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林业   4篇
综合类   3篇
园艺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天津市新型月季叶枯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津市某花圃栽培中发现的一种新型病害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rDNA-ITS测序、比对研究方法,对其进行了病原鉴定,并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简单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PDA培养基上4d菌落直径达到34.6~37.2mm,具明显的灰白色轮纹。分生孢子呈梭形,宽度为4.83~9.11μm,由5个细胞组成,细胞间有隔膜,孢子顶端有2~3根附属丝,长度约为5.93~36.23μm,尾胞具附属丝1根,长度为2.85~16.05μm。其rDNA-ITS测序比对结果表明,该菌株与棒状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clavispora的同源性达到99%。基于形态学特征和rDNA-ITS测序比对结果,该病原菌被最终鉴定为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Arth.)Stey.,经检索月季病害,属国内首次发现由棒状拟盘多毛孢菌引起月季叶枯病。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生长最适温度是25℃,但20~30℃范围内差异不显著;适宜pH5.0;最佳碳源为乳糖。  相似文献   
2.
一种杨树锈病病原菌的形态学与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天津武清区杨树锈病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技术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其夏孢子黄色,长椭圆形或矩圆形,大小(29.0~44.0)μm×(11.8~24.8)μm,平均大小35.2μm×18.4μm(n=50);基部刺细密较大,顶部刺稀疏较小;夏孢子萌发可生成多个芽管;r DNA-ITS序列长度为663 bp。  相似文献   
3.
白腐真菌漆酶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叙述了漆酶的分子结构、物理化学特性及酶促反应机理,介绍了漆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以及在工农业各个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低能N+注入,对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Mnp)和锰过氧化物酶(Lip)活力均较高的菌株N1023进行诱变,研究了不同能量和不同剂量N+离子诱变后菌株的存活率与突变率、突变菌株的产酶活力及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能量和不同N+离子剂量注入对菌株有显著影响,诱变菌株N1023j产Mnp和Lip双酶活力分别提高了27.29%和22.58%,同时诱变菌株N1023j有很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丹麦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其在有限资源约束下,农业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世界领先的主要原因,即得益于农民均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政府对环境保护的严格立法、种养结合的农业发展模式、高效的农业组织管理体系、有机废弃物的科学处理方法、政府对先进高效农业技术和设备研发的大力支持及合理的农业补贴政策等,为推进我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6.
室内10种杀菌剂抑制杨树锈病病原菌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夏孢子萌发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控药剂筛选的结果表明:对抑制夏孢子萌发毒力强的4种药剂是85%三氯异氰尿酸SP、40%嘧菌酯SC、1.8%辛菌胺醋酸盐AS和40%福美胂WP,其LC50依次为0.396,0.953,2.557,4.299 mg/kg;在田间杨树锈病发病后,使用40%氟硅唑EC 6000倍液、43%戊唑醇SC 4000倍液、45%咪鲜胺EW 1500倍液、40%苯醚甲环唑SC 3000倍液、40%嘧菌酯SC 2500倍液喷雾处理,间隔10 d,用药2次,第2次药后12 d防效92%~96%,可以高效控制该病为害。  相似文献   
7.
正杨黑点叶蜂(Pristiphora conjugata Dahlb.)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叶蜂科(Tenthredinidae),是杨树人工林及苗圃猖獗发生的食叶害虫。近年来,延边大学教学试验基地8 9年生"三北一号"人工杨树林遭到该虫严重危害,受害株率达100%,受害叶片仅剩叶柄,被害严重的杨树整株叶片全部被吃  相似文献   
8.
以湘北张谷英村和湘西南浪石古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2村的空气质量、微生物含量、负离子含量和环境噪声.结果表明:2个古村落因各自所处区位和开发保护力度不同而有所差异,浪石古村的空气质量优于张谷英村;微生物含量均比较低;负离子含量浪石古村低于张谷英村,可能与该村古老水系的破坏有关;2村的5个监测点声环境质量均能达到1级标准,其中浪石古村一些监测点可以达到0级标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