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85篇
园艺   3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为了明确我国甘蓝主栽区黑腐病菌株种类与致病力水平,为优化抗病性鉴定方法、筛选抗病品种及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分别采集了10个省域的黑腐病病叶,经过分离纯化与分子鉴定,获得了26个典型甘蓝黑腐病菌株;选用5个甘蓝抗、感品种作为鉴别寄主,以甘蓝黑腐病菌株的悬浮液为接种体,采用喷雾接种法测定致病力。结果表明:来源于不同省域的黑腐病菌株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致病力最强的是YU,病情指数平均值为38.31;致病力最弱的是SH,病情指数平均值为17.03。来源于不同海拔高度的甘蓝黑腐病菌株致病力最强的是G1500,病情指数平均值为37.93;最弱的是G800,病情指数平均值为19.80。根据鉴别寄主抗感反应将26个黑腐病菌株划分为12类致病型,发现来自不同地域的甘蓝黑腐病菌株间存在着显著的致病性分化现象,对甘蓝品种的致病力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其中菌株YU致病力最强,菌株YU可作为甘蓝抗病性鉴定的主要致病菌株,指导抗病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52.
春甘蓝腋芽叶片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一种能保留春季栽培春甘蓝亲本春性的育种方法。【方法】以春季田间栽培的春甘蓝MP01-11152、GB9266-18136、DT409-051213个亲本自交系为试材,选用其成熟叶球腋芽叶片为外植体,首先以MS为基础培养基,添加0,2,3,4,5mg/L6-苄基腺嘌呤(6-BA)、0,0.05,0.1,0.2,0.3,0.4,0.5mg/Lα-萘乙酸(NAA)对MP01-11152亲本自交系进行筛选,筛选出6-BA和NAA的最佳质量浓度;然后利用已选出的6-BA和NAA最佳质量浓度,分别对供试3个品种进行腋芽叶片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结果】以MP01-11152为材料进行离体培养,筛选出6-BA和NAA的最佳质量浓度分别为2和0.4mg/L。3个亲本自交系中,GB9266-18136在MS+2mg/L6-BA+0.4mg/LNAA中诱导的不定芽分化率最高,为211%;MP01-11152次之,为122%;DT409-05121最低,为82%。将诱导出的不定芽在MS+0.3mg/LNAA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不定根的诱导频率可达98%,并锻炼生长成苗。【结论】在MS培养基中添加适宜质量浓度的6-BA或NAA2种激素,能够有效地提高春甘蓝腋芽叶片不定芽的诱导分化率,基因型对不定芽诱导的分化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3.
甘蓝化学杀雄剂GS-1的杀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甘蓝化学杀雄剂GS-1最适宜的杀雄质量浓度,以实现甘蓝100%的杂种杂交率。【方法】选用甘蓝自交不亲和系MP01和Y03为试材,在甘蓝种株主花茎和第一分枝上的最大花蕾约2 mm(即花蕾小孢子生长处于单核期)时,全株分别喷施20,5,3,2和1.5μg/mL GS-1,以喷清水为对照,比较不同质量浓度GS-1处理对植株花朵育性、植株生长、结实力及杂交率的影响。【结果】GS-1对甘蓝植株所开花朵的雄蕊育性有一定的影响;不同质量浓度GS-1处理后,MP01植株全不育株率为10%~100%,其中5μg/mL GS-1的处理效果最好,全不育株率达100%;不同质量浓度GS-1处理后,Y03植株全不育株率为0~100%,其中20μg/mL GS-1处理的全不育株率为100%。不同质量浓度GS-1处理后,甘蓝植株之间生长势存在差异,其中低质量浓度GS-1对植株生长势影响不大,而高质量浓度(如5和20μg/mL GS-1处理)对植株存在一定伤害,导致植株生长势变弱;甘蓝自交不亲和系辅助喷施GS-1可使杂种杂交率达到100%。【结论】GS-1具有很好的杀雄效果,在甘蓝种株主花茎和第一分枝上的最大花蕾约2 mm时,对Y03和MP01种株分别喷施20和5μg/mL GS-1,植株表现全不育,植株的花枝和花蕾表现较正常,结实性正常,能够使杂交F1代种子达到100%的杂交率。  相似文献   
54.
