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7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橘色双冠丽鱼TYR基因的克隆及其发育时序和组织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是动物体内黑色素合成信号通路中起关键性作用的限速酶,黑色素生成的速度和种类取决于TYR基因的表达量和活性水平.为了解色素相关基因与体色变化的关系,采用cDNA末端快速克隆技术(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获得橘色双冠丽鱼(Amphilophus citrinellus) TYR基因cDNA全序列,并利用qRT-PCR分析了橘色双冠丽鱼体色变化不同时期和不同组织中TYR基因的表达差异.实验获得cDNA全长序列2 683 bp,其中阅读框1 620bp,编码540个氨基酸,5'UTR区246 bp,3'UTR区817 bp.氨基酸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相比与脊椎动物间的保守性,TYR蛋白序列在鱼类间的保守性更高.qRT-PCR结果表明,TYR基因在胚胎各期均有表达,受精期表达量最低,血液循环期开始急速上升;在“黑色-灰色-亮黄色”三个典型体色褪黑过程中,各组织TYR基因表达量均在黑色期呈现最高值,显著高于灰色和亮黄色期,灰色到亮黄色时期鳞片和尾鳍的TYR基因表达量逐渐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皮肤组织的TYR基因表达量在三个体色褪黑期均显著降低(P<0.05);亮黄色时期,TYR基因在心、肾、脑、鳔、性腺、尾鳍和眼等组织均有表达,其中眼部表达量最高,其次是鳔和尾鳍,皮肤和性腺表达量最低.橘色双冠丽鱼TYR基因在三个典型体色褪黑期表达逐渐降低,可能与红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逐渐增多以及黑色素细胞数量和分布比例发生变化相关.本研究通过了解体色变异的分子基础,为鱼类体色遗传和体色改良研究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2.
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又名黑面琵鹭,是一种大型涉禽,属鹤形目、鹮科、琵鹭属。主要在我国东北、朝鲜和韩国等地繁殖,大多在我国东南沿海、  相似文献   
3.
为科学评价布氏罗非鱼(Tilapia buttikoferi)的营养价值,采用常规方法检测布氏罗非鱼肌肉的营养成分,并与同科经济鱼类和常见的优质淡水鱼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布氏罗非鱼肌肉中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分别为80.43%、18.63%、0.50%和1.28%;在肌肉(干样)中共测得16种氨基酸,总含量为干质量的82.03%,其中包含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EAA),占氨基酸总量(TAA)的40.70%;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3.43%,符合FAO/WHO所规定的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均衡模式;限制性氨基酸为Met+Cys和Val;特征性鲜味氨基酸(FAA)含量为32.13%;不饱和脂肪酸共10种,总量为65.09%,其中油酸和亚油酸分别为28.18%和17.09%,并且含有丰富的DHA和鱼油中相对缺乏的DPA,含量分别为3.32%和2.78%。综合分析,布氏罗非鱼营养丰富,具有优良的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中职学校开好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国家未来政治运动的正确方向和青年一代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正>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基因编辑技术不仅在医学上有很大的用途,在农业应用中也能大显身手,基因编辑技术不仅能让我们吃饱,而且还能够吃得更好。基因编辑让西红柿更美味很多人都吃过西红柿。有人喜欢切片凉拌,有人喜欢西红柿炒蛋。但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市场上能买到的西红柿分多个品种,有的又大又甜,有的又小又酸。  相似文献   
6.
与二倍体(2n组)精原液做比较,以不同密度为组别,研究了4℃下两组(3n-HD和3n-LD)三倍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精原液的保存时限。结果发现,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精液中精子的活力和寿命逐渐降低。2n组、3n-HD组和3n-LD组虹鳟精原液中精子分别在保存5d、4.5d和12.5d后失去活力;在7d、15d和14.5 d后死亡,即三倍体虹鳟精原液4℃保存时间约为二倍体的2倍,说明低温短期保存三倍体虹鳟精原液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首次测定美洲红点鲑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同时测定5.75s-1,9.60s-1,11.50s-1,23s-1,46.0s-1,115.0s-1,230.0 s-1 7个切变率全血粘度和230s-1切变率测定血浆粘度。并统计分析生理和生化指标与全血粘度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全血粘度主要因子为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p)、血清胆固醇(Cho),而影响血浆粘度的主要因子是红细胞压积(HCT)。  相似文献   
8.
