老型玉米叶片在衰老过程中光化学反应及其对光合能力维持的贡献, 本研究使用持绿玉米品种“齐319”和早衰玉米品种“黄早四”, 在控制的条件下, 用乙烯利诱导离体叶片衰老, 通过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JIP曲线)和820 nm光吸收等技术, 研究了衰老过程中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光系统I (PSI)、光系统II (PSII)以及光合电子传递体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衰老过程中, 齐319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的下降速度明显慢于黄早四, 是功能型持绿品种。玉米叶片的衰老伴随着OJIP曲线的J、I、K、L点荧光的增加, 以及远红光诱导820 nm光信号落差的下降。与齐319相比, 黄早四叶片的OJIP曲线和820 nm光吸收曲线的变化更剧烈。我们认为, 在衰老过程中PSI和PSII光化学活性的快速下降和光合电子传递功能的衰退是玉米叶片光合能力迅速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此基础上, 讨论了衰老过程中玉米叶片中与光合作用有关蛋白与光合能力下降的可能关系。  相似文献   
40.
不同基因型玉米根系特性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比较不同氮素利用效率夏玉米的根系时空分布特性及其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探讨玉米氮高效的生理机制。【方法】以氮高效玉米杂交种蠡玉13(LY13)和氮低效玉米杂交种鲁单981(LD981)为试验材料,以大田箱式土柱栽培方式,研究两个氮素水平下(0和4.29 g N/plant)玉米根系时空分布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结果】LY13开花后具有较高的根系干重,根冠比显著高于LD981(P<0.05),土壤深层根系分布多,根系空间分布合理,后期根系活力高,根系功能期长,导致其库容量大,库调节能力强,氮素积累总量高,氮素转移率、贡献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LD981(P<0.05),施氮条件下优势更加明显。LY13在两种氮素水平下的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千粒重、收获指数均显著高于LD981。【结论】氮高效型玉米品种根系总量多、深层根系多、空间分布合理、根系活力高且持续期长是其氮积累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库容量大,库调解能力强促使氮素转运效率高,向籽粒分配比例大是其籽粒产量高、氮效率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