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0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篇
  143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红壤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N,P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研究了次降雨过程中红壤小流域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N,P养分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在降雨后,花生地、花-橘间作、橘园、板栗园和水田5种利用方式表层土壤N,P养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花生地N,P含量下降最为明显,水田N,P含量降幅则最小;不同形态养分平均降幅依次为有效氮(5.49%)、有效磷(5.25%)、全氮(1.45%)、全磷(0.59%)。各样地地表径流中水溶态N,P养分含量花生地明显高于其他样地,而泥沙中N,P养分含量则以水田最高;各样地侵蚀泥沙中N,P养分有明显的富集现象,板栗园和橘园N,P养分富集率高于其他样地,水田N,P养分富集率最低。不同形态养分富集率也不同,全氮平均富集率为1.30,有效氮1.18,全磷1.11,有效磷1.38。侵蚀径流中N,P养分与表层土壤相同形态养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2.
  目的  为了探讨苕子-玉米轮作模式下不同水肥管理对苕子养分累积量及玉米季土壤含水量、水分特征曲线、水稳性团聚体组成、有机质、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  方法  于2017年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嵩明县试验基地布置苕子-玉米轮作大田试验。将玉米季部分肥料前移至绿肥季、在绿肥季设置灌溉处理作为调控措施,设10个处理。于苕子盛花期采样测定苕子养分累积量,于玉米生长时期实时监测土壤温度和含水量,于玉米收获期采样测定各处理的玉米产量、土壤有机质、水分特征曲线和团聚体组分等指标。  结果  绿肥季施氮磷肥和灌溉处理玉米籽粒产量最高。整个玉米季,冬闲处理土壤含水量总体最低,绿肥季施氮磷肥处理土壤含水量总体较高。冬闲处理土壤饱和含水量最低,各种绿肥季施肥处理土壤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较对照处理均有提高。绿肥季灌溉和施肥措施不同程度的增加了土壤 > 2 mm团聚体含量,减少了0.25 ~ 2 mm和 < 0.053 mm团聚体含量。绿肥季不施肥,进行灌溉处理的 > 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SAC0.25)、几何平均直径(GMD)和团聚体系数(KCTP)较对照处理分别降低了9.10%、17.52%和33.25%,其中WSAC0.25降幅显著。  结论  玉米季肥料前移至绿肥季不仅不影响玉米籽粒产量,绿肥季进行施肥灌溉还可有效增加后茬玉米籽粒产量。种植绿肥可以提升土壤持水能力,绿肥季施肥或灌溉处理可在土壤低吸力范围内进一步优化土壤持水性能。绿肥季施肥处理可通过较大幅度增加土壤中 > 2 mm团聚体含量来提高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而绿肥季不施肥,进行灌溉处理则是通过更大幅度减少0.25 ~ 2 mm团聚体含量来降低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3.
接种蚯蚓和食细菌线虫对红壤性状及花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令雅  李根  李引  王同  刘满强  焦加国  胡锋  李辉信 《土壤》2013,45(2):306-312
通过温室花生盆栽试验研究了接种有益土壤动物(蚯蚓和食细菌线虫)对旱地红壤生物学性质(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基础呼吸、微生物熵、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土壤速效养分(碱解氮和速效磷)及花生产量的影响.试验包含4个处理:不接种处理(CK)、仅接种蚯蚓(E)、仅接种食细菌线虫(N)、联合接种蚯蚓和食细菌线虫(EN).结果表明:①蚯蚓和食细菌线虫均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含量,线虫对微生物生物量碳的贡献大于蚯蚓.②除花生成熟期的接种蚯蚓处理外,接种蚯蚓和食细菌线虫后土壤基础呼吸均有所增加,且食细菌线虫的影响也大于蚯蚓.③除花生结荚期无显著性差异外,蚯蚓和食细菌线虫均极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P<0.05).④蚯蚓和食细菌线虫均能增加土壤速效磷和碱解氮含量.⑤接种蚯蚓和食细菌线虫后花生产量的增幅为17%~ 20%.总之,在4个花生生长时期,相对于不接种的对照处理,接种蚯蚓和食细菌线虫能明显改善红壤性状并最终提高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94.
不同生活型蚯蚓蚓粪化学组成及其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斌  李根  刘满强  蒋洋杨  焦加国  陈欢  胡锋  李辉信 《土壤》2013,45(2):313-318
蚓粪已经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者所关注的一个焦点,而对蚓粪化学成分及性状的研究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本文研究比较了两种不同生活型蚯蚓蚓粪和对照土壤之间的化学组成及性状的异同.结果表明:蚓粪和对照土壤相比,有着更高的pH和电导率值,且差异显著(P<0.05);蚓粪比对照土壤有着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和更少的多酚类物质,差异分别达31.36~ 33.81 mg/kg和4.28 ~ 5.08 mg/kg;同时,蚓粪内酸解氨基酸含量要比对照土壤高出3.84~5.06mg/g;植物激素GA3相对于对照土壤增幅达35%~ 114%,而IAA的增幅则为78%~236%.在相同的环境下,同样生物量的环毛蚓(威廉环毛蚓)和爱胜蚓(赤子爱胜蚓)对蚓粪pH值、碳水化合物和多酚含量的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对蚓粪电导率、植物激素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爱胜蚓要显著大于环毛蚓.总之,蚓粪的pH值、电导率和化学组成与对照土壤相比都有着显著的差异,不同生活习性的蚯蚓蚓粪也会有着一定的不同.  相似文献   
95.
