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4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149篇
林业   420篇
农学   235篇
基础科学   234篇
  192篇
综合类   1527篇
农作物   191篇
水产渔业   234篇
畜牧兽医   927篇
园艺   253篇
植物保护   135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228篇
  2018年   222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8篇
  1963年   4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丛生竹林下对不同基质配方和硒浓度菌棒进行埋棒栽培以及覆土方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菌棒不同基质配方对竹荪产量及其营养成分有显著影响,而且三列浅沟形和双列龟背形2种覆土方式有利于提高竹荪产量。改良基质配方菌棒竹荪产量比常规配方提高约50%;在添加外源硒质量分数为0~2.0 mg/kg的浓度范围内,竹荪子实体产量先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后再有所降低,基质中添加1.5 mg/kg硒肥比不添加产量提高了195.30%。基质中添加硒质量分数为1.0~2.0 mg/kg的硒肥可以较显著地提高竹荪花的硒含量,其干物质中硒含量平均值从约2.50 mg/kg提高到8.05~13.30 mg/kg,外源硒肥利用率达到9.70%~15.36%。菌棒不同基质配方对竹荪子实体的粗蛋白及粗多糖含量有明显影响,改良配方竹荪蛋与竹荪花的粗蛋白含量是常规配方的1.21和1.29倍,其粗多糖含量是常规配方的4.81和1.35倍;基质中添加硒肥与不添加硒肥相比,竹荪蛋与竹荪花中粗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40.90%和14.30%。在硒质量分数为1.0 mg/kg的竹荪菌棒林下覆土栽培试验中,三列浅沟形覆土方式单位面积鲜竹荪蛋产量最高,为10.27 kg/m2;双列龟背形覆土方式单个菌棒的鲜竹荪蛋产量最高,达1.40 kg。三列浅沟形和双列龟背形2种覆土方式基质生物转化率分别为93.00%和94.14%,达到了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土传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人参的产量和质量。生物防治因其环境好、无农药残留等特点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概述了人参土传病害,并初步探讨了人参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4.
为研究油菜在B、Cu胁迫下的生理响应机制,找出最佳的B、Cu浓度配比,采用5种不同浓度的Cu溶液和3种不同浓度的B溶液交叉处理盆栽油菜幼苗,胁迫20 d后测定油菜的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硝态氮含量、淀粉酶活性、丙二醛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不同处理下各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T_(200)B_1组合时综合权重最高,即B 0.5 mg/L、Cu 200 mg/L配施时对各项综合指标最好,其次是Cu 100 mg/L、B 0.5 mg/L,说明0.5 mg/L的B对高浓度的Cu胁迫有较好的缓解作用,适量的B、Cu施用对油菜生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各项指标在主成分中的权重排序得出,不同B、Cu处理对叶绿素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在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大背景下,中国广大农村迎来了大发展机遇。“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电力作为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基础,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形势下,电力企业主动承担起政治、经济、社会“三大责任”,全力为乡村做好电力供应。2018年,南方电网公司建成投产中央投资农网项目9 0 8 0个、“小康用电示范县”项目6 1 0 5个、“中国特色小镇”项目436个,全面实现智能电表和低压集抄全覆盖,按期完成了年度工程建设任务,满足了农村用电需求。  相似文献   
6.
综合研究区域产业和学校特点后,作为一个特色方向浙江农林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开展了竹产品的设计教学。为激发学生创意,让学生的方案更具工艺合理性,在教学探索过程中我们提出了竞赛与产业双轨导向的设计教学模式。对课程目标,教学框架和教学方式设计进行了细致的思考与分析,从课题发布、产业考察、创意展开、设计生成和设计评价5个模块环节展开教学实践,探索构建适用、合理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凭借优美的造型,高昂的造价以及所体现的工业水平和文化底蕴,桥梁一直是一个地区、城市甚至国家的名片。悬索桥凭借其轻巧的特性以及较大的跨越能力和造型优势,在众多桥型中脱颖而出。而颤振破坏是悬索桥一种主要的破坏形式,文章主要概述悬索桥的颤振理论以及设计参数对颤振现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探究NO_3~-/NH_4~+对金铁锁毛状根生长状态的影响。以B_5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改变培养基中的氮总量及NO_3~-/NH_4~+比,分析比较金铁锁毛状根的生长状态。结果显示:氮总量对金铁锁毛状根的生长量有一定影响,当氮总量为60 mmol/L时毛状根生长速度最快,表现为侧根分布频率高、根系发达;培养基中NO_3~-及NH_4~+比例会影响毛状根生长,在总氮量为60 mmol/L条件下,B_5+40 mmol/L KNO_3+20 mmol/L(NH_4)_2SO_4(NO_3~-/NH_4~+=2:1)时,固体培养基中金铁锁毛状根的生长量最大,B_5+48 mmol/LKNO_3+12 mmol/L(NH_4)_2SO_4(NO_3~-/NH_4~+=4:1)时,液体培养基中金铁锁毛状根的生长量最大。研究表明培养基中氮总量及NO_3~-/NH_4~+比例对金铁锁毛状根的生长影响大,该结果对后续金铁锁毛状根的放大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美人杨插穗不同木质化程度、贮藏方式的对比试验,发现插穗质量和是否沙藏均会对美人杨扦插育苗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采用一年生木质化健壮无病虫害插穗,经稀释2 500倍的ABT生根粉溶液浸根后倒置沙藏,待形成愈合组织后进行大田扦插,可有效提高发芽率、成活率、生长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木薯抗细菌性枯萎病的生理特性,为木薯抗细菌性枯萎病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木薯品种新选048为试验材料,采用桶栽方式室外种植木薯,在木薯苗期和块根形成期以针刺法接种细菌性枯萎病病原菌,以不接种病原菌的木薯叶片为对照,分别于接种后7和14 d采样测定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对比分析人工接种侵染后发病叶与健康叶的生理指标差异.[结果]细菌性枯萎病病原菌接种侵染后,木薯发病叶片的Pro含量及POD、PPO和CAT活性均高于对照.苗期接种7和14 d后,接种病原菌叶片的Pro含量分别较对照极显著提高83.3%和112.5%(P<0.01,下同),块根形成期接种7和14 d后,接种病原菌叶片的Pro含量分别较对照极显著提高110.2%和120.2%;苗期和块根形成期接种14 d后,接种病原菌叶片的MDA含量分别较对照显著降低30.9%和17.9%(P<0.05,下同),POD活性分别较对照极显著提高66.7%和96.4%,PPO活性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43.1%和30.4%,CAT活性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31.2%和28.9%.苗期和块根形成期2次接种侵染后发病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和PAL活性多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木薯叶片的Pro和MDA含量及POD、PPO和CAT活性与木薯抗细菌性枯萎病有密切关系,这些指标可作为木薯抗细菌性枯萎病评价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