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64篇
水产渔业   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甲壳类年龄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壳类特有的蜕壳现象,使其能够记录年龄信息的外骨骼周期性消失,因此甲壳类的年龄鉴定一直未得到较好的解决。年龄鉴定是评估甲壳类渔业资源的基础,鉴定甲壳类年龄的方法主要有饲养法、标记重捕法、体长频度法、脂褐素分析法、放射性同位素分析法和硬组织生长纹分析法。饲养法、标记重捕法和放射性同位素分析法较准确,然而由饲养法得到的数据不适用于实际野生环境,放射性同位素分析法花费较高,因此,这两种方法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应用最广泛的标记重捕法和体长频度法也存在不足之处。相对于体长频度鉴龄技术而言,脂褐素分析法优势明显,但是对劳动强度和技术要求高。硬组织生长纹分析法是最近几年出现的鉴龄技术,也存在人为主观性较强等不足。本文对甲壳类年龄鉴定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回顾,将不同鉴定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优缺点,以期为开展甲壳类资源评估与管理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2.
头足类角质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刘必林  陈新军 《水产学报》2009,33(1):157-164
随着世界传统经济渔业资源的衰退,头足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对其资源状况、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得到不断地开展。角质颚是头足类的主要捕食器官和硬质组织之一,具有结构稳定、耐腐蚀、储存信息良好等特点,可作为分类和生物学研究等的重要材料。本文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的成果,系统描述了角质颚的形态特征,对其在头足类生物学和分类地位、资源量估算、捕食动物的食性分析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做了综述。分析认为,尽管角质颚在头足类研究中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其在年龄鉴定和资源评估等方面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3.
阿根廷滑柔鱼是我国重要的头足类渔业之一,对其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 CPUE)进行标准化是对其资源评估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根据2000~2010年我国在西南大西洋的产量统计数据和卫星遥感获得的海洋环境数据(表温,表温水平梯度,海面高度,叶绿素浓度),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general linear model)和广义加性模型(GAM,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对其CPUE进行标准化。GLM模型结果表明,年、纬度、表温以及交互项年与纬度对CPUE影响最大。GAM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年、月、经度、纬度、表温、海面高度以及交互项年与纬度、年与经度对CPUE影响较大。根据AIC数值,包含上述8个显著变量的GAM模型为最佳模型,对CPUE的解释率为49.20%。高CPUE出现在夏季表温为12~16°C、海面高为-20~20cm、46.5°~48.5°S海域。研究表明,GAM模型较GLM模型更适合用于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CPUE标准化。  相似文献   
74.
茎柔鱼角质颚不仅表面存在色素沉积的梯度变化,从喙部到翼部黑色素逐渐变浅,其机械性能也存在显著的梯度变化,喙部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从喙部到翼部机械强度逐渐变小,韧性逐渐增大。测定无水以及水合状态下茎柔鱼角质颚不同部位(喙部、侧壁、翼部)的机械强度(杨氏模量),以及主要化学成分、内部分子交联结构,并利用电子扫锚显微镜观察了其不同部位表面和断面上的物理结构,探究茎柔鱼角质颚机械强度梯度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显示:无水茎柔鱼角质颚具有很高的杨氏模量,模量从喙部到翼部差异不显著(P0.01);而水合的角质颚杨氏模量明显减小,模量从喙部到翼部呈现显著梯度变化(P0.01)。茎柔鱼角质颚主要含有蛋白质、儿茶酚、壳聚糖和水,其机械强度随蛋白质、儿茶酚含量增加而增大,机械强度同时与内部分子交联反应形成的多巴-多交联多聚体以及与其表面和断面上物理结构有关,茎柔鱼喙部断面层状结构十分显著,生物体中分层越明显,其机械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75.
眼睛晶体作为鱼类的硬组织之一,具有结构稳定、耐腐蚀、易获取的特性,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蕴含着丰富的化学信息,并在鱼类的年龄鉴定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生物地球化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步,鱼类眼睛晶体的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信息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文将依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从眼睛晶体的直径与重量、微结构、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等方面,对鱼类的年龄鉴定、栖息环境重建、摄食生态的追踪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并通过分析鱼类眼睛晶体的组成成分与生长模式,比较眼睛晶体与其他组织做稳定同位素分析的优势,着重归纳总结了眼睛晶体碳氮稳定同位素在鱼类生活史信息,尤其在摄食生态、栖息环境重建等方面的研究方法、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为以后开展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根据2009年5月在吕四渔场单桩张网采集的231尾黄鲫幼鱼,对其耳石形态和储存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耳石全长范围为1.88~4.91 mm,平均3.75 mm;耳石重量范围为0.8~13.7 mg,平均6.4 mg。黄鲫耳石全长和叉长拟合生长方程为LOA=2.6322 ln(L)-8.2612。耳石全长与耳石重量关系式为WO=0.196×LOA-2.6186。黄鲫年龄范围为60~258 d,优势年龄组为90~150 d,占总体的69.5%;叉长与年龄拟合线性生长方程为L=0.2034×A+69.12。孵化日期为1月至3月,主要集中在2月份,占总体的83.6%。  相似文献   
77.
