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1篇
综合类   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开沟法、丸粒化法和种子块法3种不同方式接种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Ma),分别对其成本构成、成活率及经济效益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肉苁蓉的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开沟法每667m~2投入成本最多,接种率最高,成活效果高于其余2种方法,在生产实践中可采用开沟法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乌兰布和东北部典型土地利用的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实地调查采样、室内样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3种不同利用类型土地(耕地、林地、荒漠灌丛)的土壤养分特征,并对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有机质含量、全氮、全钾、全磷分别为8.02±4.35、0.34±0.14、0.37±0.09、16.10±2.04 g·kg-1,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为18.48±8.27、3.76±0.89、135.04±83.35 mg·kg-1,pH值为8.8±0.20; 土地利用方式对有机质、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影响显著(P<0.05),对全氮、全钾影响不显著(P>0.05); 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的排序为荒漠灌丛(0.443)>林地(0.409)>耕地(0.312), 荒漠灌丛与林地的土壤肥力为中等级水平,而耕地的肥力为低等级水平。荒漠灌丛与林地比耕地有利于土壤保肥。  相似文献   
3.
以引种栽培30~40年云杉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花粉进行生活力测定,从而分析并探讨引种云杉繁殖能力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为今后开展杂交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文章采用4种花粉活性测定方法对6种云杉花粉进行活性测定试验,得出以下结果:4种方法中,I2-KI染色法和醋酸洋红染色法染色效果不佳,TTC染色法和离体培养法试验效果较好,用TT℃染色法和离体培养法对花粉进行活性测定,花粉活性均表现为白扦活性最高,粗枝云杉活性最低,且不同云杉花粉最适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不同,多数以15 g/ml的蔗糖浓度萌发效果最好,而青海云杉以10 g/ml的蔗糖浓度萌发效果最佳.6种云杉花粉最适培养基中硼酸浓度均为0.05 g/ml.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选择杨树优良品种进行推广栽培,通过调查不同品种的树高、胸径、成活率、保存率、干型、冻害、虫害7项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16种抗虫杨在中龄期的适应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6种抗虫杨的适应性综合评价结果排序为北抗16-22>08-09>中林315>08-03>天黑>08-08>中林2005>北抗16-27>08-02 >08-07>京2>京6>Simplot>北抗16-8>08-14>DN-34。北抗16-22在中龄期保存率高、年生长量大、抗虫性强,各个方面均表现最优,应作为本区域的主推品种,可进行大规模造林。08-14成活率和保存率均最低,且易感病;DN-34保存率低,冻害严重,年生长量最低,这两个品种不适于在当地大面积推广。中林315、08-03、08-08、中林2005、北抗16-27、08-02可适当推广栽植。08-09和天黑成活率及保存率高,年生长量也较大,但易感染虫害,在侵害初期要早预防、早治理,不要把虫害带到造林地,否则容易导致相互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防护林树种成活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采用覆膜造林措施,研究单侧覆膜、两侧覆膜和不覆膜(CK)对杨树苗期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不同覆膜方式土壤含水率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土壤含水率从大到小依次为两侧覆膜、单侧覆膜、CK,浇水后15 d,在0~10、10~20、20~30、30~40、40~50、50~60 cm层两侧覆膜土壤含水率分别比CK提高43.6%、34.6%、32.9%、25.8%、18.0%、7.1%。土壤温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两侧覆膜、单侧覆膜、CK,两侧覆膜在5、10、15、20 cm层分别比CK提高0.9、0.8、1.1、0.8℃。杨树成活率与保存率从大到小依次为两侧覆膜、单侧覆膜、CK,杨树胸径生长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两侧覆膜、单侧覆膜、CK;新稍生长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两侧覆膜、单侧覆膜、CK。[结论]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地区,建议造林采用覆膜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阐明绿洲化过程中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值的动态变化特征,以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绿洲为研究对象,通过24 a的定位监测,分析了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碱解氮(AN)、速效磷(AP)及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总体贫瘠,养分含量整体水平不高。但是随着绿洲建设时间的延长,土壤养分含量呈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2)绿洲化过程中,土壤C:N,C:P,N:P,AN:AP的变化趋势总体上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但是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各不相同。