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正>1发病原因及诊断要点马淋巴液外渗是在钝性外力作用下,造成皮下和肌肉淋巴管发生破裂引起淋巴液的局部积聚。初期局部肿胀不明显,经3~7d局部逐渐增大,形成囊状隆起有波动感。但热、痛不明显用手推动隆起部位,可听到拍水音,穿刺液呈黄色,是稍透明、粘稠且不易凝固的淋巴液,无全身反应。  相似文献   
42.
大菱鲆生长性状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培育优良大菱鲆养殖品种,收集来源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批次的大菱鲆亲鱼8批,从各群体中挑选性腺发育良好的个体,利用不平衡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授精技术,每条雄鱼个体配两条雌鱼个体,共构建38个父系半同胞和76个母系全同胞,分别测定了每个家系生长到25和80日龄的体重、全长和体长,利用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对大菱鲆遗传相关分析表明,体重和全长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95,体重和体长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88和1.00,全长和体长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99。对大菱鲆表型相关分析表明,体重和全长的表型相关系数为0.881,体重和体长的表型相关系数为0.622和0.871,全长和体长的表型相关系数为0.947。并且经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各性状间的表型相关都呈极显著水平(P<0.01)。另外,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全长(X1)和体长(X2)对体重(Y)的回归方程,生长性状与体重的复相关指数为R2=0.789,说明它们都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3.
大菱鲆25日龄3个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评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估计我国引进大菱鲆群体的遗传学参数,2006年从多个大菱鲆养殖场采集源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进口批次的大菱鲆亲鱼,利用人工授精技术构建了66个全同胞家系,包括26个父系半同胞家系组。选用混合模型方程,通过约束最大似然法进行了方差、协方差、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等估计。结果表明,大菱鲆25d仔鱼体长、存活率和白化率的遗传力分别为0.20、0.07和0.22;3个性状间呈负遗传相关关系,检验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大菱鲆体长和白化率是中度遗传力,选择育种潜力较大;3个性状任何性状的选择对其他两个性状的影响很小,利用一个性状对另一个性状的间接选择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44.
为了分析日本囊对虾基因组中小微星序列的分布特征并开发小卫星标记,构建了日本囊对虾随机基因组文库,对其中片段长度为400~1 000 bp的3 395个克隆测序,共获得总长度为1 606 711 bp的DNA序列。在序列拼接后的2 815个克隆中,筛选到487个小卫星序列,其序列总长度占测序序列总长度的3.97%。小卫星序列中,以12 bp重复单位的序列数量最多(8.62%),总体趋势表现为重复单位越长,相应的重复序列数目越少(R=-0.826, P<0.01)。小卫星重复单位拷贝数分布范围以8 bp重复单位最广(3.1~47.6),其次是10 bp(2.5~44),再次是12 bp(2.2~28)。平均拷贝数最高的三种重复类型分别为8 bp重复单位(13.45),32 bp(9.32)和7 bp(9.28)。小卫星序列重复单位的拷贝数分布范围2~48,集中分布在2~30,且表现为拷贝数目越大,其相应的重复序列数目越低的趋势。小卫星序列中,AT含量大于50%的序列占66%小卫星AT含量与相应的序列数目不相关(R=0.063,P<0.05)。小卫星侧翼序列分析表明,随着小卫星GC含量的升高,其两端侧翼序列GC含量表现为不断增大的趋势(R=0.731, P<0.01),小卫星序列的产生与其两端侧翼序列的碱基组成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5.
46.
研究神农溪水温结构时空分布特征,阐述水温分层机理,分析神农溪水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神农溪水华防控提供理论基础。2015年在神农溪回水区内设置6个监测断面,分季节进行4次采样,对水温、水动力、Chl-a以及环境因子等进行原位监测。结果表明:神农溪不同季节存在不同形式的异重流,并影响库湾水温垂向分布格局;春季水温分层开始发育,夏季水温受中上层异重流影响垂向分布呈现"双斜温",秋、冬季主要受对流作用以及异重流的影响,上层水温呈等温状态;Chl-a与水温(R=0.752)、水体稳定系数(R=0.742)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混合层深度(R=-0.584)和溶解性氮(R=-0.609)、磷(R=-0.408)等营养盐呈极显著负相关。水温虽然与Chl-a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并不能很好地解释神农溪水华暴发;神农溪藻类生长不受氮限制,但水华暴发消耗大量磷营养盐会对藻类继续增殖产生磷限制;春、夏季混合层深度骤减是神农溪水华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7.