基于标记系谱的红鳍东方鲀生长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家系选育进行红鳍东方鲀生长性状的遗传评估,由红鳍东方鲀基础群体中选择性腺发育良好的雌雄亲本各11尾建立全同胞家系11个,每个全同胞家系随机采集10尾个体组建全同胞家系群体,从混合培育的家系中选择相对较大的个体400尾组建混合选育群体。在红鳍东方鲀遗传连锁图谱上挑选44个均匀分布于22个连锁群上的微卫星DNA标记,每个连锁群有2个标记。全同胞家系群体的遗传分析结果显示,10个高亲本排除概率微卫星标记的Excl(1)和Excl(2)为0.58~0.662和0.736~0.797,14个低亲本排除概率标记的Excl(1)和Excl(2)为0.054~0.43和0.177~0.608,剩余20个中等亲本排除概率标记的Excl(1)和Excl(2)为0.467~0.575和0.641~0.732。利用拥有高亲本排除概率的微卫星DNA标记进行混合选育群体的亲权鉴定,结果显示:不同父母本繁殖产生的子代数量存在明显差异,父本M2和母本F4产生了124个子代,占子代个体总数的32.89%。根据亲权鉴定结果建立的系谱估计主要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不同日龄的体质量和体长遗传力估计值为0.17~0.21和0.15~0.18。研究表明,利用具有高亲本排除概率的微卫星DNA标记能够有效建立红鳍东方鲀系谱,进行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分子标记辅助家系选育可以作为红鳍东方鲀目标性状遗传改良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牙鲆雌核发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是一种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其雌性生长速度显著快于雄性。因此,生产全雌牙鲆对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雌核发育是一种特殊的有性生殖方式,在这种生殖方式中,灭活的精子进入卵子,激活胚胎发育,但精核不与卵核融合形成合子,所以雌核发育的个体只具有母本的遗传信息。目前,牙鲆已成为雌核发育技术应用于产业的代表性鱼类。本文对牙鲆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牙鲆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和有丝分裂雌核发育的诱导方法,以及雌核发育技术在性别控制、克隆制备等育种研究中的应用。最后,作者提出"雌核发育育种体系"构想,并对其在鱼类育种和遗传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基因在鱼类早期体色褪黑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获得橘色双冠丽鱼(Amphilophus citrinellus) mitf基因cDNA序列全长,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技术检测其在橘色双冠丽鱼胚胎不同发育时期、体色褪黑不同时期和各个组织中的表达规律。获得mitf基因2个亚型,其中,mitf1的cDNA全长为1816 bp,包括5′非编码区(UTR) 158 bp、3′UTR 428 bp、开放阅读框(ORF) 1230 bp,共编码409个氨基酸;mitf2的cDNA全长为1638 bp,包括5´UTR 160 bp、3´UTR 428 bp和ORF 1050 bp,共编码349个氨基酸。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mitf1和mitf2聚在一小支,与慈鲷科(Cichlidae)鱼类同源性最高,与哺乳类动物同源性较低。qRT-PCR结果显示,在成鱼各个组织中,mitf1和mitf2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其中,眼部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肌肉、脑和肾脏也有较高表达;mitf1和mitf2在胚胎各个发育时期均有表达,在受精卵时期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胚胎期;随着橘色双冠丽鱼体色由黑色过渡到橘黄色,mitf1和mitf2在鱼皮肤、鳞片、尾鳍中的表达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表明mitf基因表达与鱼体色由黑到黄转变的表型间存在关联性,推测与鱼体色发育阶段色素细胞的分化和分布比例的动态变化相关。本研究通过了解鱼类体色发育和变异的分子基础,可为鱼类色素细胞发育和体色人工改良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