旨在筛选甘蓝小孢子DH植株健壮生长的最适培养基和光照强度。为缩短小孢子DH植株培养时间并为获得健壮植株创造条件,从而加快甘蓝DH系育种进程。以甘蓝‘秦甘50’为材料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至诱导分化出不定芽,转接到NAA质量浓度不同的2种培养基上(1/2MS+0、0.1、0.2、0.3mg/L NAA和MS+0.1mg/L NAA),不同光照强度[40、60、80、100μmol/(m2·s)]及添加不同质量浓度NH4NO3(0、0.4、0.8、1.2g/L)培养,研究DH植株的生长势,获得甘蓝小孢子DH植株最适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在NAA质量浓度不同的培养基中,1/2MS+0.1mg/L NAA培养基中小孢子DH植株生长速度最显著,生根快、植株长势强;在80μmol/(m2·s)光照强度下培养小孢子DH植株净生长高度显著,10.3d再生出根系,根质量较好,叶片大而厚;MS培养基中添加质量浓度为0.4g/L的NH4NO3,小孢子DH植株生长健壮,35d内植株净生长高度最大为56.25mm。以上结果说明,甘蓝小孢子DH植株快速健壮生长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0.1mg/L NAA+8g/L琼脂+30g/L蔗糖;在80μmol/(m2·s)光照强度下或MS培养基中添加质量浓度为0.4g/L的NH4NO3均能够促进甘蓝小孢子DH植株根茎叶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55.
【目的】促进甘蓝胚状体再生DH植株在有限时间内健壮生长,根系粗壮,有利于当年提早移栽,进而植株生长达到通过春化营养体。【方法】以甘蓝小孢子培养获得的胚状体不定芽为试验材料,分别在MS+Suc 30g/L+Agar 8g/L培养基上添加不同浓度褪黑素(MT)(0,1,2,5,8和10μmol/L),在MS+Suc 30g/L+Agar 8g/L+5μmol/L MT培养基上添加不同质量浓度萘乙酸(NAA)(0,0.01,0.05,0.1,0.2和0.5mg/L),研究再生植株生长势,筛选再生植株快速健壮生长的培养基;再研究分析DH-A、DH-B和DH-C 3种基因型胚状体不定芽在MS+Suc 30g/L+Agar 8g/L+5μmol/L MT+0.1mg/L NAA培养基上再生植株的生长势,比较MT和NAA对不同基因型DH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MS培养基添加MT有利再生植株生长,与对照相比,培养基添加5μmol/L MT处理再生植株净生长高度、茎粗、最大叶宽和叶片数分别增加1.33cm,0.17mm,0.67cm和2.60片,根系变长、侧根增多,翌年抽苔率提高20.0%;MS培养基添加5μmol/L MT和0.1mg/L NAA后再生植株健壮生长,与对照相比,再生植株净生长高度、茎粗、最大叶宽和叶片数分别增加1.90cm,0.52mm,0.88cm和3.00片,根系生长旺盛,翌年抽苔率提高26.6%;5μmol/L MT和0.1mg/L NAA对甘蓝DH植株的促进作用在3种不同基因型间无显著性差异,且DH-A、DH-B、DH-C翌年抽苔率分别较对照提高33.4%,20.0%和20.0%。【结论】在MS培养基中添加5μmol/L MT和0.1mg/L NAA,甘蓝胚状体DH植株生长势最好,当年炼苗移栽,冬前植株生长可达到一定的营养体。