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7篇
综合类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应用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CPV) ,于1991 年、1992 年、1994 年,在坝心林区防治文山松毛虫,面积达1 729-27 h m2 ,松毛虫死亡率分别为90-78 % 、85-7 % 、89-6 % ;示范林内固定样地的松毛虫校正死亡率达93-29 % ,有虫株率由98-6 % 下降到27-66 % ,虫口密度由14-24 头/ 株下降到0-618 头/株。病毒能流行传染持续控制松毛虫的危害,最佳防治虫龄是3 ~5龄,林间空气湿润的季节,林木郁闭好和林下植被覆盖度高的林分持续控制时间长  相似文献   
2.
社区林业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云南省以来,已经在全省的许多地区开展了探索性的实践,并已产生了不同类型的社区林业模式。国有牛达林场几年来的社区林业实践就是其中的一种,该林场采用社区共管的方式,与其比邻的周边农村社区携手共同保护和管理国有森林,经过双方几年的努力,使林区的森林郁郁葱葱,山区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取得了双羸的良好效果。 一、社区林业在牛达林场的主要实践形式 1.多样化的森林经营形式使林场与农民共同受益 牛达林场将森林分成几种类型,根据社区林业的参与式理论和方法,采用了社区共管的方式,本…  相似文献   
3.
应用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CPV),于1991年、1992年、1994年,在献词主林区防治文山松毛虫,达1729.27hm^2,松毛虫开遍率分别为90.78%、85.7%、89.6%,示范林内固定样地的松毛虫校正死亡率达93.29%,有虫株率由98.6%下降到27.66%,虫口密度由14.24头/株下降到0.618头/株。病毒能流行传染持续控制松毛虫的危害最佳防治虫龄是3~5龄,林间空气湿润的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石屏小白得林区云南松工程造林地的自然条件,工程造林实施的技术措施;通过工程实施资料和固定样地监测材料,对小自得林区云南松工程造林的成效进行了分析。经成效分析得出工程造林质量高,幼林生长迅速、丰产、优质。6年生云南松林分每公顷的蓄积量为32.922m3,是一般造林最好林分的1.1倍,总体设计预测值的2.04倍。预测其经济效益显著,同时也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生态效益。为速生丰产优质的云南松用材林基地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牛达林场建立并经营管理森林资源30余年,其森林资源呈现逆向转化,资源结构发生了变化:经营面积减少,林业用地在向非林业用地转移或流失;蓄积量减少,消耗量大于生长量;林地利用率上升,林地生产力下降,林分质量变差;幼,中龄林上升,成熟林大量减少,  相似文献   
6.
牛达林场建立并经营管理森林资源30余年,其森林资源呈现逆向转化,资源结构发生了变化:经营面积减少,林业用地在向非林业用地转移或流失;蓄积量减少,消耗量大于生长量;林地利用率上升,林地生产力下降,林分质量变差;幼、中龄林上升,成过熟林大量减少,资源消耗集中在近熟林前后;林种配置以用材林为主,防护林次之,且结构比还在上升,薪炭林和经济林下降;以云南松占绝对优势的树种结构逐渐下降,多树种混合结构开始形成;荒山造林和迹地更新成效显著,覆盖率上升。针对资源结构变化情况,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现代林业经营的观点出发,提出今后的经营对策和方向:彻底改变传统经营观念,实行比较结合实际的模块分类经营。将林区分为一等林区、二等林区、三等林区,施行不同的经管方向和强度;加速森林资源培育、调整森林资源结构(加快造林和更新;实施幼林抚育、施肥,中林间伐;严格计划采伐,进行林龄、林种、树种结构比例调整);以及实施“科技兴林”战略。  相似文献   
7.
石屏小白得林区云南松工程造林成效初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石屏小白得林区云南松工程造林地的自然条件,工程造林实施的技术措施;通过工程实施资料和固定样地监测材料,对小白得林区云南松工程造林的成效进行了分析。经成效分析得出工程造林质量高,幼林生长迅速、丰产、优质。6年生云南松林分每公顷的蓄积量为32.922m^3,是一般造林最好林分的1.1倍,总体设计预测值的2.04倍。预测其经济效益显著,同时也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生态效益。为速生丰产优质的云南松用材林基地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枇杷基因组DNA分离技术及浓度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CTAB方法及其改进方法对枇杷对14个品种的基础组DNA进行了分离、提取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采用两种提取法的14个楷杷品种基因组DNA均有二条清晰泳带,其基因组DNA大小约20kb;将所分离的基因组DNA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浓度测定,结果显示,不同枇杷品种DNA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浓度介于25.6-396.74ug/ml,其中太城4号最高(为396.74ug/ml),夹脚最低(25.26ug/ml)。实验还表明,改进后的方法,提取基因组DNA纯度高,且A260nm/A280nm的比值均介于1.8-2.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