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5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3篇
  4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为提高小麦粉生产设备的整体利用率和小麦粉加工效率,在对某小麦粉企业单条生产线生产过程研究的基础上,收集生产相关数据,结合应用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选用Flexsim仿真软件建立了小麦粉单生产线加工流程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结果发现:在小麦粉加工过程中,小麦清理和研磨设备的利用率较低,设备阻塞率达24.1%和26.9%,是生产过程的瓶颈;经仿真数据分析和多次仿真提出改善方案,对模型进行优化,优化后小麦清理和研磨设备阻塞率下降至13.5%和15.6%;另外,单包小麦粉生产数量由10 645个上升至21 290个,设备的整体利用率得到了明显提高。研究结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此类小麦粉加工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基于特征点邻域Hough变换的水稻秧苗行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秧苗行检测对于精准农业和自动导航至关重要,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特征点邻域Hough变换的水稻秧苗行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杂草密度分布、光照强度和秧苗行曲率变化等因素对秧苗行检测的影响。该方法主要包括3个步骤:水稻秧苗行图像数据库的建立、水稻秧苗特征点提取和秧苗行中心线识别。首先,在杂草萌发期建立水稻秧苗在不同光照条件(晴、阴天)、不同杂草密度分布和不同秧苗生长状况的水稻秧苗行图像数据库;然后,采用基于Faster RCNN网络的秧苗检测模型获得水稻秧苗的特征点,即预测结果的中心点;最后,采用提出的基于特征点邻域的Hough变换算法识别秧苗行中心线。实验表明,本文方法对测试集秧苗行平均识别准确率达到92%,对不同杂草密度分布的秧苗行平均识别精度小于0.5°,对孤立的杂草噪声和光照变化不敏感,对曲率较大的秧苗行也能准确识别,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33.
试验分析表明:福建省沙县水泥下垫面最高温度高于裸露土壤下垫面最高温度平均最高温度偏高1.40~7.89℃,其差值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水泥下垫面最低温度高于裸露土壤下垫面最低温度,平均最低温度偏高0.70~2.41℃,其差值为夏秋季>冬春季;水泥下垫面最高温度高于百叶箱最高温度,平均最高温度偏高3.20~20.53℃,其差值是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水泥下垫面最低温度高于百叶箱最低温度,平均最低温度偏高1.0~2.53℃,其差值为夏秋季>冬春季。  相似文献   
34.
为阐明苦马豆素(SW)对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利用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模型,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观察sw对神经细胞的形态学损伤,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各试验组神经细胞密度降低,神经网络减少且部分断裂;细胞表面粗糙,可见大量突起的小泡;细胞核出现浓缩、碎裂及新月形变化;随攻毒剂量的增加,神经细胞凋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Sw能诱导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发生凋亡,这可能是Sw导致动物神经毒性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5.
兽医资格考试自《辽宁省兽医管理条例》公布以来,在辽宁省已经实施了7年,目前辽宁省注册的执业兽医和执业助理兽医总数已经接近3万人.执业兽医注册制度对加强辽宁省兽医行业的管理、规范兽医的从业行为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7年辽宁省兽医资格考试通告》已经公布,今年的兽医资格考试与往年相比有了几点变化,近期有许多考生咨询考试相关情况,现将今年兽医资格考试的变化和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36.
阿特拉津和乙草胺在玉米和土壤中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的检测方法研究了阿特拉津和乙草胺在玉米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规律。结果表明,该方法阿特拉津最低检出浓度为0.08 ng g-1,添加浓度在10~250 ng g-1范围内,回收率在85%~9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0.0%~14.4%之间;乙草胺最低检出浓度为0.40 ng g-1,添加浓度在10~250 ng g-1范围内,回收率在102%~10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9.7%~14.0%之间。阿特拉津和乙草胺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方程分别为C=1942.7e-0.0492T和C=916.53e-0.0343T,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4.1 d和20.2 d。38%阿特拉津水悬浮液、900 g L-1乙草胺乳油剂用于玉米田除草,施药剂量分别为5.25~10.50 g hm-2、2.25~4.50 g hm-2,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施药,施药1次,收获期玉米籽粒中阿特拉津残留量低于0.08 ng g-1、乙草胺残留量低于0.40 ng g-1,土壤中阿特拉津残留量低于3.3 ng g-1、乙草胺残留量低于12.4 ng g-1,均满足相应的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37.
