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134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土壤食细菌线虫对菲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永苹  赵莉  陈小云  刘满强  胡锋  李辉信 《土壤》2010,42(3):372-377
以菲作为多环芳烃污染物的代表,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在菲降解菌恶臭假单胞菌存在与否的条件下,接种食细菌线虫对未灭菌土壤中菲去除的影响。析因设计包括4个处理:单独接种恶臭假单胞菌(B),单独接种食细菌线虫(N),同时接种食细菌线虫和恶臭假单胞菌(BN)以及未接种线虫和细菌的对照(CK);分别在培养后第0、5、14、28天进行破坏性采样,测定土壤中菲的残留量,食细菌线虫和恶臭假单胞菌的数量,土壤FDA(荧光素二乙酸酯)水解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结果显示,相比CK,在培养前期(0~14天),处理N提高土壤中菲的去除率;而在培养后期(14~28天),BN处理降解菲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在培养结束(28天)时,各处理菲的去除率依次为BN(48.2%)B(45.1%)N(44.4%)CK(43.5%)。试验结果还表明,接种食细菌线虫能显著(p0.05)促进细菌以及土壤酶活性。总之,食细菌线虫和细菌的交互作用可能促进土壤中菲的降解。  相似文献   
42.
接种蚯蚓对土壤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有机碳赋存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一个月的室内培养试验,研究在不同土壤与植物残体施用下接种蚯蚓对土壤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供试土壤为粘粒含量较低的潮土(86 g/kg)与粘粒含量较高的红壤(318 g/kg),试验前受试土壤的大团聚体全部人为破坏;供试植物残体为高碳氮比的玉米秸秆与低碳氮比的三叶草残体;供试蚯蚓为威廉腔环蚓(Metaphire guillelmi)。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土壤与植物残体施用下,蚯蚓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微团聚体分散性及土壤有机碳赋存的作用不同,潮土中施用两种植物残体时,接种蚯蚓均显著降低土壤粘粒分散率(P0.05),但不对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产生影响,同时赋存于粘粉粒中的有机碳含量均增加;红壤中施用两种植物残体时,接种蚯蚓均显著降低土壤粘粒及粘粉粒分散率(P0.05),同时均形成2 mm大团聚体,2~0.25 mm大团聚体所占比例及MWD也显著增加(P0.05),相应赋存于2 mm大团聚体与2~0.25 mm大团聚体中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两种土壤在施用植物残体且接种蚯蚓时均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含量(P0.05)。对于水土流失和土壤结构严重退化的地区,通过施用植物残体并接种蚯蚓是恢复土壤结构与增加土壤有机碳储存的重要生态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43.
覆草旱作对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及节水效应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为减小南方季节性干旱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于2003年在江西省余江县进行了水稻覆盖旱作的田间试验。大田条件下对比研究了裸地旱作、稻草覆盖旱作和常规水作下水稻大田生长期内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作物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常规水作处理的灌溉水总量分别是裸地旱作和稻草覆盖旱作灌水量的2.42 和3.31倍。旱作处理下水稻的淹水时间明显减少,只有常规淹水处理的1/10左右。由于淹水时间的减少,水分渗漏量和田面蒸发损失也大大降低。旱作条件下,稻草覆盖旱作的水稻分蘖数、叶面积、根系生长明显优于裸地旱作。覆盖旱作产量最高可达6 747 kg/hm2,接近于常规水作对照的6 811.5 kg/hm2,两者无显著差异。而裸地旱作处理的水稻产量仅为4 716 kg/ hm2,显著低于常规水作和稻草覆盖旱作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为稻草覆盖旱作>裸地旱作>常规水作。  相似文献   
44.
蚓粪基质对番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餐余蚓粪或猪粪蚓粪与泥炭、珍珠岩、蛭石按不同体积比例分别复配成番茄生长基质,以常规基质作为对照,分析不同基质对番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合番茄生长的蚓粪基质配方,为畜禽粪便和餐余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猪粪蚓粪或餐余蚓粪复配的生长基质的理化性质优良,均适合番茄生长。综合来看,所有处理中,以40%蚓粪添加量的T5(40%餐余蚓粪+20%泥炭+15%珍珠岩+25%蛭石)和T6(40%猪粪蚓粪+20%泥炭+15%珍珠岩+25%蛭石)处理效果最佳,与CK相比,T5、T6处理的番茄果实单果重分别增加102.84%、95.05%,Vc含量分别增加了76.64%、77.16%,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1.27、1.35 mg/g,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6.73、10.54 mg/g,T5处理的有机酸含量降低了23.40%。T5处理与T6处理的总体效果相当,可以达到市场对基质的要求,该配方可推荐用于番茄工厂化基质生产。  相似文献   
45.
