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林业   9篇
水产渔业   2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桤木人工林不同年龄段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对湖南湘西北地区3个立地条件相近的5年生、8年生和14年生四川桤木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年龄段桤木林分的生产力分别为14.40、13.30、16.67 t·hm-2,均表现出较大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河豚趣谈     
河豚,学名河鲀,古名肺鱼、鯸鲐、鳆鱼,俗称气鼓鱼、气泡鱼、吹肚鱼、鸡泡鱼、青郎君、刺豚鱼等,一般泛指鲀形目中二齿鲀科、三齿鲀科、四齿鲀科以及箱鲀科所属的鱼类.河豚是暖水性海洋底栖鱼类,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在中国的各大海区中捕获的河豚有30余种,其中,假睛东方豚经常洄游进入长江、黄河中下游一带水域,而暗纹东方豚亦可进入江河或定居于淡水湖泊中,是当前主要的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包括生态风景林工程、林相改造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三大工程,工程建设始于2001年;截至2010年,10年间共营造防护林2.30万hm2,基本形成一道生态功能稳定的绿色屏障;总结深圳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经验与问题,提出深圳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5年生、8年生、14年生的四川桤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的乔木层、活地被物层、枯枝落叶层的养分积累的研究表明:随着林分生态系统中年龄的增长,林分各种养分元素的积累总量增加,各层次中大量元素的积累总量也增加;各种大量元素的积累总量都是:N〉Ca〉K〉Mg〉P;各种微量元素的积累总量都是:Fe〉Mn〉Zn〉Cu〉Pb〉Ni〉Cd。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5年生、8年生、14年生的四川桤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乔木层、活地被物层、枯枝落叶层的养分积累的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元素的积累总量也在增加,且各层次中大量元素的积累总量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各种大量元素的积累总量都是:N〉Ca〉K〉Mg〉P;各种微量元素的积累总量都是:Fe〉Mn〉Zn〉、Cu〉Pb〉Ni〉Cd。  相似文献   
6.
从增氧原理、主要优点、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维护保养等方面对池塘水底微孔增氧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森林珠海是以珠海"城、山、江、田、海、岛"的生态格局为依托,以城市森林工程为手段,构建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森林和园林和谐统一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和城市森林绿化网络。文中介绍珠海森林城市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科学发展观、城市生态系统学、森林生态学和"近自然"森林群落理论作为森林珠海发展的理论基础,对森林珠海如何发展提出具体路径:确立五大目标,构建三大体系,划分三大功能区,实施十大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不同植被类型对喀斯特地区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进一步研究植被恢复对喀斯特地区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以粤北地区典型植被类型(针叶林、阔叶林和天然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进行研究,分析粤北喀斯特山区中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理化性质、细菌群落多样性和功能组成的差异。结果显示:在细菌群落多样性方面,除了针叶林的均匀度和系统发育多样性水平较低,其他无显著差异。土壤细菌的群落组成在不同植被类型中具有显著差异,土壤理化参数如pH值、含水率、铵态氮、硝态氮、总氮、总磷和有机质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有显著影响。草地土壤的pH值接近中性,且显著高于针叶林和阔叶林土壤,草地土壤的氮、磷、有机质含量也更高。根据原核生物分类单元功能注释功能预测结果,不同植被类型土壤中,化能异养表达量最高,氮循环相关的功能中固氮功能表达量较高,且在不同植被类型土壤中产生了显著差异,总氮、总磷、p H值和土壤含水率是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综上,喀斯特地区的植被恢复以及林-草之间的生态演替可能会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潜在功能,进而影响土壤生态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9.
在调查大峡谷自然保护区植被和植物资源的基础上,对该区的植物区系和植被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的原生植被种类丰富,具有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特点;区内植物区系成分复杂,组成以热带-亚热带和热带成分为主,热带性分布的植物类群甚多,使得区内沟谷常绿阔叶林具有某些雨林特征,小型板根、茎花现象、附生植物、藤萝密布等随处可见,而在其它中亚热带地区这种现象很少见;保护区内的植被有8个类型,包括具有雨林特征的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山顶常绿阔叶矮林、崖壁常绿矮林、亚热带针叶林、亚热带竹丛、亚热带灌丛草坡等,以及假苹婆、榕树林等18个群系;大峡谷自然保护区多样性植被类型具有与其独特的地形地貌相适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此次分析的期限范围为1996—2012年间广东省的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工程。在建设期间,人工造林工程完成率为97.68%,低效林改造工程完成率为104.35%,封山育林工程完成率为98.33%,综合得分为9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