污染花生籽实中镉的分布特征及其对膳食健康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过对污染花生(Arachis hypogaeaL.)籽实中镉(Cd)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研究,初步探讨了它们对膳食健康的风险性。结果表明,在土壤Cd含量不超标的情况下,供试花生籽实的重金属Cd含量在0.21~0.748 mg.kg-1间,测定值全部超标,且达食品Cd限量标准的1~4倍;花生籽实种皮的重量只占籽实的2.15%~2.94%,但由于其中Cd浓度高达1.101~1.952 mg.kg-1,建议可以去皮食用花生籽实,以降低其对人体膳食健康的影响。花生籽实各营养成分中Cd占总Cd的比例顺序为蛋白质>残渣>脂肪;花生脂肪中Cd含量随花生籽实中全Cd含量的增加变化不显著,而蛋白质中Cd含量随籽实全Cd含量的增加而显著线性增加。供试花生籽实进入人体后的Cd总摄入量TD I(total dailyintake)占最大允许摄入量的比值,即%AD I值为114.1~221.3,其中脂肪的贡献率为0.027%,蛋白质的贡献率为99.973%。因而,将该Cd污染花生籽实作为人体对蛋白质和脂肪的来源是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的。  相似文献   
38.
将6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每组16只.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含甘肃棘豆干草粉15%(含苦马豆素0.03‰)、30%(含苦马豆素0.06‰)、45%(含苦马豆素0.09‰)的全价饲料,对照组饲喂全价饲料.试验期间,每天观察受试大鼠的临床表现,每周测定体质量1次.在攻毒5、9、13、17周后采血,运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各组大鼠血液WBC、LYM、MO、NE、RBC、HGB、HCT、MCV、RDW、PLT及MPV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WBC、MO、NE、RDW、MPV升高,LYM、RBC、HGB、HCT降低,MCV先降低后升高,PLT先升高后降低,部分组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结果表明,长期低剂量摄食苦马豆素可诱发SD大鼠贫血,但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骨髓造血能力.  相似文献   
39.
甘肃棘豆对SD大鼠组织损伤的病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剂量甘肃棘豆对大鼠不同组织的病理学损伤,试验将1 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4组,每组4只,分别标记为对照组、试验Ⅰ~Ⅲ组,分笼饲养,自由采食和饮水.对照组饲喂全价饲料,试验J~Ⅱ组分别饲喂含15%,30%,45%甘肃棘豆的混合日粮,期间记录各组大鼠体质量及临床症状,染毒结束后采集脑、肝脏、肾脏、脾脏,制作石蜡切片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甘肃棘豆能引起SD大鼠脑组织部分神经细胞肿胀、树突变短或消失、胞浆空泡化、且HE染色变淡;小脑浦肯野细胞、脑干网状结构、肾脏、肝脏、脾脏等多种组织出现以空泡变性为特征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甘肃棘豆对SD大鼠生长发育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能引起机体各组织器官广泛性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40.
西部天然草地是中国草地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是其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对维护生态安全和食物安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实现草地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长期以来,由于草地干旱、超载过牧、盲目开垦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以及草地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和管理滞后,导致草地大面积沙化和毒草化。特别是近几十年来,草地毒害草的迅速蔓延,造成草地植被群落和生物多样性减少,草地植被单一,沙漠化等生态学问题,严重影响了草地生态平衡以及牧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疯草”已成为西部天然草地主要毒害草之首,每年给畜牧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几十亿元。本文就中国西部天然草地疯草研究历史、种类与生态分布、毒性灾害状况、毒性成分与毒性机理、灾害及综合防控技术进行综述,并提出今后疯草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对认识疯草在天然草地中的生态作用和疯草灾害综合防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