(3)土壤C,N,P元素化学计量值与C,N,P元素之间的最优拟合关系显示C:N,C:P主要受SOC影响,N:P主要受N影响,表明SOC和N含量决定了研究区土壤中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了解不同光强对小×胡杨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可为进一步评价小×胡杨新品种适应性提供基础数据,为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防护林体系的更新及造林树种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不同光强下小×胡杨的光合生理参数,利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植物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与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关系,计算光饱和速率(A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表观量子效率(AQY),暗呼吸效率(RD)等光合生理参数。结果表明,在光合有效辐射(PAR)0~1 500 μmol·m-2·s-1范围内,不同栽植年限小×胡杨净光合速率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强而增加,当光合有效辐射(PAR)为1 500 μmol·m-2·s-1时,曲线处于缓慢上升趋势,小×胡杨还没有达到光饱和点。不同光合有效辐射,净光合速率值均表现为3年>2年>1年生,1年、2年、3年生小×胡杨之间的净光合速率差异显著(P<0.05)。3年生小×胡杨的光饱和速率(A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表观量子效率(AQY)最高。1年生小×胡杨的暗呼吸速率最大,3年小×胡杨的暗呼吸速率最小。在光合有效辐射(PAR)0~1 500 μmol·m-2·s-1,不同栽植年限小×胡杨气孔导度(Gs)均随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加而增加,而胞间CO2 浓度(Ci)均呈逐步下降的趋势;随着有效光辐射的逐步增强,不同栽植年限小×胡杨蒸腾速率逐渐增加,变化趋势都较缓慢平稳,蒸腾速率对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变化并不敏感。当光合有效辐射<600 μmol·m-2·s-1,1年、2年、3年生小×胡杨水分利用效率增加迅速,当光合有效辐射>600 μmol·m-2·s-1,随着光强的增强,3年生小×胡杨水分利用效率继续缓慢上升,但1年、2年生的小×胡杨水分利用效率趋于平缓甚至下降。综合分析,1年、2年、3年生小×胡杨具有高光合,高水分利用效率和相对较低的蒸腾速率的特点,表现出了对当地生态气候的良好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乌拉特前旗鼠疫疫源区植物区系特征。[方法]采用定点辐射状普查、线路普查、特殊地区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植物区系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对乌拉特前旗鼠疫疫源区植物进行地理分布类型、生活型、水分生态类型分析。[结果]研究区有野生植物40科110属161种,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双子叶植物35科92属138种,单子叶植物4科17属22种。从地理成分来看,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占植物总种数的80%以上;从水分生态类型来看,中生和旱生(包括中旱生、强旱生)都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分别占植物总数的49.70%和48.46%,说明该地区水分条件较差。[结论]该研究为今后鼠疫疫源区鼠疫的预防和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绿洲农田防护林作为三北防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固碳作用,其生物量直接决定碳储量的大小,尤其根生物量,而主根生物量是根生物量的主体部分,故探明干旱区绿洲农田防护林带主根生物量空间分布结构和规律,为干旱区乃至三北防护林修复过程根生物量的计算提供重要的指导价值。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布和沙漠磴口绿洲选择20 a、2行结构新疆杨农田防护林带,按径级、固定样方尺寸和深度测量不同土层主根生物量,利用SPSS 18.0统计软件建立生长模型,模拟主根生物量变化过程。通过调查分析得出新疆杨11个不同土层主根生物量及分配比例模型;发现0~0.5 m和0.5~1.0 m土层囊括了87.11%~100%的主根生物量,且主根生物量分配比例在生长过程中基本恒定;0~1.5 m土层主根生物量随胸径增长而增长,唯1.5~2.0 m土层有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1.0~1.5 m和1.5~2.0 m土层在林带平均胸径长到0.228 5 m和0.363 0 m时有主根生物量分布,按胸径年增0.02 m计算,到11~18 a时新疆杨的垂直根系才能向下生长到1.0~2.0 m土层。新疆杨农田防护林主根生物量空间分布结构及规律:主根生物量主要集中分布在0~1.5 m土层内,占主根97%以上的生物量;胸径达一定值时,1.5~2.0 m有主根分布;主根生物量空间分布呈近地表集中分布趋势。主根生物量近地表集中分布形成原因是:沙漠季风气候、土壤干旱和地下水位低造成植物生境干旱,植物根系生长向水性使其向水资源富集于地表灌溉水系和灌溉农田生长,是植物对干旱气候土壤和农业灌溉环境的一种适应性进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灌水对成龄霸王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野外试验,通过对中国林科院沙林中心第一实验场植物园中成龄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Burge)Maxim]进行不同灌水量处理,研究人工深层坑渗灌条件下灌水量[开春水:W_115 kg/株、W_245 kg/株、W_375 kg/株、W_4150 kg/株,埋冬水:W_575 kg/株,无灌溉(CK)]对成龄霸王地上生物量、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成龄霸王地上生物量不断增加;各处理的叶片RWC从大到小依次为W_3、W_2、W_4、CK、W_5、W_1;自然条件和人工灌水条件下,霸王叶片Pn、Tr的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且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各处理Pn日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W_3、W_2、W_4、W_1、CK、W_5;Tr日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W_3、W_2、W_1、W_4、W_5、CK。WUE日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W_3、W_2、CK、W_1、W_5、W_4。[结论]综合分析,最适宜的灌水时间是成龄霸王萌芽期,最佳的坑渗灌量为开春水75 kg/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