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林业   1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精准扶贫背景下,"景村协同"发展模式为拥有景区资源的乡村建设提供了新思路。通过梳理我国乡村建设中"景村协同"各个发展阶段特点,明确其存在的问题:定位模糊,缺乏功能互补;基础建设落后,互动性弱;利益主体权责模糊或缺失。提出景村差异化互补发展,加强基础建设与互动,建立统筹管理机构三大措施,并以粤北地区沈家村乡村规划为例进行实证,通过景村精准定位、加强空间联系和协调利益主体关系,打破景村间的隔阂,实现景村协同,共建共荣。  相似文献   
2.
以城市人口密度居全球之冠的澳门为例,探讨人口高度密集城市绿地规划、布局和拓展途径,在有效保护现有生态绿地的前提下,提出了复合型拓展城市绿色空间、多渠道优化人居环境、实现高密度人口背景下城市生态空间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3.
4.
低影响开发的7种城市雨洪管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城市降雨径流量增大、峰值增加和径流面源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国外以"尊重自然、结合自然"为核心理念的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雨洪管理模式已取得一定成效。以国外应用于LI D的7种城市雨洪管理模型为研究对象,概述其模拟原理、方法和适用范围。通过比较分析,表明:7种雨洪管理模型都适用于LID设施单因素评估模拟,但没有一种模型可以全面模拟LID设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水乡乡村聚落空间研究进展,运用文献统计分析和内容分析法,总结1915—2021年中国南方水乡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特征、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区域层面主要基于地理学、景观生态学和城乡规划学进行定量研究,村域层面主要基于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进行定性研究;不同时期的研究存在内容差异和方法差异,不...  相似文献   
6.
乞巧节是岭南传统民俗节庆之一。以广州珠村作为研究对象,在2016—2017年两轮现状调研与访谈的基础上,提出珠村乞巧节事空间改造的整体策略:1)采用微改造更新方式;2)丰富节事空间类型;3)构建绿色游憩路线;4)整治水系,并提出5个典型乞巧节事空间节点的微改造方案。目的在于利用乞巧节事空间的触媒效应,改善珠村社区人居环境,进而探索适用于城中村小规模渐进式的微改造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充分进行现场调研的基础上,按照中外接轨、功能优先、分类协调、新旧兼顾、因地制宜、凸显特色的原则,构建了大、中、小类相结合、多层次的澳门城市绿地分类体系。它既包含了澳门全部现状绿地类型,也能与内地的国家标准相衔接,编制方法颇具创新,为在澳门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提供了富有前瞻且科学实用的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8.
小议竹子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乡土植物——竹子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介绍,让人们重新认识竹子的独特魅力。让竹子这一乡土植物在21世纪的中国风景园林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植物造景在东南亚热带庭闻的景观营造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庭园植物造景的条件、常用的植物、造景手法以及其文化意义等力方面来阐述东南亚热带庭园植物造景的独特之处,以达到借鉴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广州天河区珠村岭南水乡元素及乞巧节事艺术元素,研究珠村具有传统地域文化特征的点、线、面公共空间形态。提出结合珠村乞巧文化的公共空间艺术展示方式,以微展示、序列性展示、城市画布等手法,融合公共艺术的公共性、艺术性和可参与性,为珠村乞巧节事空间艺术形态的表达和乞巧文化展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