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2种唐松草属植物的叶进行解剖学研究,分析其叶结构特征,包括栅海比、气孔密度、导管直径以及叶片结构疏密度、紧实度等。结果表明,肾叶唐松草、翼果唐松草叶均为异面型,叶表皮无表皮毛,气孔主要分布于下表皮,气孔为无规则型。肾叶唐松草气孔密度为231个/mm~2,叶片结构疏密度为51.11%;翼果唐松草气孔密度为202个/mm~2,疏密度为55.72%,表明二者气孔密度、疏密度等有所差异,翼果唐松草比肾叶唐松草更加耐阴。  相似文献   
52.
主要介绍了惠菌政策的必要性,提出了急需出台的惠菌政策,并展望了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53.
以金针菇颜色控制位点纯合白色品种和杂合黄色品种为亲本,选择强生长势单核菌株单-单杂交,利用双重荧光染色法鉴定单核菌株和杂交菌株真实性。从真实性杂交菌株中筛选生理生化特性差异较大及农艺性状优良杂交菌株。结果表明,多数杂交菌株同工酶谱带与亲本不同,少数与亲本相同但迁移率不同。杂交菌株与亲本相似系数在0.80以下时,生育期或产量更易表现超亲遗传。杂交菌株子实体颜色分为白色和浅黄色两类,其中白色杂交菌株产量表现超双亲遗传较多。筛选出商品性状优良且早熟6 d、增产4.7%白色杂交菌株HB17;商品性状良好且增产15.1%白色杂交菌株HB47;商品性状良好且增产14.4%浅黄色杂交菌株HB13。  相似文献   
54.
以红丁香的根、茎和叶为试材,采用石蜡、木材切片及导管离析方法,研究了红丁香解剖结构与其抗旱性的联系,揭示其结构植物学特征及其干旱适应性机理。结果表明:红丁香根具有很强的贮水能力,横向和纵向的输水能力也得到保证,茎在贮水、保水、加强输水以及失水后保护等方面也有很强的适应机制。叶的特殊结构不仅保证了红丁香的光合效率,保证植物同化作用的进行,还可阻止高温伤害和过度水分流失。红丁香根、茎和叶的解剖结构均具有明显的抗旱特征,说明红丁香具有极强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55.
从生态学、形态学、品种选育、评价及栽培技术、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耐热性鉴定等方面对白菜的耐热性研究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56.
应用扫描电镜技术、植纹鉴定技术和石蜡切片法对两种野豌豆属植物:山野豌豆(Vicia amoena)和大叶野豌豆(V.pseudo-orobus)叶片作比较解剖学研究,旨在了解其种间叶片结构差异及其生态适应性,为野豌豆属植物资源保护及园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两种野豌豆叶片均为异面型;气孔突出,为无规则型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栅栏薄壁组织1层,海绵薄壁组织发达;主脉由机械组织、基本组织和维管束构成;山野豌豆表皮细胞垂周壁类型为浅波状、C型,气孔长宽比较小,叶片表现较原始;角质层较薄,纹饰为线状、颗粒状;无表皮毛;栅栏薄壁组织较薄,海绵薄壁组织有明显胞间隙,耐阴性较强;大叶野豌豆表皮细胞垂周壁类型为深波状、F型,气孔长宽比较大,叶片表现较进化;角质层较厚,纹饰为线状、脊状,下表皮细胞较厚,有单细胞表皮毛,气孔指数、气孔密度、栅海比和细胞结构紧密度较大,细胞结构疏松度较小,主脉及维管束较发达,抗旱性、抗虫性和抗寒性较强.研究表明,两种野豌豆属植物叶片表现出的结构特征是对生境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57.
忍冬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对忍冬属植物的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引种驯化、生态效益、园林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和利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资源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58.
杂交(单-单杂交)是食用菌种质创新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单核菌株与双核菌株的真实性鉴定为其中最重要的环节。黑木耳为我国第二大食用菌,不但与其他常见食用菌亲缘关系较远,而且菌丝细弱、半透明、锁状联合数量少,无法凭借锁状联合的有无来准确鉴定单核菌丝和双核菌丝的真实性。根据多年对黑木耳遗传育种研究实践,集成创新出黑木耳种质杂交创新的流程与关键技术:确定种质创新目标→选择目标性状互补亲本→子实体培养→单孢分离→双重荧光染色鉴定"单核菌株"真实性→选择生长势强的单核菌株进行单-单杂交制备"杂交菌株"→"杂交菌株"真实性鉴定→选择与双亲生理特性差异大的杂交菌株→选择与双亲生化特性差异大的杂交菌株→出耳培养→初筛、复筛出农艺性状表现超亲的特异种质。旨在为同行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通过对芦苇不同构件生物量、热值和营养元素的生殖配置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了其种群对湿地生态环境的适应对策。结果表明:地上部各构件生物量7、8月份达到最大值,花序生物量很小,而地下部根状茎生物量9月份达到最大值;热值以花序最大,不定根最小;繁殖构件各营养元素的生殖配置以根茎为最高,繁殖构件之间营养元素比例的变化从N元素的6.1∶1到Ca元素的120∶1。  相似文献   
60.
木耳新品种‘吉黑3号’是采用朵型定向育种模型,以野生木耳菌株与地方品种为亲本杂交选育而成。生育期为95 ~ 105 d,属于中熟品种;经“小孔”栽培后,单片耳率高达92%;产量为每100 kg干料产鲜耳81.7 kg,适合东北地区短袋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