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6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3 毫秒
61.
以重组克隆质粒p0390-MF-NASHOR1为模板,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出烟碱酰胺合成酶基因(nas)片段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M-KG中,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KG-NAS。将此重组表达载体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中,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诱导表达。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 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结果显示,烟碱酰胺合成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表达的烟碱酰胺合成酶融合蛋白分子量大约为61 kDa。将初步的纯化产物作为免疫原去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兔抗烟碱酰胺合成酶血清,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对制备的兔抗血清中的多克隆抗体进行了鉴定,显示该抗体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烟碱酰胺合成酶基因多克隆抗体的成功制备为检测该基因在草坪草中的表达提供了可靠的手段和技术平台,为进一步阐明该基因的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2.
水稻孕穗期耐低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自友  蒋建雄  肖国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7643-7645,7929
概述了水稻孕穗期低温的危害,冷害的生理基础、遗传机理、鉴定方法及预防措施;并展望了水稻孕穗期耐冷性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63.
植物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对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的细胞学机制和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了综述,包括与S-核酸酶(S-RNase)、花粉管胞质自由钙离子以及其他因子相关的信号转导机制。并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植物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机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重点,旨在为其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3种鼠尾草属植物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新种质芡欧鼠尾草与鼠尾草属常见植物一串红、一串蓝之间的亲缘关系,并为其远缘杂交和遗传改良提供基础,本实验在细胞遗传学水平,对鼠尾草属芡欧鼠尾草、一串红、一串蓝3种植物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芡欧鼠尾草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12条,核型公式是2n=12=2m+2sm+8st,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74.9%,核型分类标准属于“3A”型;一串红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4条,核型公式是2n=44=34m+2sm+8st,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62.4%,核型分类标准属于“2A”型;一串蓝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18条,核型公式是2n=18=12m+6sm,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59.0%,属于“2A”型。通过核型分析,芡欧鼠尾草、一串红、一串蓝的染色体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所以认为这3种鼠尾草属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65.
广西省芒野生居群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方差、聚类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分布在我国广西省芒的13个野生居群的18个叶片、茎秆、花序和小穗的表型性状进行居群内和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8个表型性状在居群内和居群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芒种群内表型性状变异较丰富且遗传多样性较高。表型分化系数的变幅为17.99%~47.21%,其中,叶片、茎秆、花序和小穗性状分别为38.01%,29.80%,32.84%和27.14%,所有性状均值为32.05%,说明芒表型性状的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UPGMA聚类结果表明,在阈值5.388处可以将13个居群分为4个类群,聚类结果表明,聚成一类的居群在地理位置上并不靠近。表型性状与地理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部分表型性状的变化与地理因子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结果为我国芒属能源植物在遗传改良以及野生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方面提供了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6.
利用陆地棉推广品种中棉所36和海1配制杂交组合,并用中棉所36为轮回亲本构建回交群体(BC1F1,BC2F1和BC1S1).用亲本和F1对新开发的2102对SSR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共筛选到317对含有海1显性带的引物,占筛选引物总数的15.08%;最终对其中的275对引物进行了BC1F1群体扩增,获得306个SSR标记差异位点.连锁分析表明(LOD=6.5),有254个标记位点连锁,分布在42个连锁群中,覆盖2252.36 cM,约占棉花基因组的50.05%;平均每个连锁群有6.08个标记,覆盖53.63 cM;标记间平均间距为8.87 cM.利用BC1F1、BC2F1和BC1S1三个不同世代分离群体产量性状数据,共定位16个产量性状QTL,解释表型变异5.77%/~19.86%.其中,衣分6个,铃重6个,籽指4个.有9个增效基因来自陆地棉亲本中棉所36,7个增效基因来自海岛棉亲本海1,说明了表型性状较差的品种同样可能含有可用于性状改良的增效基因.控制衣分的3个QTL可在不同的世代稳定检测到,效应稳定,增效基因均来自高值亲本陆地棉,为进一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7.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s)又叫导入系(introgression lines,ILs),是在相同的遗传背景中导入供体亲本的染色体片段,如果代换系中只含有一个来自供体亲本的染色体片段则称为单片段代换系(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SSSLs).本实验利用陆地棉栽培种CCRI221(中棉所45)为受体,海岛棉海1为供体,通过高代同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1个由116个家系组成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利用分布在棉花基冈组25个连锁群上的276个多态性标记对BC4F1世代进行检测.这些标记覆盖了棉花基因组2 347 cM,占棉花基冈组4 450 cM的52.7%.在每个家系中,代换片段最多的55个,最少的15个,平均32.92个,覆盖棉花基因组180.7~969 cM的,平均覆盖了502 cM.占检测长度(2 347 cM)的21.4%.在各家系中,每个连锁群平均包含0.1~8_3个海岛棉片段,平均覆盖每个连锁群0.2~54.2 cM,占每条连锁群被检测长度0.5-207 cM的10.3%~35.5%.本研究为棉花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的创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8.
