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2篇
  6篇
综合类   2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31.
总结最近三年来三江白猪繁殖性能及其杂种优势率的测定成绩.结果显示,三江白猪繁殖性能经过持续的系统选育,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表现为窝产仔数达到12.04头,初生重由1.24 kg上升到1.41 kg,哺育率则由86.68%提高到90.64%.其杂交后代的繁殖性能以大白猪×三江白猪组合及杜洛克×大白猪×三江白猪组合为最好.通过优势率计算,杜大三组合各繁殖性状优势率明显优于其它组合.  相似文献   
32.
33.
性别控制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手段使家禽家畜生产期望后代的生物技术。基于XY精子的DNA含量、细胞膜上蛋白质和运动能力的差异,使精子在体外进行分离。实现性别预选对加速繁殖育种进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将动物的繁殖能力,产乳性能,肉品品质等性状最大程度发挥。高效有力的性别控制手段已经成为改良品种、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研究方向。文章介绍了当前主要性控技术的作用机理和应用,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相似文献   
34.
为研究IFN-γ基因作为猪抗病育种中一种分子标记的可能性,本试验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包括军牧1号白猪、杜洛克猪、大白猪3个品种共481头个体的IFN-γ基因全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对其与早期生长性能、繁殖性能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猪IFN-γ基因内含子1、内含子3、外显子4内各检测到一个突变位点,分别为T825C、T2370C、G5301A;在T825C位点AB基因型个体的70日龄体质量显著高于AA和BB型个体(0.010.05),断奶至70日龄日增体质量AB基因型个体极显著高于AA和BB型个体(P<0.01),AA和BB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T2370C、G5301A位点的多态性对早期生长性能的影响不显著(P>0.05)。军牧1号白猪G5301A位点EF基因型个体的产仔数、产活仔数显著高于EE型个体(0.010.05)。研究结果提示:猪IFN-γ基因T825C位点多态性对仔猪70日龄体质量、断奶至70日龄...  相似文献   
35.
为提高猪精液常温保存效果,本试验探讨17℃保存过程中,在Modena稀释液在不同浓度辅酶Q10(Co-Q10)(0、10、15、25、35μg/mL)对猪精液质量的影响。在17℃条件下每隔24 h检测不同组的精子活力、pH,每隔48 h检测精液的渗透压、精子线粒体活性和质膜完整率。结果表明:保存第5天,25μg/mL Co-Q10组精子活力、线粒体活性、质膜完整率均高于其他组(P<0.05),pH下降速度也最慢,并且对渗透压变化影响不大。综合考虑Co-Q10在猪精液17℃保存中的适宜添加浓度为25μg/mL。  相似文献   
36.
生物质炭载体联合有益菌防控番茄土传青枯病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传青枯病是由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根际有益细菌在青枯病的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在根际有效定殖是发挥生防作用的前提。以玉米秸秆、木块(松木)和稻壳为原料制成的3种生物质炭为有益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T-5的载体,探究生物质炭对有益菌防控番茄土传青枯病效果的影响,并利用室内模拟试验探究生物质炭对青枯菌的吸附、固持以及对根系分泌物的吸附作用,旨在阐述施用生物质炭提升有益菌T-5抑制病原青枯菌能力的可能机制。温室试验结果表明:单独施用3种生物质炭均显著降低青枯病的发病率和根际青枯菌的数量,其中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木块生物质炭的防控效率达到60.56%。3种生物质炭作为有益菌T-5的载体均能够显著提升有益菌T-5的根际定殖数量及其防病效率,其中木块生物质炭的提升效果最好。与仅接种青枯菌的对照相比,木块生物质炭与有益菌T-5组合处理的根际青枯菌数量降幅达97.42%;与单独有益菌T-5处理相比,有益菌T-5以木块生物质炭为载体使其根际定殖数量提高了5.71倍。进一步研究发现,木块生物质炭能够有效吸附青枯菌,吸附...  相似文献   
37.
