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1篇
  14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3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 毫秒
71.
在不同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研究了水浇地小麦品种鲁麦7号和旱地品系莱农8834各生育阶段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小麦拔节前水分利用效率较低,拔节后增高,以拔节至开花阶段最高;在水分充足条件下,鲁麦7号水分利用效率高于莱农8834,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则反之。拔节期以后土壤水分含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以上的地块宜采用水浇地品种,60%以下者宜采用耐旱品种。  相似文献   
72.
断根深度对花生根系生长分布和衰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花生适宜的断根程度,为花生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以高产花生品种青花7号为材料,采用箱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断根深度对花生根系生长分布、衰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断根可以控制前期根系过快生长和延缓后期根系干质量下降,尤其能够促进后期深层土壤中的根系生长,增加中下部根系所占比例;适度断根能够延缓各土层根系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和下降的速度,同时降低花生根系丙二醛(MDA)的含量,延缓根系衰老;对产量而言,适度断根能够显著提高花生有效果数、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但过度断根则不具有这种效应。认为花生的适宜断根深度为10~15 cm。  相似文献   
73.
青花6号、青花7号是青岛农业大学培育的花生新品种,2010年3月31日通过了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青花6号 青花6号系青岛农业大学以白沙6号作母本、99D1作父本,经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广适小花生新品种。于2007~2008年参加山东省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2009年参加生产试验,2010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2010028号。  相似文献   
74.
不同产量水平下花生功能叶片氮素代谢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田栽培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产量水平下花生功能叶片中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重点阐述超高产水平下花生功能叶片氮素代谢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自花生初花期, 不同产量水平的功能叶片中, 硝酸还原酶(NR)活性均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 超高产与高产花生相比无明显差异, 但明显高于一般产量花生; 不同产量水平功能叶片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变化呈单峰曲线, 峰值出现在结荚期, 超高产花生功能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明显高于高产花生和一般产量花生, 而且在生育中后期活性下降速度慢; 功能叶片中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未表现出规律性变化, 但超高产花生明显高于高产和一般产量的花生; 超高产花生功能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明显高于高产花生和一般产量花生。研究认为, 超高产花生叶片氨的同化能力、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合成能力均明显高于高产花生和一般产量花生, 而且衰老缓慢, 功能期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75.
为探索不同栽培方式对花生衰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丰富花生高产栽培理论和技术,笔者在大田覆膜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断根、培土和断根培土3个处理对花生衰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培土处理提高了花生功能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有时达显著水平;断根处理在处理初期造成花生功能叶SOD、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以及MDA含量升高,之后通过补偿效应提高了花生功能叶SOD、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MDA含量,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断根培土处理则综合了断根处理和培土处理的优点,表现出正向叠加效应。3个处理均显著提高了花生荚果产量、百仁重、百果重和有效果数,其中断根培土处理提高幅度最大。该试验明确了花生适宜的高产栽培技术,为花生栽培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6.
光照培养条件下,以青花7号花生品种为材料,以单色LED灯作光源,系统研究了红(R)蓝(B)组合光源对花生幼苗根系生长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光75%R+25%B和50%R+50%B处理较自然光明显促进花生幼苗根系生长,主根长度、侧根长度、根系总长度、平均直径、总表面积和总体积均显著增加,25%R+75%B抑制根系生长;红光促进根系生长,蓝光抑制根系生长。50%R+50%B和25%R+75%B处理可明显提高花生幼苗根系活力,75%R+25%B根系活力减弱;蓝光提高根系活力,红光减弱根系活力。红蓝光组合(50%R+50%B)所产生的互补效应可同时促进花生幼苗根系生长和提高根系活力,使花生幼苗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增加,有利于花生根系建成和吸收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77.
控释肥用量对花生田土壤养分含量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控释肥用量对花生田土壤养分含量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大花生品种"青花7号"为材料,选用金正大控释肥(N-P_2O_5-K_2O:28-6-7),设置了0、450、600、750、900kg/hm~2 5个施肥水平,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控释肥用量对花生产量、品质及耕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整个生育期,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先升高后降低,且随着控释肥用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花生整个生育期,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大于对照,后期差异显著。在0~750kg/hm~2用量范围内,控释肥用量与荚果产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控释肥用量为750kg/hm~2时,花生产量达到最高为8602kg/hm~2。此外,施用控释肥还可提高花生籽仁中脂肪、蛋白质、可溶性糖和O/L值,改善花生品质,在控释肥用量为750kg/hm~2时,花生品质改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8.
新疆棉花//花生间作碳足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棉花//花生间作的主要碳排放环节,可为实现棉花//花生间作高产与低碳排放的协同效益提供有效参考措施.本文构建了碳足迹模型,按照全生命周期方法,核算了新疆棉花//花生间作生命周期碳排放.结果 表明:棉花//花生间作的净收益约为棉花单作的1.4倍、花生单作的1.2倍;棉花//花生间作的单位面积碳排放达4878.4 kg CO2-eq/hm2,较棉花单作降低10.9%、花生单作降低4.1%,但单位净产值的碳排放为0.4 kgCO2-eq/元,较棉花单作降低66.6%、花生单作降低29.6%.综合2种种植体系的净收益和单位净产值碳排放发现,棉花//花生间作可以实现高产出与低碳排放的协同效益,符合绿色、高产、高效农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79.
不同施钙量对花生荚果发育时期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花育22(不耐低钙)和L-2010(耐低钙)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0(T0)、150(T1)和300kg/hm^2(T2)三个钙肥梯度处理,研究施钙对花生不同荚果发育时期植株农艺性状及干物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钙肥对两品种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地上部干物重均有影响,花育22和L-2010茎和叶片干物重均在荚果定型期达到最大,之后开始缓慢减少,至籽仁成熟期,相对于荚果定型期而言,花育22茎干物重分别降低T0:2.5%,T1:30.0%,T2:2.5%,叶片干物重分别降低T0:60.2%,T1:69.5%,T2:66.3%,L-2010茎干物重分别降低T0:4.5%,T1:4.5%,T2:16.6%,叶片干物重分别降低T0:48.4%,T1:48.5%,T2:49.0%;花育22和L-2010根干物质积累在籽仁充实期达到最大,之后逐渐降低,至籽仁成熟期;相对于充实期而言,花育22根干物重分别降低T0:36.5%,T1:22.4%,T2:56.8%,L-2010分别降低T0:60.8%,T1:37.8%,T2:27.4%。表明施用钙肥可调节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积累,为最终产量的提高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0.
不同生育期干旱对花生衰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防雨棚池栽和盆栽条件下,通过人工控水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干旱对花生衰老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生育期干旱均导致花生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SOD、POD、CAT活性和花生根系活力的降低,致叶片MDA含量提高,其中花针期和结荚期干旱对花生衰老特性影响最大。干旱处理均导致荚果产量、生物产量降低,花针期和结荚期干旱对花生产量形成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