为摸清我国主产烟区烟田土壤农药残留状况,从全国13个主要植烟省的代表性植烟县市采集了431个土壤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分析了土壤中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残留。结果表明:六六六及滴滴涕含量均未超标,有机磷类农药含量均较低。六六六检出率为100%,含量范围为1.01~10.74μg/kg,平均为2.80μg/kg;滴滴涕检出率为100%,含量范围为0.18~410.88μ.g/kg,平均为15.44μg/kg;敌敌畏检出率为97.1%,含量范围为ND~2.01μg/kg,平均为0.27μg/kg;乐果检出率为63.6%,含量范围为ND~1.77μg/kg,平均为0.18μg/kg;甲基对硫磷检出率为88.8%,含量范围为ND~1.20μg/kg,平均为0.14μg/kg;马拉硫磷检出率为100%,含量范围为0.09~7.95μg/kg,平均为1.29μg/kg;对硫磷检出率为99.5%,含量范围为ND~3.46μg/kg,平均为0.5μg/kg。  相似文献   
46.
奶牛粪蚯蚓堆肥的基质配方及对草莓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将奶牛粪蚯蚓堆肥与泥炭、珍珠岩和蛭石按不同比例进行复配,然后进行草莓育苗生长试验,通过分析草莓生长情况,筛选出适合草莓育苗的最佳基质配方。结果表明,复配后育苗基质的理化性质优良,适合草莓生长。与常规基质相比,添加不同量蚯蚓堆肥的育苗基质均不同程度促进了草莓母株和一级子苗的生长(除蚯蚓堆肥完全替代泥炭处理外),随着蚯蚓堆肥比例的增加,草莓植株生长情况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所有处理中,以蚯蚓堆肥占育苗基质物料总体积1/3的配比处理(替代50%的泥炭)的综合效果最好,较常规基质能显著提高草莓母株和一级子苗的品质,母株的株高、生物量、根系形态指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一级子苗功能叶的叶柄长、叶面积和SPAD值等,该配方可推荐用于架式草莓工厂化育苗生产。  相似文献   
47.
菜地和旱作粮地土壤氮素矿化和硝化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南京郊区菜地和早作粮地土壤氮素矿化和硝化作用的特征,其菜地土壤是20年前从粮食作物改种为蔬菜的。结果表明,菜地土壤氮素矿化量和矿化率都显著高于相应的粮地土壤。改制对硝化作用没有固定的影响,其硝化作用是增强还是减弱主要取决于土壤pH是上升或下降。土壤氮素的矿化和硝化速率受土壤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和pH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不同植被恢复下退化红壤恢复 1 0a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C、N)的季节动态分析表明 :相比侵蚀裸地 ,植被恢复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不同植被对微生物量的影响具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 ,0~5cm土层的季节平均值顺序为 :保护荒草地 >干扰荒草地 >小叶栎 >混交林≥木荷 >马尾松 ;不同植被下微生物量N的差异更为明显。土壤微生物量呈高度季节变异 ,植被与季节存在极显著的交互作用 (p<0 0 1 ) ,但季节的影响低于植被 ;植被和季节的影响主要反映在 0~ 5cm土层。微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及其它生物活性指标高度相关 (p<0 0 1 ) ,且能很好地区分不同植被间的差异 ,在红壤质量指示方面潜力很大。利用微生物量监测红壤质量恢复 ,建议春季为采样期 ,至少单独分析 0~ 1 0cm土层  相似文献   
49.
红壤的供氮能力及化肥氮的去向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盆栽试验 ,研究了由第四纪红色黏土和红砂岩发育的不同侵蚀程度红壤以及施用有机或无机肥 1 0年以上培肥的红壤在不加外源氮肥条件下的自然供氮能力 ,以及施用1 5N肥源后肥料氮在土壤 -作物系统中的去向。结果表明 :红砂岩发育红壤 (红砂土 )的矿化量和供氮量显著高于第四纪红黏土 (红黏土 ) ,同一母质中轻度侵蚀红壤的矿化量和供氮量又显著高于重度侵蚀红壤。培肥后红壤的矿化量和供氮量显著提高 ,其中有机培肥红壤高于无机培肥红壤。侵蚀红壤的氮肥利用率低 ,土壤残留氮率较高 ,氮肥损失率不大 ,其中红砂土的氮肥残留率明显低于红黏土 ,而氮肥损失率却显著高于红黏土。培肥后红壤的氮肥利用率明显增加 ,其中有机培肥红壤的氮肥利用率和残留率显著高于无机培肥的红壤 ,而氮肥损失率却明显低于无机培肥红壤。  相似文献   
50.
郑文波  申飞  闫小梅  张舒玄  孙波  胡锋  李辉信 《土壤》2015,47(2):361-368
从江西红壤花生地中,筛选出3株产吲哚乙酸(IAA)菌株,其中ZH5菌株具有较强分泌IAA的能力且性能稳定,培养24 h时IAA产量达到43.18μg/ml,且菌株ZH5具有较强的解磷能力。通过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及16S r RNA的保守序列鉴定,初步确定菌株ZH5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对菌株生长和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促进菌株ZH5生长和增强分泌IAA的最佳培养条件基本一致,最佳培养条件初始p H为6~8,最佳通气量为50 ml/250 ml,30℃摇床培养24 h;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是蔗糖和酵母粉。在实验室中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用ZH5菌株处理的花生株高增加了54.0%;植株鲜重增加了49.8%;并且ZH5菌株处理的花生植株全磷及花生根长、根尖数、根表面积及根体积均有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21.84%、64.20%、28.20%、34.35%和68.67%。该研究结果为菌株ZH5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