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林业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果梢斑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果梢斑螟(Dioryctria pryeriRagonot)是蛀食类害虫,以幼虫危害红松当年生球果和先年生球果及嫩梢。在吉林省抚松县露水河林业局该虫1 a发生1代,以3~4龄幼虫在球果内、果痕处及嫩梢内越冬。翌年5月开始活动危害,5月末至6月下旬为蛹期。6月中旬始现成虫羽化,终见于7月上旬。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卵期,6月末至7月中旬幼虫孵化,部分幼虫在球果采摘前转移至果痕附近、嫩梢、当年生球果内继续危害,于9月下旬进入越冬状态。  相似文献   
2.
在室内环境下,对不同温度条件下蠋蝽的各项生长发育指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处理对蠋蝽卵的孵化率、幼虫存活率以及雌虫产卵量都没有显著影响,但对蠋蝽发育历期以及成虫存活率等影响显著,其中蠋蝽发育历期在20℃时需要42.3 d,而在30℃时只需29.0 d。  相似文献   
3.
果梢斑螟是为害红松球果的重要害虫,具有隐蔽性,防治困难。选用高效、低毒、无公害、可操作性强的6种毒杀鳞翅目昆虫的药剂及常规防治使用的40%氧化乐果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杀铃脲悬浮剂为最佳药剂,防治效果达88%。  相似文献   
4.
对露水河红松无性系种子园中不同分布亚区优树群体的结实和生长性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条件下,结实株率、种子平均产量以南亚区优树群体最高,其次为北亚区,中亚区最低;单株平均结实数、球果平均长度与宽度、单果平均重量、千粒重以南亚区优树最高,其次为中亚区,北亚区最低,与纬度呈现反比状态,而与温度和湿度呈正比。南亚区优树群体的平均树高生长量最大,为10.2 m,分别高出北亚区、中亚区及对照的29.11%、59.38%、92.82%。胸径平均生长量各分布亚区的优树群体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均分别高出对照24.87%、21.64%、18.41%。  相似文献   
5.
施肥对红松无性系种子园母树结实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红松无性系幼龄种子园进行的氮肥、磷肥和钾肥3种肥料,每种肥料设置4个水平的施肥试验,研究分析了氮肥、磷肥和钾肥3种肥料,以及每种肥料的不同施用数量,对促进红松无性系种子园幼龄母树结实的效果,提出促进红松无性系幼龄植株结实的适宜施肥数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