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9篇
园艺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1982年营造红松、日本落叶松与色赤杨、白桦带、块状混交林20公顷,林龄7年时调查,幼林保存率平均85%以上,混交林中红松、日本落叶松5株优势木平均高分别为对照纯林的107.8%、115.7%;日本落叶松与色赤杨、白桦混交林蓄积生长量皆大于保留残次林7年蓄积的增长量,其中以12行日本落叶松与6行色赤杨混交林蓄积生长量最大,为日本落叶松纯林(对照)的142%,为7年生保留残次林蓄积增长量的606.1%。同时,混交林林地土壤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2.
刺楸造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楸(Kalopanax septemlobus Koidz.)是落叶乔木,通常高10—15m,有时高达30m,直径可达50cm。木材有光泽和美丽的纹理,加工容易,可供建筑、器具(家具最好)、车辆、乐器、雕刻等用材,其嫩叶可食,树皮可入药。天然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南、湖北、江苏、浙江、江西、四川、云南、贵州、山东、河南、河北,苏联的乌苏里、朝鲜和日本等地,可见分布之广。然而,刺楸人工林确很少报导,只在我省桓仁县有零星的十几年生人工林,长势一般,还发现造林初期顶梢连年枯死的问题,至今尚未解  相似文献   
3.
凌源市油松毛虫发生期预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5 年间监测点的观测数据,采用回归、期距法预测发生期,建立了凌源市油松毛虫上、下树进度回归预测模型,经验证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红松、日本落叶松与刺楸、水曲柳、紫椴、黄菠萝的带、块状混交试验林林龄10年时,各树种平均保存率均在85%以上。日本落叶松与刺楸等阔叶树混交林立木材积生长量,为日本落叶松纯林的82.2%~117.0%;红松与刺楸等阔叶树混交林立木材积生长量,为红松纯林的147.0%~327.0%。混交林有机质含量为纯林的106.2%~191.3%,全氮含量为纯林的116.7%~316.7%。  相似文献   
5.
残次林迹地更新树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 ̄1983年在本溪县偏岭乡新农村43.3hm^2残次林迹地植苗更新日本落叶松,色赤杨等7个树种试验。试验结果证明,残次林迹地更新7个树种保存率皆在86%以上,幼树生长发育良好。从立木材积生长量看,日本落叶松,色赤杨为最好,立木材积分别为刺楸,白桦,紫椴,水曲柳,红松的200.0% ̄988.2%和211.3% ̄1058.8%,其次是刺楸,白桦,再次是紫椴,水曲柳,红松。  相似文献   
6.
1991年至1998年期间,我们开展了应用高渗透性有机磷杀虫剂点涂杨干象取食刻痕毒杀幼虫的技术研究。经过8年的反复试验和推广应用,高渗透对硫磷、高渗透久效磷5倍液,在5月10日至20日间点涂杨干象幼虫取食刻痕,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通过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出了防治松毛虫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摸索归纳出以生态防治为主线的三大要素,八项技术措施,绘制了松毛虫防治技术措施模式图谱,为县级森防检疫站指导基层防治松毛虫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将红松苗木分3级造林,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为1200m~2。10年后调查结果为:Ⅰ、Ⅱ级苗保存率分别比混合苗高14%、10%;树高生长量分别高20%、2.3%;胸径生长量分别高89.5%、17.4%;郁闭年限提早2—4年,且幼林分化轻,林相整齐。结果表明,营造速生丰产林,只有选用Ⅰ级苗才能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红松,日本落叶松与刺楸等阔叶树混交造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松、日本落叶松与刺楸、水曲柳、紫椴、黄菠萝的带、块状混交试验林林龄10年时,各树种平均保存率均在85%以上。日本落叶松与刺楸等阔叶树混交林立木材积生长量,为日本落叶松纯林的82.2% ̄117.0%;红松与刺楸等阔叶树混交林立木材积生长量,为红松纯林的147.0% ̄327.0%。混交林有机质含量为纯林的106.2% ̄191.3%,全氮含量为纯林的116.7% ̄316.7%。  相似文献   
10.
大枣归圃苗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大枣树下萌生的不够造林规格的小苗挖掘出来,移植到苗圃地里进行专门培育所成的苗木,我们称之为"归圃苗".一般一棵成龄大枣树下当年萌发的根蘖苗中,苗高低于50cm,基径小于6mm的小苗占20%~40%,让它们原地不动继续生长,多数将成为"小老苗",如果把它们挖掘出来,移植到苗圃地里精心培育一年,平均苗高可达110cm以上,基径11mm以上,且根系发达,须根多,苗木粗壮,木质化程度高.用这样的苗木建园成活率高,缓苗快,生长快,可当年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