采用单胞藻(SA)、配合饵料(AF)、轮虫(BP)和卤虫幼体(BS)4种饵料,设计了SA+AF、SA+AF+BP、SA+AF+BS和SA+AF+BP+BS 4种饵料组合并用于中国对虾苗种培育,投喂SA+AF饵料的受精卵分设“碘伏”消毒及未消毒组,投喂其他饵料的受精卵均为“碘伏”消毒组。分析各期幼体成活率、P10体重及WSSV携带量,结果表明,N-Z期间,受精卵消毒与否及投喂不同饵料对中国对虾的成活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Z-P期间,投喂BP的成活率明显高于未投喂BP组(P<0.01);投喂SA+AF+BS的幼体在M-P期间成活率与其他饵料组差异极显著(P<0.01);投喂SA+AF+BP 饵料组P10幼体的平均体重小于投喂SA+AF+BP+BS组的幼体(P<0.01);SA+AF消毒组P10仔虾WSSV携带量为10.52±3.3 copies/ng DNA,低于其他饵料组仔虾的WSSV携带量(P<0.05)。在P11-P60培育期间,分别投喂菲律宾蛤仔足肌(CF)+配饵(AF)、60Co γ辐照菲律宾蛤仔足肌(RCF)+配饵(AF)、高锰酸钾消毒菲律宾蛤仔足肌(DCF)+配饵(AF)和配饵(AF)4种饵料组合。结果表明,CF+AF组对虾体重和体长增长最大,但与AF组差异不显著,而CF+AF组和AF组与其余两组差异显著(P<0.05);4组对虾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WSSV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表明,4种饵料投喂的对虾累积死亡率都在90%以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8.
为优化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养殖技术、扩大产业化规模,本研究利用通径分析方法探究了不同规格绿鳍马面鲀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以体重为依据,将获得的绿鳍马面鲀样品划分为3个不同规格(小、中和大),分别测量了体重与全长(FL)、体长(BL)、体高(BH)、头长(HL)、吻长(SL)、眼径(ED)、尾柄长(CL)和尾柄高(CH)8个形态性状,通过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计算各个形态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以及各个形态指标对于体重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最终建立依据形态性状估算体重的最优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影响不同规格绿鳍马面鲀体重的主要形态指标存在差异,小规格为体高、体长、眼径和尾柄长,中规格为体长、尾柄高、头长、体高、全长和尾柄长,大规格为体高、全长和尾柄高。小、中及大规格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84.753+17.263X_(BH)+6.572X_(BL)–28.928X_(ED)–11.353X_(CL);Y=–325.824+20.321X_(BL)+94.047X_(CH)–11.425X_(HL)+15.713X_(BH)–7.218X_(FL)+15.744X_(CL);Y=–516.433+38.012X_(BH)+10.545X_(FL)+82.752X_(CH)。3个不同规格绿鳍马面鲀,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决定系数之和均大于0.85,说明本研究得到的形态性状为影响绿鳍马面鲀体重的重点性状。本研究阐明了不同规格绿鳍马面鲀体重和形态性状的相关关系,对全人工养殖技术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9.
当前,池塘养鱼面临着饲料价格大幅度上涨,而商品鱼价格确稳中有限的困难局面,使渔业生产呈滑坡趋势。致使从事养鱼业的企业和个人生产效益低,投入、产出比明显低于其它行业。造成我区部分池塘投入降低,甚至荒费,影响了池塘养鱼业的发展。为了使池塘养鱼业能尽快走出低谷,必须在降低饲料成本上找出路。我们地区草原极为丰富,应大力发展以草食性鱼为主的节粮性渔业。为此,我进行了种草培养大规格鱼种的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饲料成  相似文献   
50.
为了评估中国对虾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est line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的育种效果,利用2005年评估的个体育种值,组建3个高育种值家系为实验组,3个平均值育种值家系为对照组,进行了生长对比测试。2006年,6个家系的苗种经过独立培育、中间暂养,体重达到1g左右时用荧光标记进行了标记,标记后的幼虾同时放养于对虾养殖池中。在生产养殖池中养殖63d后进行生长性状的测定。BLUP法预测结果显示,中国对虾一代选育后的预期遗传进展为0.78g,相对于选育前全群的平均值6.68g提高了约11.68%。实际对比测试结果表明,高育种值家系后代平均体重为21.55g,平均育种值家系的平均体重为19.03g,选育一代的体重提高13.28%。结果表明,BLUP育种技术对中国对虾生长性状的选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