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已经对整个社会的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了完善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国内外很多高校都将生命科学类课程作为大学生的通识教育模块的核心组成。该文初步讨论了在中医药类大学开设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为这类课程在学校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杆菌介导的药百合鳞片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以药百合鳞片高频再生体系为基础,研究了农杆菌介导的药百合鳞片遗传转化的几个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预培养5 d有利于转化;共培养3 d并且添加100 μmol/L乙酰丁香酮有利于提高转化频率并抑制了农杆菌的过度生长;在侵染阶段添加150 μmol/L乙酰丁香酮,农杆菌侵染液pH 值5.7、光吸收值0.8,侵染时间10 min为最佳遗传转化体系。再生植株经gus基因的瞬时表达检测及hpt基因PCR检测证明载体已成功整合到药百合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3.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化学理论抽象、代谢途径错综复杂,难学难懂难记。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构建和谐课堂;建立民主、平等、相互负责和交流意见为标志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口诀法、层次法、开辟第二课堂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野生小花碧冬茄组织快繁技术提供依据,文中研究了组培条件下,不同浓度的6-BA、NAAI、BA处理对野生小花碧冬茄外植体器官分化和植株再生的影响。[方法]以野生小花碧冬茄无菌种子获得的试管苗为材料,筛选其成苗培养和生根培养最适激素组合。[结果]成苗培养中,较高浓度的6-BA配合较低浓度的NAA有利于外植体形成丛生芽,而高水平的NAA会引起愈伤组织的大量产生。对野生小花碧冬茄而言,芽分化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蔗糖30 g/L+琼脂粉5 g/L+NAA 0.2 mg/L+6-BA 1.5 mg/L;愈伤组织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蔗糖30 g/L+琼脂粉5 g/L+NAA 0.4 mg/L+6-BA 1.0 mg/L;生根最佳培养基组合为1/2MS+蔗糖30 g/L+琼脂粉5 g/L+IBA 1.0 mg/L+NAA 0.4 mg/L。[结论]明确野生小花碧冬茄芽分化、愈伤组织和生根培养的理想激素配比,初步建立了野生小花碧冬茄的高效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主要研究了药百合同一鳞片的不同取材部位与生芽间的关系及不同浓度的IBA、6-BA对药百合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显示:药百合鳞片不同的部位均能诱导出芽,其能力从强到弱依次是下部、中部、上部。诱导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1.0mg/L6-BA+0.5mg/LIBA;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0.8mg/L6-BA+0.1mg/LNAA;诱导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MS+0.4-0.5mg/LIBA。  相似文献   
6.
黄瓜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娜  储俊 《中国蔬菜》2008,1(12):38-42
分析了建立黄瓜遗传转化体系的各种影响因素,及目前黄瓜遗传转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策略,综述了黄瓜转基因分子育种中关注较多的标记基因、抗病基因、单性结实基因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药百合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药百合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选取与比较了固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3个因素对药百合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L9(3^3)正交设计法优化提取条件,确定了最佳的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70℃、回液比1:15、提取时间4h。选择此条件提取药用百合粗多糖,提取率为1.25%。  相似文献   
8.
内外源赤霉素对苗期矮牵牛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内外源赤霉素对苗期矮牵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内源赤霉素含量与苗期矮牵牛叶绿素含量、根活力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与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对苗期矮牵牛喷施赤霉素会促进矮牵牛体内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