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41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245篇
林业   562篇
农学   347篇
基础科学   345篇
  377篇
综合类   2887篇
农作物   332篇
水产渔业   357篇
畜牧兽医   1303篇
园艺   455篇
植物保护   206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274篇
  2018年   272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379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393篇
  2011年   369篇
  2010年   374篇
  2009年   335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337篇
  2006年   328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5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苏州市车坊镇水生蔬菜闻名于苏南地区,品种多,种植面积大,产量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水生蔬菜的套种及连作相当重要,品种搭配得当更能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芡实一水芹连作一年二熟的高效栽培模式在苏州市车坊镇经过试验推广,取得了每667m^2产芡实米35~50kg,净利润2000元,  相似文献   
82.
鸭肝炎是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的、传播迅速的病毒性疾病,以肝炎为其主要特征。本病可由Ⅰ型、Ⅱ型和Ⅲ型三种不同类型的鸭肝炎病毒引起。  相似文献   
8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氨酸(Met)水平对13~16周龄京红商品代蛋鸡生长性能以及后续产蛋性能的影响。选用12周龄末体重胫长相近的750只京红商品代蛋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对照组饲喂Met水平为0.18%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水平上用0.06%、0.12%、0.18%、0.24%的Met替代等量的膨润土,使其Met水平分别达到0.24%、0.30%、0.36%、0.42%,试验期4周。饲养试验结束后统一饲粮继续观察至27周。结果表明:Met水平对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耗料增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0.30%和0.42%Met组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显著高于0.18%Met组(P0.05);饲粮Met水平对血清白球比、碱性磷酸酶活性、尿酸和血氨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0.42%Met组血清中游离Met含量显著高于0.18%、0.24%、0.30%Met组(P0.05);在后续观察中,0.36%Met组京红蛋鸡的体重均匀度最高,且显著高于0.30%Met组(P0.05),后期产蛋性能高于0.42%Met组。综合分析,京红商品代蛋鸡13~16周龄Met需要量为0.36%。  相似文献   
84.
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含硫氨基酸水平对7~12周龄京红商品代蛋鸡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其含硫氨基酸的需要量。选取6周龄末体重、胫长均匀一致的京红商品代蛋鸡7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对照(A)组饲喂含硫氨基酸水平为0.42%的基础饲粮,试验B、C、D和E组在基础饲粮水平上用0.08%、0.16%、0.24%和0.32%的蛋氨酸替代等量的膨润土,使其含硫氨基酸水平分别达到0.50%、0.58%、0.66%和0.74%,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1)0.58%、0.66%、0.74%含硫氨基酸组蛋鸡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0.42%与0.50%含硫氨基酸组(P0.05),同时0.66%含硫氨基酸组料重比显著低于0.50%含硫氨基酸组(P0.05),且蛋鸡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2)单斜率非线性折线回归分析表明,以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为指标,7~12周龄京红商品代蛋鸡含硫氨基酸推荐需要量为0.62%。综上,7~12周龄京红商品代蛋鸡饲粮含硫氨基酸需要量为0.62%~0.66%。  相似文献   
85.
<正>一、我省玉米品种利用基本情况玉米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玉米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居各作物首位。在玉米品种应用上,主要依据玉米品种生物学特性和品种审定时划定的种植区域推广种植。近10年来,在我省玉米生产中年推广面积达3.4万公顷以上的品种有14个,按品种审定年份排序依次是:邢抗2号(1999年)、郑单958(2000年)、农大108(2001年)、邯丰08(2002年)、浚单20(2003年)、蠡玉  相似文献   
86.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地处我国最北端,独特的生态环境导致玉米种质资源狭窄,如何利用有限的种质资源选育出具有适应性广、早熟性好、适宜机械化收获、抗病性强、籽粒脱水快等特点的玉米新品种尤为迫切。文章分析了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生态与生产特点、品种选育方法及主要杂优模式,提出了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玉米新品种选育及应用推广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7.
分析了2016年广西及南宁、柳州、河池等产区桑蚕干茧上车茧率、茧丝长、解舒率、解舒丝长等质量指标.针对数据结果分析蚕茧质量影响因素,并提出加强市场管理力度、鼓励“公司+基地+农户+市场”产业化经营模式等意见措施.  相似文献   
88.
秸秆还田对麦玉系统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揭示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华北小麦-玉米轮作系统土壤有机碳官能团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秸秆还田5 a后土壤有机碳官能团结构、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含量、活性有机碳含量、土壤铁离子的变化。田间实验设置4个处理:秸秆不还田作为对照(CK)、秸秆1/3还田(S1)、秸秆2/3还田(S2)、秸秆全部还田(S3)。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粒径、铁离子及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13C核磁共振波谱技术(NMR)检测分析土壤有机碳官能团结构。结果表明:秸秆还田5 a后,土壤总有机碳(TOC)、2mm与2.00~0.25 mm团聚体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态碳(E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均随还田量增加而逐渐增加,且不同处理增加量不同,与CK相比,S3处理显著增加了这些有机碳的含量(P0.05)。各处理土壤有机碳以烷基碳与烷氧基碳为主,其次是芳香碳与羰基碳,秸秆还田增加了烷氧基碳、羰基碳(易分解碳组分)含量,降低了烷基碳和芳香碳(难分解碳组分)含量,与CK相比,S3处理显著增加烷氧基碳含量(P0.05)而显著降低了芳香碳含量(P0.05)。与CK相比,S2、S3处理也显著降低了有机碳的芳香度、疏水碳/亲水碳、烷基碳/烷氧基碳比值(P0.05),而对脂族碳/芳香碳影响不明显。与CK相比,S3处理显著增加了2.00 mm团聚体组分,增加了2.00~0.25 mm组分,而降低了0.25~0.053 mm组分和显著降低了0.053 mm组分(P0.05)。秸秆还田对土壤游离铁、活性铁、螯合铁含量的影响不明显。有机碳官能团组成与土壤因子间的冗余分析表明土壤TOC、MBC含量、团聚体组分、铁离子的改变是导致不同处理间有机碳官能团结构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综上所述,由于短期秸秆还田增加了活性有机碳含量、易分解有机碳组分,减少了难分解有机碳组分,降低了微团聚体物理保护作用,改变了微生物活性和铁离子络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可能导致麦玉复种系统土壤碳排放水平的增加。  相似文献   
89.
绿色植物在现代家居装饰中,不仅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基本功能,而且可以缓解人体疲劳,有益身体健康,甚至科学地摆放可以发挥分隔空间的作用。本文系统归纳了绿植在现代家居的应用功能,并且总结了切实可行的养护策略。  相似文献   
90.
为研究适宜赤霉病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和关键影响时段,提高小麦气象型病害监测能力,通过分析赤霉病历史发生特点和规律,结合江苏省历史气象资料、小麦赤霉病系统田和大田调查资料,给出不同关键时段小麦赤霉病的气象促病指标。在此基础上,从小麦自身受病害侵染敏感性和促病气象条件发生概率出发,分别定义感病风险指数和促病风险指数来构建发病风险指数,从而实现了在病害监测时段中单点和区域的发病风险评估。研究表明,小麦孕穗-抽穗、抽穗-开花、开花-乳熟阶段适宜病害发生的气象条件不同,日平均气温14℃、16℃、18℃和相对湿度70%、68%、70%是各个阶段易于促进赤霉病发生发展的气象指标。江苏4月下旬开始小麦赤霉病存在发病风险,累积发病风险度超过70%的集中发病期在5月4—21日,且苏南大部和沿淮淮北中部地区为病害高风险地区,须要结合关键发病时段和区域加强病害防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