为探究脂类去除对赤道海域茎柔鱼Dosidicusgigas中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的影响及不同软组织间的稳定同位素差异,对茎柔鱼(胴长为195~324 mm)肌肉、性腺和消化腺等3种软组织进行去脂与不去脂处理,以测定组织中稳定同位素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软组织中δ13C、C/N在脂类去除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肌肉和性腺中δ15N在脂类去除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消化腺中δ15N在脂类去除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脂类去除前或去除后δ13C、δ15N、C/N在3种不同的软组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组织稳定同位素含量比较显示,δ13Cbefore、813Cafter依次均为肌肉>消化腺>性腺;δ15Nbefore、δ15 Nafter依次均为肌肉>消化腺>性腺,C/Nbefore依次为性腺>消化腺>肌肉, C/Nafter依次为消化腺>性腺>肌肉.研究表明,脂类的存在对茎柔鱼软组织的稳定同位素含量测定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建议利用软组织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头足类进行摄食分析时应先进行脂类去除.  相似文献   
78.
北太平洋中东部2个海区柔鱼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10年4-7月北太平洋中东部海域采集的854尾柔鱼样本,分东经海域(170°E~180°E)和西经海域(170°W~180°W)分析其胴长组成、性别比、性成熟度和性成熟指数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西经海域雌性个体的优势胴长组为25~29 cm和35~43 cm,平均胴长为32.9 cm;雄性个体优势胴长组为23~27 cm,平均胴长为24.5 cm。而东经海域雌性个体优势胴长组为35~43 cm,平均胴长为36.9 cm,雄性个体仅1尾。体重-胴长关系表明,雌性个体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雄性,尤其是西经海域。渔获物中性别组成均不符合1∶1。西经海域雌性个体以性成熟度Ⅰ、Ⅱ期为主,占总数的97.9%,对应的优势胴长分别为23~27 cm、35~43 cm,Ⅲ期雌性个体的优势胴长为45~49 cm;雄性个体的性成熟度为Ⅰ、Ⅱ期,对应的优势胴长分别为23~27 cm和25~27 cm。东经海域雌性个体性成熟以Ⅰ、Ⅱ期为主,对应的优势胴长分别为29~35 cm和35~43 cm。西经海域和东经海域雌性个体初次性成熟胴长分别为47.3 cm和50.7 cm。分析认为,调查海域渔获均为秋生群,东经海域主要以大型群为主体,存在少量的小型群;而西经海域小型群和大型群并重。  相似文献   
79.
哥斯达黎加外海茎柔鱼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9年7-8月在哥斯达黎加外海探捕期间采集的281尾茎柔鱼样本,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茎柔鱼样本胴长范围为205~429 mm,优势胴长为260~360 mm,占81.14%;体重范围为0.17~1.69 kg,优势体重为0.2~1.0 kg,占88.26%;雌雄性比约为3.76∶1,性腺成熟度以Ⅲ和Ⅳ期为主,雄性、雌性性成熟的比例分别为94.92%和66.67%;摄食等级以0~1级为主,占89.32%。体重与胴长关系W=2.35×10-7LM2.5944。相对于加利福尼亚湾、秘鲁和智利外海的茎柔鱼,哥斯达黎加外海茎柔鱼个体较小且体型偏瘦,属于小型或中型群体。  相似文献   
80.
根据2007年7-10月我国鱿钓船在西北太平洋传统鱿钓作业渔场(150°~165°E,39°~45°N)渔汛期间所采集的柔鱼样本,对夏秋季柔鱼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研究得知,渔获物胴长范围为200~436 mm,平均胴长为282 mm,优势胴长为230~320 mm,占总数的81.60%。各月渔获物中雄性个体的平均胴长小于雌性个体。胴长与体重关系的生长指数接近3。渔获物中的性比符合1∶1(P>0.05),但成熟个体中雄性个体所占比例明显比雌性高(P<0.05)。渔获物的性腺成熟度以Ⅰ、Ⅱ期为主,雌性个体性腺成熟晚于雄性个体。缠卵腺长和缠卵腺重随着性腺的成熟而逐步增大。渔获物中胴长组成呈双峰型,且未成熟、成熟个体同时存在,由此判断作业海域中柔鱼存在2个种群,即小型的冬春季产卵群体和大型的秋季产卵群体,且以小型的冬春季产卵群体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