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4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规合一视角下县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科学合理划定县域永久基本农田是当前中国为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保障农民切实利益和实施藏粮于地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针对现行各规划间由于期限错配、标准各异、边界冲突和管理混乱造成永久基本农田"划不下、管不住、建不好、守不牢"等问题,基于"多规合一"视角和顺序递进式划定思路,论文提出了一套县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方法体系。首先,在核实地类利用状态和协调各规划冲突的基础上,将城镇周边利用等指数高于区域平均值的耕地优先划定为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而后,从耕地质量条件、交通区位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和地块空间形态等方面构建多因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其他耕地区内利用综合得分最优法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域。研究结果表明:1)扣除耕地中不符合基本农田划定利用状态准则、用途管制规则和预留的开发用地,进一步提高了基本农田的稳定性和科学性;2)分步骤划定城镇周边和其他耕地区内永久基本农田,有利于合理控制城镇规模,构筑城镇绿色生态空间;3)永久基本农田方案落实了"总体稳定、局部微调、应保尽保、量质并重"的划定原则,在约束指标上满足了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在质量控制指标上也优于调整前。  相似文献   
2.
运用选择实验法,从覆盖需求、设施需求、景观需求、管理需求四个方面探讨了北京市民对城市绿地的改进偏好及支付意愿,发现:市民对城市绿地的场地设施、景观性和可达性改善意愿较强,其边际支付意愿在1. 70元/年到4. 5元/年之间;市民收入越高、离市中心越近、在京居住年限越长,对于城市绿地有越显著的改进需求。基于此,提出加大绿地空间和设施建设,改善绿地景观设计,扩大公共绿地服务半径,加大园林绿化资金投入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布鲁氏菌外膜蛋白OMP25的原核表达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鲁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的胞内寄生菌,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和侵袭宿主的倾向性可分为七个型:即马耳他布鲁氏菌(B.melitensis)、流产布鲁氏菌(B.abortus)、猪布鲁氏菌(B.suis)、绵羊布鲁氏菌(B.ovis)、犬布鲁氏菌(B.canis)、沙林鼠布鲁氏菌(B.neotomae)和水生哺乳动物布鲁氏菌(B.maris).  相似文献   
4.
文中通过回顾国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思想的发展历程,指出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手段逐渐趋向生态化和综合化,且随着经济社会及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还增加了对防治效果的经济分析,利用实证分析手段,从多维度提升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效率,实现防治工作中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通过介绍美国的科学化防治及德国的生态化防治模式,结合我国现阶段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思想的发展现状,提出应通过生态化防治理念、科学化防治手段、效率化防治措施及责任化防治意识推动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更加健全,从而实现巩固林业建设成果、保障林业经济发展、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代与代沟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农村代沟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形成原因,探讨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年际间不同抗旱性旱地小麦品种的产量差异,筛选适于黄土高原东缘种植的旱地小麦品种,于2012—2017年在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试验基地进行田间试验。选取10个小麦品种,将降水年型与小麦品种抗旱性进行分类(降水年型:欠水年、平水年;小麦品种:强抗旱性、弱抗旱性),比较分析不同年型下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水分利用效率、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差异,分析产量及干物质积累量与耗水量的关系,明确不同品种小麦的节水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强抗旱性品种包括‘晋麦92’‘运旱20410’‘运旱22-33’‘运旱618’‘运旱719’和‘长6697’,弱抗旱性品种包括‘洛旱6号’‘洛旱9号’‘洛旱11号’和‘洛旱13号’。欠水年,强抗旱性品种的平均耗水量高于弱抗旱性品种,当耗水量增加1 mm时,强抗旱性品种产量提高29.6 kg·hm~(-2),且影响其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穗数和穗粒数,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提高50.8 kg·hm~(-2),从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尤其‘晋麦92’和‘运旱20410’。此外,强抗旱性品种较弱抗旱性品种单位粮食生产的节水量提高13.61%,消耗1 mm土壤水分增产量提高15.74%,具有较好的节水增产效果。平水年, 6个强抗旱性品种耗水量普遍较高,其中‘运旱20410’和‘晋麦92’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产量也较高。因此,本研究条件下,欠水年和平水年表现均较好的品种是‘晋麦92’和‘运旱20410’。  相似文献   
7.