藏北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会英  胡锋  罗大庆 《土壤学报》2013,50(3):507-516
2011年5月—11月,对西藏北部高寒草甸3种典型植物群落下0~30 cm范围内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线虫群落进行调查,浅盆法收集土壤线虫,应用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等特征值来分析高寒环境下土壤线虫群落的组成、分布特征与多样性。调查共分离得到33 038条土壤线虫,隶属于2纲6目51科93属;线虫个体密度平均为847条100 g-1干土;表聚性明显。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群落间的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存在一定差异,土壤线虫数量的大小顺序为委陵菜植物群落<藏北嵩草植物群落<高山嵩草植物群落,土壤线虫数量差异显著(p<0.05);土壤线虫数量随生长季变化发生明显波动,返青期最多,盛长期次之,枯草期最低;不同植物群落的优势属种类不同。生物多样性为委陵菜植物群落>高山嵩草植物群落>藏北嵩草植物群落,这可能是放牧干扰强度不同,以及植物群落影响下的土壤性质分异所导致的结果。总之,不同植物群落下土壤线虫群落特征的分异初步显示出线虫指示环境因子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潜力。  相似文献   
96.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内在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充分发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积极作用,从理论上探究其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关系,从历史角度对其进行定位,并进行理论升华。在对农村土地整治内涵剖析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政治3个方面分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内在驱动力,揭示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进而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进行了理性思考,最后从规划管理、决策机制、产权制度、收益分配、主导主体和配套制度等方面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该文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7.
于2008年夏天选择三个典型样点对"绿色南京"林业建设新增林的土壤生物多样性的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三个样点中,共捕获地表凋落物节肢动物1305只,隶属12纲21目,其中真螨目为优势种群,占总节肢动物的70%,常见种群或稀有种群分别为11目和14目。由于机场高速杨树防护林秣陵镇西段(样点III)真螨目的高度集中,其优势度最高,而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最低;土壤线虫优势种群为植食线虫和食细菌线虫,而食真菌、捕食、杂食线虫均为常见种群;土壤原生动物中,鞭毛虫为优势种群,占原生动物总个体数的70~90%,其次为变形虫,而纤毛虫比例最小,在1~5%左右;新增林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98.
通过盆栽试验方法,在荧蒽污染的黄棕壤和潮土上种植水稻和小麦,分别设置空白(CK)、低(L)、中(M)、高(H)4个污染浓度水平,比较荧蒽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和两种不同土壤中植物体荧蒽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在试验设置的荧蒽污染浓度下,荧蒽未对两种植物的生长造成抑制,相反还促进了植物某些部位的生长;水稻和小麦各部位的荧蒽含量随土壤荧蒽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植物体内荧蒽的传导系数随土壤荧蒽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且两种土壤的趋势一致。黄棕壤和潮土有机质、养分、阳离子交换量等性质影响植物体内荧蒽的运移和富集;水稻茎叶对荧蒽的富集能力强于小麦,而小麦籽粒富集荧蒽的能力强于水稻。  相似文献   
99.
木薯花生间作系统的生态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飞龙  高倩圆  房静  黄欠如  周静  胡锋 《土壤》2012,44(2):338-34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木薯花生间作模式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土壤含水量和pH等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①环境发生突变时,间作措施下化生三对环境变化抵抗力要优于纯作措施,体现出间作优势;突变结束后,纯作措施下花生的光合有效速率(Pn)恢复能力则更强,体现出纯作优势。②借助叶温模型的构建,创建间作优势度(intercroppingdominance,ID)这一概念,进而得出木薯花生间作模式的ID为+0.83%,说明术薯花生间作存有间作优势。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面,木薯花生间作无疑提高了水分保持效能,但从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红壤的酸化。  相似文献   
100.
贵州辣椒光合生理特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是贵州省特色经济作物之一,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和优势产业,但贵州省大部分地区属喀斯特地貌,土壤保水性差,极易发生干旱,探明辣椒在干旱胁迫处理后的调节机制和变化规律,对实现贵州地区辣椒优质高产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生产意义。选取贵州省辣椒主栽品种辣丰三号,研究以土壤田间持水量80%为对照组(CK),在轻度(土壤田间持水量为70%,LD)、中度(60%,MD)、重度(40%,SD)和特重(20%,TD)胁迫下,辣椒的产量、生长量、光合特性和果实生理特性的调节机制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辣椒的果长、果粗、茎粗、株高、单果重以及干物质含量显著下降,且下降趋势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越加明显。同一处理辣椒的净光合速率(Pn)表现出先上升后逐渐平稳的趋势,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表观量子效率(Q)、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都显著下降,水分利用效率明显上升。干旱胁迫抑制了辣椒植株的生长,辣椒的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较CK处理显著下降,LD处理二氢辣椒素含量显著低于CK处理,但是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逐渐增大(除LD和TD处理外)。综上可知,在贵州喀斯特干旱地区,轻度至中度干旱胁迫(田间持水量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