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阐述了强化农业机械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管理面临的不利因素,探讨了强化农业机械管理、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浅析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经济效益降低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收割机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跨区机收作业。跨区机收作业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调动了农民投资购买联合收割机的积极性, 购机的农民从中获得了较好的利润,使我国联合收割机走向迅猛发展的高潮。截止2005年底,安徽凤台县联合收割机拥有量达700台。但是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重性,联合收割机迅猛发展的同时,我们回头来看近几年机手的收  相似文献   
3.
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作为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如何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步伐,发展乡村农机是我们基层农机工作者应当高度重视的课题。伴随着农业产  相似文献   
4.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和盆栽法,研究外来入侵种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叶浸提液对小麦、油菜2种作物的化感作用及其生理学效应,以初步探讨其化感机制.结果表明:油菜对紫茎泽兰叶浸提液最为敏感,其浸提液浓度越高,油菜种子萌发的受抑程度越严重,幼苗生长发育的受抑作用越明显,化感系数越大,当紫茎泽兰叶粉末∶湿沙为1∶50时,对油菜的抑制作用就非常明显;经紫茎泽兰叶粉末处理后,小麦根系活力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增强,但叶绿素含量变化不大.分析认为,紫茎泽兰通过化感作用影响周边植物体内一系列正常的生理学过程,从而使其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并导致紫茎泽兰自身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成为入侵物种.  相似文献   
5.
从啤酒花内生菌入手,筛选出可以生物转化柠檬烯生成α-萜品醇的菌种,对内生菌进行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优化了内生菌生物转化柠檬烯的条件.结果表明,对筛选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F0-1菌为栖稻假单胞菌Pseudomonas oryzihabitans;F0-1菌在30℃,体系pH为6.0,转速200 r/min的NA培养基中预培养38 h,添加20%的柠檬烯/乙醇溶液,柠檬烯浓度为880 mg/L,转化12 h,得到的α-萜品醇浓度为(97.54±3.34)mg/L,是最初转化结果(9.24±1.67)mg/L的10.6倍.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给杜仲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参考,测定不同树龄杜仲不同部位的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杜仲样品中总木脂素、总环烯醚萜、总苯丙素和总黄酮4类化合物的含量;采用HPLC变波长-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杜仲中12种环烯醚萜类、木脂素类和苯丙素类活性成分的含量;采用HPLC变波长-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杜仲中5种黄酮类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杜仲样品中4类化合物含量的线性范围良好,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杜仲17种活性成分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的相对标准偏差值均在5%以内。杜仲叶中黄酮类与苯丙素类成分含量最高,环烯醚萜类成分含量次之;杜仲枝皮中主要含有木脂素类成分;杜仲干皮中木脂素类化合物含量普遍较高,少数木脂素类成分含量低的干皮样品中,环烯醚萜类成分含量较高。随着树龄的增加,杜仲叶中的黄酮类与苯丙素类成分含量呈减少趋势,木脂素类成分含量呈增加趋势,25年生杜仲叶中木脂素含量最高。杜仲枝皮和干皮中的木脂素类成分含量随着树龄的增加呈增长趋势。在杜仲不同部位中,原儿茶酸的含量随树龄的增加呈增加趋势;紫丁香苷在杜仲叶和枝皮中含量较高,京尼平在杜仲枝皮中含量较高,松柏苷和绿原酸在杜仲叶中含量较高,咖啡酸在杜仲叶和枝皮中含量均较高,橄榄树脂素在杜仲枝皮中含量较高,金丝桃苷在杜仲叶中含量极高。【结论】环烯醚萜类、木脂素类、苯丙素类成分的含量与杜仲的部位有关,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与杜仲的树龄有关。原儿茶酸含量与杜仲的树龄有关,紫丁香苷、京尼平、松柏苷、绿原酸、咖啡酸、橄榄树脂素和金丝桃苷的含量与杜仲的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减轻一些化学农药的残留和污染,增强树势的抗病性、抗逆性,本试验采用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态工程研究所通过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加工而成的有益微生物生防菌剂-绿康微对本产区主栽品种红地球进行药效防控试验。初步试验表明,绿康微对葡萄枝叶、浆果的病害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区。绿康微药效的持效期比常规药剂的长,并且一种药防治葡萄多种易发病害,省去了药剂混配的麻烦,减少了一些化学农药的使用和残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