2001-2017年四川省耕地产能变化与潜力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提高耕地产能对于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粮食安全需求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MODIS-EVI数据,通过构建作物EVI生长曲线,利用二次差分法及阈值法提取耕地复种指数并计算最优生长时长(Most Active Day, MAD)表征耕地产能变化,分析了2001-2017年四川省复种指数不变区内单季作物种植区,双季作物的第一、二季种植区内耕地产能变化及潜力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四川省93.5%的耕地复种指数未发生变化,复种指数不变区内熟制以一年一季(占总耕地面积的88.3%)和一年两季(占总耕地面积的2.7%)为主;2)研究期内四川省单季作物产能显著下降与显著提升区分别占总面积的24.0%和33.2%,产能稳定区占比最大;双季中第一、二季作物产能分别呈先降后升和波动下降趋势,产能变化耕地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62.1%和49.4%;3)双季作物产能提升潜力大。研究期内四川省单季作物产能提升区和产能下降区产能提升潜力小于40%的耕地占比分别为83.8%和71.4%;双季作物第一、二季作物产能提升区内产能提升潜力大于40%的耕地分别占89.5%和67.6%。双季作物产能提升潜力大于80%的耕地面积超过一半,表明四川省双季作物的耕地产能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该研究所提出的耕地产能量化方法,可以应用于大尺度、长时间序列的耕地产能变化监测、耕地产能提升潜力空间识别等,可为优化耕地产能监测方法、促进耕地保护政策与规划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冬小麦微喷水肥一体化适宜的氮肥施用方式,于2018—2019年在微喷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以‘济麦22’为材料,设置120(N1)、210(N2)和300 kg/hm2(N3)3个施氮量处理,每个施氮量下设置拔节期一次性追氮(JS)和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等量分次追氮(4T)2种追氮方式,测定冬小麦产量、蛋白质组分含量、面团品质、氮素积累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微喷灌条件下,氮肥分施(4T)显著促进冬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显著提高千粒重,进而显著提高籽粒产量,N3-4T处理的产量最高,为9 951.2 kg/hm2。在相同追氮方式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JS处理显著提高了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显著延长了面团稳定时间;4T处理随着施氮量增加,籽粒总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清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高氮处理下(N3)湿面筋含量和面团形成时间均显著下降。在相同施氮量下,相较于JS处理,4T处理可显著提高花后干物...  相似文献   
9.
PCV2逃逸宿主天然免疫的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PCV2抑制β干扰素(IFN-β)的分子机制,采用相对荧光定量的方法检测了PCV2感染PK-15细胞及PAM细胞后的白细胞介素、抗原提呈分子、模式识别受体、干扰素及其转录因子、DNA信号通路关键接头分子的转录表达,结果表明,PCV2感染引起β干扰素下调为主的天然免疫抑制。采用IFN-β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检测系统检测PCV2感染PK-15细胞后IFN-β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CV2感染不能激活IFN-β的转录,并且能够抑制Poly(d A∶d T)诱导的IFN-β转录,呈现PCV2接种剂量依赖性;为了探究PCV2编码的主要蛋白在天然免疫中的作用,构建了PCV2ORF1/ORF2/ORF3 pc DNA3.1真核表达载体,采用IFN-β-Luc、NF-кB-Luc、AP-1-Luc和IRF3-Luc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PCV2 ORF1、ORF2、ORF3对干扰素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PCV2感染抑制IFN-β的产生,但其编码的蛋白ORF1和ORF2在调控方面特性相反,ORF1能够通过NF-кB激活干扰素,ORF2则可以通过IRF3、NF-кB抑制干扰素,ORF3对干扰素通路的影响不明显。研究表明,PCV2 ORF2可通过抑制干扰素产生影响机体先天性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0.
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婕  陈传明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2):206-212
为全面了解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景观格局现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和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提取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斑块的数量、面积和周长等信息,选取分维数、破碎度、聚集度、均匀度和多样性等景观格局指数,从植被景观的斑块特征和景观的空间异质性2个方面对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有灌丛、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竹林、针叶林、中山草甸、人工植被、阔叶矮曲林和落叶阔叶林等9种植被景观类型,各景观类型的斑块数、面积和周长分布极不均匀,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是研究区的主导景观类型。(2)在植被景观类型水平上,选取分维数、破碎度和聚集度进行景观异质性研究,针阔混交林的分维数最大,为1.1678,边界形状最不规则;人工植被的破碎度最大,为0.0503,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最大;各植被景观类型的聚集度都在95%以上。(3)在植被景观水平上,选取分维数、破碎度、聚集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等5个指标分析景观异质性,其值分别为1.1479、0.6298、98.1909%、0.6629、1.4565;研究区各景观形状较规则,破碎度小,聚集度高,各景观空间分布不均匀,总体多样性水平较低。该研究结果可以为自然保护区的植被景观格局的整体规划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