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2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以鲫鱼鱼鳞作为原料,采用不同浓度的盐酸作为脱钙溶液,以0.5 mol/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提取其胶原蛋白。单因素分析与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提取温度为12℃时,最佳提取条件为固液比1∶25,提取时间每次2 d,脱钙酸浓度为0.4 mol/L,脱钙时间3 h,胶原蛋白提取率为1.142%。  相似文献   
62.
水产品中生物胺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高效液相色谱、薄层色谱、毛细管电泳、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等主要检测技术在水产品生物胺检测中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生物胺的形成及抑制机理,探讨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63.
油菜蚤跳甲的为害分级及习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甘肃临夏县调查发现,春季油菜蚤跳甲的越冬成虫可潜藏在杨树的老翘皮下、地边土缝及田间表土中蛰伏。田间为害春油菜幼苗的成虫量随当时的气温而变化。田间成虫数量的调查结果往往不能代表实际的危害状况。通过对被害苗的详细调查归类,本文提出了油菜蚤跳甲为害的分级标准,建议以被害指数来表示该虫的危害程度,以便在综合防治中能准确的表示虫情。  相似文献   
64.
兰州市盗毒蛾为害木藤蓼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气候箱设置4个不同的培养温度饲养盗毒蛾,并结合野外调查,研究兰州市盗毒蛾为害木藤蓼的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在兰州市盗毒蛾1a可发生2代,以老龄幼虫作茧越冬,成虫产卵于木藤蓼的叶片背面,5~8 d孵化,幼虫5龄,主要取食木藤廖嫩叶,老熟后多卷叶或在叶背树干缝隙或近地面土缝中结茧化蛹,蛹期7~12 d,成虫在夜间进...  相似文献   
65.
甘肃河西地区甜菜象虫发生及其防治的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河西地区是我省甜菜的主要产区,自1985年以来,年均播种甜菜的面积为20多万亩。但由于甜菜象虫对甜菜苗期的危害,每年约有10—15%的地块不能保全苗,甚至毁种。据1987年10月25日—30日在古浪、金昌、临泽等地调查,越冬前虫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米11头、16头和14头。预计其危害还有继续加重的趋势。因此甜菜象虫已成为河西甜菜产区主要苗期害虫。我们在1985—1987年对河西的武威、古浪、民勤、金昌、张掖、  相似文献   
66.
四脊裸胞壳Dh菌株侵染对钩麦蛾幼虫体内保护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脊裸胞壳(Emericella quadrilineata)Dh菌株侵染苜蓿钩麦蛾(Aproaerema anthylidella Hübner)幼虫后其症状、体内保护酶活力进行研究,以期为害虫生物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用菌悬液为5×107个/mL孢子处理,幼虫校正死亡率达88.38%;感病虫体表皮发黑,保湿后体壁受害部长出大量Dh菌株的菌丝和分生孢子;感病幼虫体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但POD酶活性上升程度较CAT酶活性大;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平稳上升趋势;从整体上看,用Dh菌株处理后钩麦蛾幼虫体内的3种保护酶的活性随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67.
增补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名录95种,分别是蜻蜓目2科5属7种、鞘翅目13科28属32种、半翅目2科4属5种,膜翅目4科10属10种、革翅目1科1属1种、鳞翅目9科16属19种,直翅目5科6属7种,双翅目1科5属9种,脉翅目1科5属5种。其中,巨短胸步甲、扁胸漠甲为甘肃省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68.
试验旨在克隆河流型水牛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基因的CDS区序列,构建HSP70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HSP70融合蛋白,进一步研究HSP70蛋白对水牛精液抗冻性的影响。以摩拉水牛精子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HSP70基因CDS区序列,将PCR产物与pET30a质粒连接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诱导表达HSP70融合蛋白,将获得的表达蛋白作为稀释液组分添加到水牛精液中制作冷冻精液并评定其活力。结果显示,试验成功扩增获得HSP70基因CDS区长为2 155 bp的片段;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在70 ku处出现一条明显条带,且表达产物可与相应的抗体发生反应;对添加有HSP70蛋白的水牛冷冻精液活力评定结果显示,终浓度为2、4、8 mg/mL的HSP70能提高冷冻精液活力,且8 mg/mL HSP70组冻精活力最高,但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成功表达了水牛HSP70蛋白,获得了高纯度、有活性的HSP70融合蛋白,外源添加HSP70蛋白可提高水牛冷冻精液的活力,为进一步研究水牛HSP70蛋白的抗冻性保护机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9.
正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我区肉牛、肉羊产业发展动态,广西肉牛、肉羊创新团队成员于2017年以实地考察和统计广西各地市数据的方式,初步了解了近期我区肉牛、肉羊养殖的情况。1广西牛羊养殖基本概况1.1养殖数量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广西牛存栏达  相似文献   
70.
在生猪产业受非洲猪瘟疫情冲击的同时,灌阳县肉牛产业发展呈增长良好态势,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为了解灌阳县肉牛产业发展情况,通过多种方式对灌阳县9个乡镇的肉牛养殖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收集统计相关行业信息和数据,剖析存在的问题,针对肉牛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建立肉牛良种繁育体系;激发合作社产业振兴活力,实施品牌战略;健全养殖业保险机制,提高抗风险能力;种养循环,促进粪污资源化利用等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为促进灌阳县肉牛产业提质增效提供参考,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