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23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74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用8对微卫星对草鱼长江群体和珠江群体的2个自繁组合:长江♀×长江♂(YY)、珠江♀×珠江♂(ZZ),1个杂交组合:长江♀×珠江♂(YZ),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8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6个,并具有较好的多态性,可以用于遗传变异分析。有效等位基因数、观测杂和度、期望杂合度、多态性息含量均以YZ组合最高,分别为2.8111、0.9843、0.6399、0.5598;ZZ组合最低,分别为2.6751、0.8650、0.6129、0.5283;YY组合介于两者之间。基于Nei’s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和NJ系统树揭示YZ组合与YY组合亲缘关系更近。组合间遗传分化分析(Fst)及AMOVA分析表明,YY组合与ZZ组合间达到中等遗传分化水平(Fst=0.0860,P<0.01)。结果表明:杂交后代遗传变异水平显著提高,具有较高的选育潜力;长江与珠江水系草鱼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92.
以VC磷酸酯为VC源,配制VC添加量分别为0mg/kg(对照组)、100mg/kg、200mg/kg的3组实用饲料,喂养体重(614.9±60.5)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60d,探讨VC对草鱼成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VC100mg/kg或200mg/kg,均可显著提高草鱼增重率(P<0.05),降低饲料系数(P<0.05);草鱼肌肉胶原蛋白含量、肌纤维直径和肝脏VC含量随VC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饲料中VC添加量≥100mg/kg后,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VC添加量达200mg/kg后,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提高(P<0.05);各组间血清溶菌酶(LSZ)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上述研究表明,实用饲料中添加VC能促进草鱼成鱼生长,改善肌肉品质,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以生长性能为指标,草鱼成鱼饲料中适宜的VC添加量为100mg/kg。  相似文献   
93.
通过石蜡切片技术与苏木精-伊红染色的组织学方法,研究了池塘养殖条件下3龄三角帆蚌亲蚌卵巢发育及卵细胞发生过程的组织学特征。其亲蚌卵巢发育经历了5个时期:2月为增殖期,3月为生长期,4月开始进入成熟期,4月至11月为排放期,12月至1月为休止期。三角帆蚌卵子发生也经历了5个时期:卵原细胞期、生长初期、生长中期、生长后期和成熟卵母细胞期。三角帆蚌卵细胞发育不同步,分批成熟、分批排放。卵子发生初期,未观察到明显的卵柄结构;卵子发生中期,卵母细胞核中有一显著大核仁,但没有观察到小核仁。  相似文献   
94.
草鱼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摘要:草鱼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养殖鱼类,也是我国很有特色的养殖对象,已经有1700多年的养殖历史。草鱼自然分布于中国、俄罗斯和保加利亚,但先后被引进到93个国家。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和黑龙江三大水系。本文简要总结草鱼形态学、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及基因组学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归纳草鱼不同种群在形态、分子等层次上的遗传差异,并从草鱼种质资源研究以及草鱼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等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为草鱼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5.
在室内水族箱养殖条件下,研究了肌肉注射不同剂量维生素C(Vc)对三角帆蚌血淋巴中3种主要抗氧化酶活力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Vc对三角帆蚌血淋巴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3种酶的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当Vc注射剂量分别为15 μg/g、30μg/g和45μg/g时,在注射后的12 h、 24 h和48 h时间点, SOD酶的活性先升后降, GSH-PX酶的活性随Vc注射剂量的加大而降低,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而CAT酶的活性随Vc注射剂量的加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96.
尼奥鱼_尼罗罗非鱼_奥利亚罗非鱼_同其亲本的形态和判别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李家乐 《水产学报》1999,23(3):261-265
本文报道尼奥鱼同其亲本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形态上的异同点和判别方法。用卡方法对8 个可数形态参数,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8 个可量性状和24个框架参数进行综合分析。从体色上看,尼奥鱼偏于父本奥利亚罗非鱼,而三种多元分析的结果均表明尼奥鱼的体型偏于母本尼罗罗非鱼, 因此认为控制体色和体型遗传的是不同的基因组合。建立了区分尼罗、奥利亚和尼奥鱼的简单判别公式。  相似文献   
97.
尼奥鱼制种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罗非鱼养殖业发展迅速,目前,养殖对象主要是尼罗罗非鱼和尼奥鱼。尼奥鱼具有雄性率高、生长快、成鱼规格一致等优点,所以越来越受养殖生产者的喜爱,推广效果很好。尼奥鱼是尼罗罗非鱼(9,oreochromisniloticus)x奥利亚罗非鱼(a,0.an-reus)的杂交种,又称“奥尼鱼”、“奥条鱼”、“全雄罗非鱼”、“雄性化罗非鱼”等。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制种单位生产的尼奥鱼雄性率、出苗率不高,如何提高它的雄性率和出苗率已成为养殖尼奥鱼的关键问题之一。笔者根据几年来生产实践中的摸索总结,现将尼奥鱼制种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  相似文献   
98.
四种微藻对缢蛏稚贝暂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小球藻、牟氏角毛藻、绿色巴夫藻和亚心形扁藻对缢蛏稚贝的暂养效果.结果表明:在20 d的实验时间内,4种单胞藻对缢蛏稚贝的暂养成活率为小球藻(0.91±0.05)>亚心形扁藻(0.80±0.06)>牟氏角毛藻(0.79±0.05)>绿色巴夫藻(0.76±0.09),方差分析表明终末成活率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4组稚贝的仞始壳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最终壳长差异显著(P<0.05),就日生长率而言,绿色巴夫藻明显高于小球藻和亚心形扁藻(P<0.05).牟氏角毛藻和小球藻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组问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绿色巴夫藻和牟氏角毛藻对缢蛏稚贝的暂养效果优于小球藻和亚心形扁藻.  相似文献   
99.
温度骤升和窒息条件对青蛤酸性磷酸酶和溶菌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温度骤然升高后,青蛤肝胰腺中酸性磷酸酶(ACP)的比活力先升后降,3 h达到最大值(522.28±20.46)U/g,15 h后ACP的比活力基本恢复.达到对照组水平;温度骤然升高后,青蛤肝胰腺中溶菌酶(LSZ)的比活力先降后升,9 h达到最低值(1038.42±168.37)U/mg,窒息条件下,ACP的比活力出现2个峰值,其中最大值出现在15 h,达到(225.50±5.92)U/g·0~3 h LSZ的比活力显著下降,3~5 h LSZ的比活力显著升高,之后酶的比活力缓慢下降,11 h达到最低值(2725.6324±247.3382)U/mg,之后LSZ的活力又上升,并恢复到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100.
影响养殖珍珠质量的主要因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李家乐  刘越 《水产学报》2011,35(11):1753-1760
珍珠被誉为“宝石皇后”,养殖珍珠质量的提升是珍珠产业关注的焦点,也是珍珠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本研究着重介绍了评价养殖珍珠质量的6个方面内容,包括颜色、大小、形状、光泽、光洁度、有核珍珠珠层厚度等.详细陈述了各主要育珠贝种类及其产珠特点,它们所培育的淡水无核珍珠和海水有核珍珠的质量情况,论述了不同规格、不同壳色育珠贝对所产珍珠质量的影响.重点介绍了作为制作小片供体的供片贝不同种类,以及供片贝不同年龄、不同壳色对育珠贝所产珍珠质量的影响.同时,阐述了插片手术过程中,化学药物因素、小片分离方式、插片个数等插片手术工艺对珍珠质量的影响.此外,还从水质、水体微量元素、养殖深度、养殖方式和养殖周期等几个方面系统探讨了外部条件对养殖珍珠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