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7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
简要介绍了单板层积材(LVL)这种高强度的新兴结构材料,它具有成本低、规格多样等优点.分析了其在生产上的可行性,并阐述了LVL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3.
老参地土壤对东北地区十二种作物化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山区常见的12种农作物为受体,研究了老参地土壤水溶性物质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参地土壤的化感作用及适宜的农田参粮、参菜轮作植物。结果表明:参土水提液对受体植物的作用主要通过影响其萌发率和幼根生长实现,主要存在4种作用类型,即促进、抑制、低促高抑、低抑高促;不同受体植物对参地土壤水溶性化感物质的敏感性不同,苦苣和茄子最敏感;12种受试植物中,除黄瓜、茄子、番茄外,其余植物均可作为老参地的后茬植物。  相似文献   
4.
大豆蚜对大豆阶段性危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大豆蚜对大豆危害的作用机理,研究了大豆蚜阶段性危害对大豆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大豆蚜危害时期的延长,大豆蚜对大豆产量及其它性状的影响作用越强。在短期危害的条件下,对大豆株高的影响显著,但产量几乎不受影响。当危害达到大豆的盛花期,产量开始下降,危害达到结荚期时产量显著降低。因此,在大豆的盛花期之前防治大豆蚜会有效减少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5.
奶牛繁殖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奶牛的产犊间隔、产奶性能的发挥和奶牛生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场的奶牛繁殖力一直徘徊不前,情期受胎率在60%左右,造成奶牛生产中的损失.为提高奶牛繁殖力,我们自2003~2005年应用不同的技术措施,在繁殖力上搞试验,通过两年来的技术试验,奶牛情期受胎率达70%,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具体试验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预测亚洲飞蝗的发生期和判断其危害程度,对其生长积温和取食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至五龄的蝗虫生长积温和取食量分别为351.13、306.79、340.92、399.00、470.24℃和5.46、8.91、14.40、27.44、56.32 g ;最佳防治时期为取食量小的一、二龄期;亚洲飞蝗的卵在-29.9℃可以成功越冬,在翌年继续发生;2011年,亚洲飞蝗在黑龙江省没有大面积发生.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黑龙江省玉米秸秆还田及有效防治亚洲玉米螟,2019年在哈尔滨市双城区、2020年在肇东市黎明镇对玉米秸秆地表覆盖还田、碎混还田和翻埋还田3种秸秆还田模式下的玉米田内亚洲玉米螟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玉米产量测定。结果表明,还田模式对亚洲玉米螟发生有一定的影响,秸秆地表覆盖还田模式下亚洲玉米螟的发生量显著高于秸秆碎混还田和翻埋还田模式,秸秆地表覆盖还田模式比秸秆碎混还田模式下亚洲玉米螟成虫诱捕量高34.0%~40.2%,被害株率高14.7%~31.4%,百秆活虫数多28.8%~103.0%,蛀孔数多13.5%~38.9%。比翻埋还田模式下亚洲玉米螟诱捕量高47.5%~63.9%,被害株率高28.1%~35.3%,百秆活虫数多37.8%~123.3%,蛀孔数多26.3%~52.4%。还田模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不大,秸秆碎混还田和翻埋还田模式下玉米产量均高于秸秆地表覆盖还田模式,秸秆碎混还田比地表覆盖还田模式高2.5%~2.7%,秸秆翻埋还田比地表覆盖还田模式高1.9%~2.1%,但未达到显著差异。生产中推荐采用秸秆碎混还田和秸秆翻埋还田模式来降低亚洲玉米螟田间危害,同时不影响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8.
研究精氨酸双糖苷(Arginyl-Fructosyl-Glucose,AFG)抑制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并初步探讨了其Bcl-2、Caspase-3、Bax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培养黑色素瘤B16细胞,配制1,2.5,5,10,25,50,75,100μmol/L的精氨酸双糖苷作用于黑色素瘤B16细胞,48 h后利用CKK-8法检测精氨酸双糖苷对B16细胞增殖影响;采用LDH检测给药后细胞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表达水平;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精氨酸双糖苷对B16细胞凋亡形态的影响;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析精氨酸双糖苷对B16细胞Bcl-2、Caspase-3、Bax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大和培养时间的增加,精氨酸双糖苷对B16细胞的抑制率增加,48 h后抑制率达到平台期。50,75,100μmol/L浓度的精氨酸双糖苷抑制效果最佳,B16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P<0.01),可明显观察到B16细胞凋亡;RT-PCR和Western ...  相似文献   
9.
在对昆虫病原真菌-蜡蚧轮枝菌菌株Tri-BA81进行单一基质和一般组合基质固体发酵初步筛选的基础上,选取谷子、麦麸、磷酸盐和稻壳为4个组分因子,每个因子分别设有不同质量比例的3个水平,按正交设计(L93)进行优化组合筛选研究。同时,对影响该菌固体发酵产孢的几个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产孢量最高的正交组合为5号配方,分生孢子产量达1.7×1010个/g。该菌固态发酵的最适初始含水量为固体基质与水的比例为1∶0.6,最适pH为5.87。  相似文献   
10.
大豆食心虫两种性诱芯和诱捕器田间诱蛾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进大豆食心虫诱捕防治技术,采用两种性诱芯(橡胶塞性诱芯和塑料细管性诱芯)和两种诱捕器(水盆和粘胶板),研究了其诱蛾效果。结果表明:橡胶塞性诱芯的平均诱蛾量是塑料细管性诱芯的12.77倍,差异显著;单盆日最大诱蛾量达9.56倍,差异显著。三角型粘胶板的平均诱蛾量是水盆的1.44倍,差异不显著;单盆日最大诱蛾量是1.51倍,差异也不显著。建议目前生产上使用橡胶塞性诱芯,优先考虑使用粘胶诱捕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