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究灌水频率对甘蓝栽培中抗病性、品质和产量3个主要性状指标的影响,为确定甘蓝生产的最适宜灌水频率及制定其标准化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选用国家审定甘蓝品种"秦甘60"为试材,秋季栽培后于第1片莲座叶展开时进行1次统一灌水后,采用相同灌水量不同灌水频率,即间隔6,8,10(CK),12和14d灌水共5个处理,在甘蓝结球中后期调查处理间病毒病和黑腐病的发病株数和发病程度,在叶球采收期统计产量并测定品质,比较灌水频率对"秦甘60"甘蓝品种抗病性、品质和产量等性状指标的影响。【结果】在"秦甘60"甘蓝品种栽培中,灌水频率为8d时病害最轻,病毒病和黑腐病的病情指数分别为1.48(HR)和1.85(HR),产量最高,可达71896.0kg/hm2,较对照增产9.3%;5个灌水处理中灌水间隔越短,结球越紧实,帮叶比较大,中心柱变长,可溶性糖和干物质含量增加,叶球鲜食口感更为脆甜,品质更优。【结论】"秦甘60"甘蓝品种在秋季栽培的水分管理中,当第1片莲座叶展开统一灌水后,以灌水频率为8或10d的灌水效果较好。总体而言,灌水频率为6,12,14d时,甘蓝植株容易感染病害,叶球品质变差,产量较低;而灌水频率为8或10d时,甘蓝植株高抗病毒病并兼抗黑腐病,叶球紧实度≥0.6g/cm3,帮叶比≤25.3%,中心柱≤5.86cm,营养丰富、质地脆甜、品质优良,产量高,可实现"秦甘60"甘蓝品种抗病优质丰产的标准化栽培目标。  相似文献   
57.
甘蓝Ogura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RAPD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蓝Oguar胞质雄性不育系CMS451及其保持系为材料,优化甘蓝RAPD体系,并用RAPD标记分析了Oguar胞质不育基因。结果表明,适合甘蓝RAPD体系为,25μL中含有2.0 mmol/L MgCl2,0.2mmol/L dNTPs,0.56μmol/L pri mer,0.5 UTaqDNA聚合酶,20 ng DNA,2.5μL 10×buffer(剩余的用ddH2O补充);发现S20-495为不育基因的特异条带,在NCBI上比对此特异条带序列发现它与芜菁自交不亲和系SRK-46、SP11-46和SLG-46的基因全序列同源性达78%。  相似文献   
58.
以4种田间不同抗枯萎病类型甘蓝品种幼苗为试材,以分离甘蓝枯萎病病原菌悬浮液为接种菌液,筛选苗期抗病性鉴定最适接种浓度、最佳方法和最适苗龄;确定植株感病级别划分指标,判断抗病类型。结果表明,甘蓝枯萎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最适接种浓度5×106孢子·mL~(-1);比较灌菌液法、菌土法和浸根法3种接种方法,菌土法接种可更准确反映不同抗病性品种枯萎病发病程度和抗病类型;在子叶期、一叶一心期、二叶一心期、三叶一心期不同幼苗期接种,后两个时期特别是二叶一心期为最佳接种期;依据幼苗植株叶脉黄化程度,植株叶片褪绿、萎蔫甚至枯死等发病主要症状,将甘蓝感病幼苗划分为6个级别。由此确定甘蓝枯萎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种子消毒育苗,待幼苗长至二叶一心期时,采用幼苗轻微伤根、菌土法,接种5×10~6孢子·mL~(-1)枯萎病菌液,16 d后调查统计幼苗植株发病程度和感病级别数量。  相似文献   
59.
60.
秦甘80为中熟、强冬性、优质抗病甘蓝品种,定植至收获80d(天)左右。植株开展度65cm,外叶数10~11片,叶片较大、绿色,蜡粉较少,叶球扁圆形,中心柱长6.2cm,叶球紧实度0.53,单球质量2.0~2.5kg。高抗病毒病和黑腐病。冬性强,耐寒、耐弱光,抗未熟抽薹。球叶翠绿色,质地脆嫩,品质佳,商品性好。667m^2产量4800~5000kg,适于早春和秋冬露地两季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