摘要:本研究利用中棉所36和海1配制杂交组合,并用中棉所36为轮回亲本构建回交群体(BC1F1, BC2F1和 BC1S1)。用亲本和F1对新开发的2102对SSR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共筛选到317对含有海1显性带的引物,占筛选引物总数的15.08%;最终对其中的275对引物进行了BC1F1群体扩增,获得306个SSR标记差异位点。连锁分析表明(LOD=6.5),有254个标记位点连锁,分布在42个连锁群中,覆盖2252.36cM,约占棉花基因组的50.05%;平均每个连锁群有6.08个标记,覆盖53.63 cM;标记间平均间距为8.87cM。利用BC1F1、BC2F1和BC1S1三个不同世代分离群体产量性状数据,共定位16个产量性状QTL,解释表型变异5.77%~19.86%。其中,衣分6个,铃重6个,籽指4个。有9个增效基因来自陆地棉亲本中棉所36,7个增效基因来自海岛棉亲本海1,说明了表型性状较差的品种同样可能含有可用于性状改良的增效基因。控制衣分的3个QTL可在不同的世代稳定检测到,效应稳定,增效基因均来自高值亲本陆地棉,为进一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9.
干热处理草坪草样本,通过测定其浸泡液的电导率,结合盆栽观察,比较冷季型草坪草属间、品种间的耐热性差异。结果表明:冷季型草坪草幼嫩材料与成熟材料属间耐热性差异显著。幼嫩材料耐干热强度为:黑麦草属>羊茅草属>早熟禾属>翦股颖属;成熟材料耐干热强度为:羊茅草属>早熟禾属>黑麦草属>翦股颖属。  相似文献   
70.
摘要:本研究利用中棉所36和海1配制杂交组合,并用中棉所36为轮回亲本构建回交群体(BC1F1, BC2F1和 BC1S1)。用亲本和F1对新开发的2102对SSR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共筛选到317对含有海1显性带的引物,占筛选引物总数的15.08%;最终对其中的275对引物进行了BC1F1群体扩增,获得306个SSR标记差异位点。连锁分析表明(LOD=6.5),有254个标记位点连锁,分布在42个连锁群中,覆盖2252.36cM,约占棉花基因组的50.05%;平均每个连锁群有6.08个标记,覆盖53.63 cM;标记间平均间距为8.87cM。利用BC1F1、BC2F1和BC1S1三个不同世代分离群体产量性状数据,共定位16个产量性状QTL,解释表型变异5.77%~19.86%。其中,衣分6个,铃重6个,籽指4个。有9个增效基因来自陆地棉亲本中棉所36,7个增效基因来自海岛棉亲本海1,说明了表型性状较差的品种同样可能含有可用于性状改良的增效基因。控制衣分的3个QTL可在不同的世代稳定检测到,效应稳定,增效基因均来自高值亲本陆地棉,为进一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