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4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根据大肠杆菌偏嗜性密码子原则,人工合成了乙脑病毒E蛋白C末端的中和表位,位于E蛋白上373~399 aa,通过EcoRⅠ和HindⅢ连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epitope。将hsp70通过HindⅢ和XhoⅠ连接到载体pET-32a-epitope上中和表位的3′端,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et-32a-epitope-hsp70。诱导表达后,将上清和沉淀分别进行SDS-PAGE,结果表明该融合蛋白以包含体形式存在。将包含体在8 mol/L的尿素中过夜溶解,然后将上清过柱,获得良好的纯化结果。融合蛋白的分子量为94 kD。Western blot显示该蛋白兼具对JEV和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70(M.Thsp70)的特异抗原性。  相似文献   
62.
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引起的仔猪严重腹泻性疾病,传播快,发病急,死亡率高,给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2021年10月上海某猪场产房仔猪发生腹泻,发病率为30%~50%,死亡率为20%~30%,猪群之前进行过疫苗免疫。粪便样本经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RV)荧光RT-PCR检测,结果显示:PEDV检测为阳性,TGEV和RV检测均为阴性。经全基因测序后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全基因序列属于GⅡ-c亚群,S基因序列属于GⅡ-b亚群,与目前的经典疫苗株CV777和变异株AJ1102相比,CV777的全基因和S基因都属于GⅠ-b群,AJ1102的全基因和S基因都属于GⅡ-b亚群,研究结果表明新基因型的PEDV已在上海地区流行,而传统疫苗株无法提供好的免疫效果,提示新的防控策略的制定和有针对性的疫苗的生产和使用,对于预防PEDV感染和流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
为了解上海地区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采用首尾重叠的11对特异性引物,对CDV上海株SH202003进行RT-PCR扩增,将扩增片段进行反复测序,序列拼接后最终获得了SH202003株全基因组序列,应用Lasergene 7.0和Mega 6.0软件对全基因及H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SH202003株基因组全长为15 690 bp,编码6种结构蛋白(N、P、M、F、H和L),HL基因间隔序列为CUA,L和5'端尾随序列为CAA,与Hebei株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最高,达到98.6%和96.6%,与疫苗株核苷酸相似性在92.2%~94.3%,氨基酸相似性只有82.7%~87.0%;全基因进化树中,SH202003株与流行野毒株在同一分支,与疫苗株在不同的分支;H基因同样与Hebei株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8.7%和99.5%,与疫苗株Snyder Hill、CDV3、Convac及Onderstepoort亲缘关系较远;SH202003株处于Asia-1型分支,属于Asia-1型强毒株;SH202003株具有9个潜在N-糖基化位点,与强毒株Hebei株一致。研究表明,上海株SH202003属于CDV强毒株,为Asia-1型,其H基因序列相对保守,具有9个潜在N-糖基化位点,但是全基因序列存在较多突变,与疫苗株的匹配度较差,可能是免疫犬依然发生犬瘟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4.
为了比较猪瘟病毒6种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的使用效果,本研究采用标准毒株、疫苗与猪瘟阳性组织3类样品,对这些试剂盒的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及有效期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试剂盒差异较大,仅有国外试剂盒和2家国产试剂盒与预期的结果一致,其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以及阴性猪样品的核酸无交叉反应,重复性与再现性均为理想,在有效期内检测结果没有发生变化。本研究开展检测猪瘟病毒试剂盒验证试验,这将为猪瘟的病原学诊断及实验室开展其它试剂盒验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上海犬类狂犬病免疫工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30多年来,通过一系列工作措施的有效落实,狂犬病免疫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有效降低了狂犬病发生风险。本文总结了2011—2014年上海市犬类狂犬病免疫工作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防控对策,为上海市犬类狂犬病防控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6.
1发病及临床症状上海市某猪场饲养有70日龄左右的仔猪120多头,于2月中旬开始发病,主要病症为体温升高,高烧不退,厌食,呕吐,耳朵、鼻尖呈蓝紫色,严重的腹式呼吸,呼气音重,病危仔猪站立不稳,畏寒怕冷,肌肉震颤。开始有2窝15头发病,9头死亡,后其他猪群也陆续发病,磺胺类药物及头孢菌素类药物  相似文献   
67.
本研究采用HA试验、HI试验、EID50试验及抗原差异R值的测定比较分析了上海地区2002~2008年间分离的7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抗原性,探讨H9N2亚型AIV上海分离株的抗原性变化和进化关系,为流感疫苗株的合理选择、流感疫情的扑灭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68.
从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和耐药特性等多方面研究了副猪嗜血杆菌(HPS)上海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各分离株因生存环境差异等原因表现出不同的生化和耐药特性,分离菌株对多种药物完全耐药,并且各菌株耐药性各不同。根据16SrRNA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目的条带为821bp的特异PCR快速检测方法,并对其产物进行测序鉴定与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分离株的PCR扩增产物序列比对结果与此前报道的HPS的同源性为97.3%~100%。运用ERIC-PCR扩增建立指纹图谱,通过聚类分析以确定其基因型特征,ERIC-PCR将20株菌分为Ⅰ和Ⅱ2个大类群,分离株均属于Ⅰ群A亚群。快速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基因型研究为上海地区HPS的监控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揭示各分离菌株具有一致的遗传进化背景与方向。  相似文献   
69.
动物及动物产品中大肠埃希氏菌O157带菌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埃希氏菌O157(Escherichia coli O157)是一种出血性致病性大肠杆菌,能引起人类出血性腹泻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其感染已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1982年美国首次报道了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引起的出血性肠炎暴发,此后世界各地相继有由该菌所致疫情的报道,尤其在1996年5~8月日本发生了迄今为止最大的一起O157:H7大肠埃希氏菌的流行,累积患者近万人。  相似文献   
70.
通过人工感染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察猪肺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扫描电镜下的形态学变化.将14头健康猪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用高致病性PRRSV变异株感染试验组10头猪.组织病理学变化表明,攻毒猪在第9天以渗出性炎症为主,第14天出现典型的间质性肺炎变化,第28天肺脏间质性肺炎病变基本消失.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攻毒猪第9天肺泡壁破坏严重,肺泡腔内有大量细胞成分;第14天肺泡壁增厚,肺泡间隔出现大量增生的细胞成分,肺泡内壁粗糙并粘附着许多细胞成分.结合组织病理学和扫描电镜同步观察猪高致病性PRRS肺组织的结构变化为研究高致病性PRRSV侵害肺脏组织的机理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