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水产渔业   14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中国对虾雄性生殖系统感染WSSV在其垂直传播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人工感染实验,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雄性亲虾进行投喂感染。在确定其携带WSSV粒子后,将被WSSV感染的精荚人工移植到健康的雌虾纳精囊内。在无其他病源的情况下,促其产卵繁殖,统计各组子代的受精率、孵化率及无节幼体至溞状幼体的变态率贸?式PCR技术对亲虾及子代进行WSSV检测。结果表明,受WSSV感染的精荚能够把病毒传播给健康雌虾,雌虾能产出携带WSSV的卵子,培育出带毒幼体。各组子代的受精率、孵化率及变态率的统计结果表明,感染组和对照组在受精率上没有明显区别,受WSSV感染的精卵细胞可以正常结合。对照组受精卵的孵化率明显高于感染组,差异显著(P=0.045<0.05)。对照组无节幼体的变态率也高于感染组。说明WSSV的入侵对受精卵及幼体的发育有影响,WSSV感染导致部分受精卵及幼体不能正常发育或死亡。  相似文献   
82.
中国对虾人工选育群体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中国对虾人工选育子一代、子四代、子五代群体和黄、渤海野生群体遗传变异进行了同工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检测的4个群体肌肉组织的13个基因位点中,MDH-2^*、GPI^*、MPI^*、PGM-2^*和PGM-3^*5个位点呈多态。PGM-3^*位点上的变异程度最高,其等位基因频率呈递减趋势;人工选育群体在MPI^*位点上出现^*c基因,其等位基因频率呈递增趋势。中国对虾野生群体同人工选育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相同,为38.46%;其平均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0577、0.0377、0.0263、0.0231,呈依次递减趋势。中国对虾野生群体和人工选育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0062,远大于子四代和子五代间的遗传距离。人工选育中国对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已有所降低,但在某些基因座位上出现了特异基因,这是否可作为具有良好生长特性和抗逆能力的人工定向选育群体的基因标记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3.
中国对虾健康养殖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对虾养殖业发展现状对虾养殖是水产养殖业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产业之一。在经历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暴发性流行病的严重困扰之后,近年来全球对虾养殖进入了一个更为理性的发展阶段。亚洲作为世界养殖对虾的主要产区,据估计2003年养殖对虾产量达到135万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86%。中国作为养殖对虾的主要生产国之一,2003年的养殖产量达到49.3万吨,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为2吨/公顷/年。养殖对虾产量占中国当年海水养殖产量的3.9%,估计占全球海虾养殖产量的30%以上。中国沿海各地均进行对虾养殖,但各地采用的养殖模式以及各种养殖摸式的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84.
中国对虾与生长性状相关微卫星DNA分子标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分群分离分析法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人工选育生长快的第6代群体生长性状发生分离的群体进行了微卫星DNA的遗传分析。7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对分离群的大个体组和小个体组扩增时产生7个片段表现差异,扩增片段大小为0.1~1.0kb之间。同时对中国对虾人工选育的生长快群体4个连续世代进行了验证,扩增的结果显示,7个微卫星位点在4个连续世代中大部分的扩增带出现的频率相近,但是有一些扩增片段的基因频率出现差异,这些等位基因频率或增或减,这是否可作为具有良好生长特性的人工定向选育群体的遗传标记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5.
采用不连续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及其杂交子一代的ADH、MDH、SDH、IDH、ME和SOD共6种同工酶的酶谱进行分析,以探讨双亲遗传物质在杂交子代中的表达情况及杂交子代基因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杂交子代的同工酶酶谱与母本栉孔扇贝的相似,而与父本虾夷扇贝的明显不同,说明父本虾夷扇贝的同工酶在杂交子代中没有表达。幼虫阶段的同工酶酶谱亦表明,父本虾夷扇贝的同工酶在杂交子代的幼虫阶段仍然没有表达。另外,在对母本栉孔扇贝群体和杂交子代群体的同工酶酶谱进行比较研究时发现,在杂交子代中出现了一定比例的杂合子,因此不能确定杂交子代是由雌核发育而来。  相似文献   
86.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方法对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文蛤(Meretrix meretrix)和虾夷扇贝(Pecten yessoensis)不同组织中的葡萄糖磷酸变位酶(PGM)和磷酸葡萄糖异构酶(GPI)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发现,虾夷马粪海胆肌肉组织和成熟性腺组织中的PGM有较强的表达活性和表达位点差异,两种组织中GPI活性稍差。刺参的肠道组织和肌肉组织只有PGM和GPI表达活性的差异,而无位点差异。半滑舌鳎肌肉组织检测到两个PGM位点,三个GPI位点。文蛤闭壳肌组织PGM表现出非常高的多态性,而GPI表现为单态。虾夷扇贝闭壳肌组织的PGM和GPI各只检测到一个位点,遗传变异程度比较低。以PGM和GPI为指标,对我国北方5种重要海水养殖品种的同工酶遗传变异水平和其它相关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对群体遗传结构可能的变化规律以及与某些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这些参数对它们的遗传选育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7.
鱼类杂交育种技术及其在石斑鱼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鱼类杂交育种的发展和远缘杂交的应用,以及遗传学在鱼类杂交育种中的应用,并从遗传学角度对石斑鱼类杂交育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简述了通过杂交和选育等遗传育种技术改良种质,获得石斑鱼类优良新品种。将遗传学分析应用于石斑鱼类杂交的研究中,展望了石斑鱼类杂交育种工作的前景。  相似文献   
88.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法测定鳗鱼中氟甲喹和噁喹酸残留量的方法。用乙腈萃取鳗鱼样品中氟甲喹和噁喹酸残留物。色谱柱采用C8Luna,柱温为35℃,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12nm和369nm,流动相为0.01mol/L草酸:乙腈=65:35(V/V)。氟甲喹和噁喹酸标准曲线在线性范围1~100ng/mL时呈良好线性关系。对带皮的鳗鱼肉进行3种浓度的回收率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回收率80%~110%,变异系数≤10%。氟甲喹的检测限为2.5μg/kg,定量下限为5μg/kg;噁喹酸的检测限为1μg/kg,定量下限为2μg/kg。整个提取过程步骤简单,易于操作,可以满足世界各国目前对出口水产品检测的限量要求。  相似文献   
89.
90.
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是我国海水养殖业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项产业,优良种质和抗病力已成为对虾养殖业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遗传育种中若能筛选到与抗病、生长等数量性状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将为开展标记辅助育种工作和实现良种化奠定基础。对虾种质资源以及种群遗传学已成为研究热点,种群保护也已提到议事日程。这些研究工作的开展将为对虾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相信随着研究工作的继续深入,人们会更好、更有效地利用对虾资源。本文对目前已经在对虾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研究中进行应用的DNA标记技术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拟对今后其他物种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