季节性变暖对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已有研究成果,采用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危害时空变化对季节性变暖时空变化响应事实检测的方法,系统分析和汇总季节性变暖对农作物病虫害影响的已有观测事实及其变化规律性,提出其影响的最新认知,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已有影响事实检测表明:暖冬可使病虫进入越冬阶段推迟,延长病菌冬前侵染、冬中繁殖时间,降低害虫越冬死亡率,增加冬后菌源和虫源基数;病虫害发生期、迁入期、危害期提前;越冬北界北移、海拔上限高度升高;持续暖冬可使冬后虫源基数显著增加。与常年相比,全国性暖冬年冬中病菌繁殖侵染率可比冬前增加50%以上、冬中害虫存活率可达常年的1-2倍,冬后菌源、虫源基数增加1倍以上;持续暖冬冬后虫源基数可达常年的5倍以上;病害始见期、虫害发生期提前5 d以上,最早可分别提前20、30 d以上;稻飞虱越冬北界北移2-4个纬度,小麦条锈病越冬海拔上限高度升高100-300 m。暖春有利于病虫害危害期提前、扩展速度加快、发生程度加重。炎夏可使一些病菌越夏的海拔下限高度增加、面积和菌量减少,一些害虫发育历期延长、死亡率增加。暖秋有利于害虫滞留危害,发生代数可比常年增加1个代次。季节性变暖对农作物病虫害影响的时空变化及其规律性、发生与灾变的影响预估、风险评估及适应对策将是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8.
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检测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危害时空变化对气候变暖时空变化响应的已有观测事实及其变化规律性,汇总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病虫害未来发生趋势的已有预估结果,提出其影响的最新认知,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气候变暖可使大部病虫害发育历期缩短、危害期延长,害虫种群增长力增加、繁殖世代数可比常年增加1个代次,发生界限北移、海拔界限高度增加,危害地理范围扩大,危害程度呈明显加重趋势。但也使一些对高温敏感的病虫害呈减弱趋势,致使小麦条锈病、蚜虫等病虫由低海拔地区向高海拔地区迁移危害。未来气候变暖将使中国大部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呈扩大、加重趋势。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诊断、发生与灾变的影响预估、风险评估及适应对策将是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9.
活性有机肥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腈酯磷钾胺活性有机肥料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有机肥能促进小白菜株高、比叶重的增加,提高其叶绿素、还原糖、维生素C的含量,显著降低粗纤维和硝酸盐含量,从而提高小白菜产量和品质.最佳腈酯磷钾胺活性有机肥施用量为50 kg/667 m2.  相似文献   
40.
为了更好地为雄安新区的规划和建设提供气候服务,本文以雄安新区3个国家气象站建站至2018年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雄安新区的基本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并采用2009—2018年精细化陆面同化数据和气候变化预估数据,分析了雄安新区最近10年以及未来10年降水量和气温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雄安新区平均年降水量480.8 mm,降水集中在6—9月;1961—2018年,雄安新区平均年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中夏季减少趋势明显,而秋季增多趋势较为明显;预计未来10年,雄安新区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增加。雄安新区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分别为12.6、18.7、7.3℃,年内(1981—2010年平均),雄安新区7月份气温最高,1月份最低;1961—2018年,雄安新区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总体均呈升高趋势,其中春季和冬季升温明显,其次为夏季,而秋季气温变化趋势不明显;预计未来10年,雄安新区气温将明显上升。雄安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2335.2 h,年内,春、夏季日照时数相对较多,秋、冬季日照时数相对较少;1968—2018年,雄安新区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中秋季减少速率最快,春季相对最慢。雄安新区年平均风速1.7 m/s,年内,4月平均风速最大,1、8、12月相对最小;1961—2018年,雄安新区年平均风速总体呈减小趋势,其中冬季减小速率相对最大,夏季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