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5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2篇
  28篇
综合类   97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2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维生素E(VE)和硒(Se)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60只70日龄、平均体重为(1 030.64±85.50) g的健康雄性短毛黑水貂,随机分成4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200 mg/kg VE(以DL-α-生育酚乙酸酯为VE源,含量为50%)(VE组)、基础饲粮+0.2 mg/kg Se(以甘氨酸纳米硒为Se源,含量为1%)(Se组),基础饲粮+200 mg/kg VE+0.2 mg/kg Se(VE+Se组)。试验从2017年7月14日开始,至2017年9月14日结束。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VE组和VE+Se组水貂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而料重比显著下降(P 0.05)。2) VE+Se组水貂脂肪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与VE组和Se组差异不显著(P0.05)。3) VE+Se组水貂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但与VE组和Se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单独添加VE或同时添加VE和Se极显著降低水貂血清活性氧(ROS)水平(P0.01)。4) VE+Se组水貂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显著高于VE组和Se组(P0.05),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同时添加VE和Se显著提高水貂血清白介素-2(IL-2)水平(P0.05)。综合考虑得出,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同时添加200 mg/kg VE和0.2 mg/kg Se可促进育成期水貂生长,提高脂肪消化率,同时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力。  相似文献   
2.
灵芝孢子有一层极难被人体消化的由几丁质构成的外壁,造成孢子内的有效成分难以释放被人体吸收。采用超微粉碎技术,进行粉碎机转速、粉碎时间单因素灵芝孢子粉破壁试验。结果表明:转速2 200 r/min,时间为20 min时,破壁效果最佳,破壁率为96%。  相似文献   
3.
为给玉树藏族自治州畜牧业的良性发展和生态保护决策提供依据,对全州6县557户牧户进行了饲养户数、人口数、家畜(畜种、年龄、性别)数进行了入户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涉及人口3260人,牦牛34407头,藏羊11557只,马522匹;各畜种中牦牛饲养比例最高为74.02%,其次为藏羊占24.86%,马1.12%;全州调查牧户均饲养牦牛,户均养殖牦牛61.77头/户,人均养殖牦牛10.55头/人,其中只有29.62%的牧户兼养羊,户均养殖养羊头数为70只/户。3.5岁以下的育成牦牛在畜群中的比例为57.70%,成年牦牛占的比例为42.40%;母牛比例为58.09%,能繁殖母牛比例为34.66%,3.5岁以下的母牦牛在畜群中30.55%;种公牦牛比例为3.01%,3.5岁以下的公牦牛在畜群中占27.37%,4岁以上去势公牦牛比例高达11.53%;全州适龄母牦牛繁殖成活率为41.21%。牧户饲养的藏羊中,适繁母羊占群体数的39.09%,当年繁殖羔羊占群体数的23.55%,育成羊占群体数的21.06%,成年羊占55.39%,适龄母羊繁殖成活率60.29%。全州适龄母畜比例低,畜群结构极不合理,家畜繁殖成活率过低;应加大调整畜群结构力度,提高适龄母畜比例,提倡犊牛及周岁牛的育肥及秋季出栏,加快畜群周转。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马铃薯“水改旱”种植对其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选取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27个站点,基于站点的气象数据、土壤数据和管理数据驱动充分验证的APSIM-Potato模型,模拟分析农牧交错带地区灌溉和雨养马铃薯的耗水差异。结果表明: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马铃薯种植连续灌溉10、20 a和30 a的产量分别为15 900~35 600、16 400~34 800 kg·hm-2和16 600~34 800 kg·hm-2,改为旱作后对应的产量分别为12 800~30 600、13 900~29 100 kg·hm-2和12 700~25 500 kg·hm-2;灌溉马铃薯产量均表现为西部较高,旱作马铃薯产量则为东部较高。连续灌溉10、20 a和30 a的播前1 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63~388、161~394 mm和154~398 mm,改为旱作后分别下降31.8%、35.3%和36.9%。连续灌溉10、20 a和30 a后的地下水消耗量分别为5 360~21 330、8 910~4...  相似文献   
5.
半湿润区农田风蚀物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两种观测手段对半湿润区农田风蚀物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半湿润区农田风蚀强度较弱,风蚀物颗粒较细,主要由极细沙和粉沙组成.风蚀物含量垂向分布遵循幂函数递减规律.反映了以悬移质为主的风沙流结构特征.农田地表特征、风速和粒级等因索均对风沙流结构具有显著影响.农田风蚀强度大小影响风蚀物在近地表的分布规律.风速增大使相对输沙量在近地表增加,上层减少.风蚀物粒级越大,则输沙量沿垂直方向递减的幅度愈大.随着高度增加,风蚀物各粒级含量中砂级组分含量减少,粉砂及粘土组分含量增加,风蚀物粒径变细,粒径范围不断收窄.最大粒径和平均粒径沿垂直方向的变化都服从指数函数递减规律.  相似文献   
6.
宰后牦牛肉保水性变化与差异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牦牛肉营养丰富,但保水性较低,影响了食用加工品质。为了探究牦牛肉保水性影响机制,利用蛋白质组学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高、低保水性组间差异蛋白质进行了研究。以牦牛背最长肌为实验材料,根据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将18份样品分为高保水性组(HWHC)和低保水性组(LWHC),利用双向电泳(2DE)技术筛选出6个差异倍数大于3倍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的蛋白点,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MALDI-TOF/TOF)质谱进行鉴定,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蛋白质进行了疏水性分析和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表明,HWHC和LWHC组间的差异蛋白分别是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M型(CKM)、磷酸丙糖异构酶(TIM)、肌球蛋白轻链(MLC)、肌钙蛋白T(TnT)和热休克蛋白27kDa(HSP27)。对影响牦牛肉蒸煮损失的6种关键蛋白质进行了疏水性分析,结果显示LDH、CKM和TIM蛋白疏水性较高,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高疏水性可以增强蛋白质和水之间的排斥,这可能是导致牦牛肉中保水性差异的原因之一。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在细胞中分为5个位置,差异蛋白质均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研究结果明确了宰后牦牛肉保水性变化趋势,并通过差异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了蛋白质影响牦牛肉保水性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安徽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早播小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9年5月17日,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春玉米,首次证实草地贪夜蛾入侵安徽,截至8月25日全省16市全部见虫。2019年10月22日,淮南市寿县窑口镇早播小麦田发现疑似该虫为害,经鉴定,确认为草地贪夜蛾。调查发现,全田均可见该虫为害状,百株被害率最高达84.21%,每平方米最高虫量43头。调查提示,入侵安徽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可取食为害小麦,应加强其在麦田发生情况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红托竹荪已实现人工大规模栽培,但在其栽培过程中菌丝生长速度极慢,制种周期长,且容易老化变红。为寻找适宜其快速生长且菌丝长势良好的培养基配方,对5种不同红托竹荪母种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配方五(竹叶50 g、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磷酸二氢钾0.3 g、硫酸镁0.15 g、维生素B110 mg、琼脂20 g、水1 000 mL)中菌丝长势和生长速度最佳,菌丝生长速率为0.13~0.21 cm/d,菌丝浓密,生长35 d后依然保持洁白。配方五是红托竹荪母种的最佳培养基配方。  相似文献   
9.
无菌采集青海玉树地区牦牛源腹泻粪样,利用常规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样品中的产气荚膜梭菌进行分离鉴定,通过动物试验、药敏试验、耐药基因检测等方法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148份样品中成功分离鉴定出牦牛源产气荚膜梭菌14株,其中10株为A型,4株为C型。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对部分分离菌系统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发现,YS-1(MW980090)与印度豹源(MN326666.1)产气荚膜梭菌具有较近的亲缘性,YS-4(MW980093)和YS-13(MW980102)为单独的一枝,YS-6(MW980095)与北京人源(KP944154.1)产气荚膜梭菌具有相似性。A型菌YS-1(MW980090)和C型菌株YS-6(MW980095)动物试验结果显示,C型产气荚膜梭菌外毒素具有强致死性,A、C型菌具有强致死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复方新诺明、多黏菌素、青霉素、多西环素、四环素耐药,对克林霉素、氯霉素、万古霉素、氧氟沙星敏感。本研究为预防和治疗因产气荚膜梭菌导致牦牛腹泻等疾病提供用药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北方森林动物园观赏鸟类寄生蠕虫的感染情况,于2006年3~6月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水洗沉淀法对园内12科158只观赏鸟的粪便进行了蠕虫虫卵检查,结果有32只鸟检出虫卵,感染率为20.3%,雉科、鹤科和鸭科的感染率分别为60%、35.7%和18.5%,检出的虫卵为蛔虫、毛细线虫和棘口吸虫卵。该调查为动物园制定鸟类驱虫方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