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3篇
园艺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生物质活性纤维以其资源丰富、可再生性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本研究以KOH为活化剂,研究了沙柳纤维制备活性炭的最佳工艺,分别用单因素实验法和正交试验法对不同因素不同水平下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的大小比较,得出沙柳活性纤维的最佳制备工艺:(1)单因素试验水平:KOH溶度为20%、浸渍比1.5︰1、活化时间30min、炭化温度为700℃。(2)正交试验水平:KOH20%、浸渍比2:1、活化温度700℃、活化时间为4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沙柳纤维状活性炭平均得率为19.6%,亚甲基蓝吸附值平均值为0.123g/0.1g。  相似文献   
2.
该文对塞罕坝阴河林场造林成果拨交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简要说明了工程造林拨交,概括了造林拨交的深远意义,阐述了造林拨交采取的措施,剖析了当前造林拨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林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锯材在纤维饱和点以下干燥时,水分的迁移过程主要是以非稳态扩散形式进行的,非稳态扩散指木材内部的水流通量和含水率梯度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为了给木材干燥提供依据,采用非稳态法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测定了木材的水分扩散系数,探讨了不同材种、干燥介质温度、初始含水率、纹理方向对扩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扩散系数与树种有一定的关系,通过比较,樟子松的扩散系数为7.06×10~(-6)cm~2/s,杨树的扩散系数为9.61×10~(-6)cm~2/s,杨树的扩散系数大于樟子松的扩散系数;在纤维饱和点以下,初始含水率30%时樟子松的木材水分扩散系数为7.54×10~(-6)cm~2/s,25%时为7.06×10~(-6)cm~2/s,20%时为6.61×10-6cm~2/s,15%时为6.37×10~(-6)cm~2/s,初始含水率越高,水分扩散系数越大;在相同条件下,干燥介质的温度为90℃、80℃、70℃、60℃、50℃时,对应的樟子松木材水分扩散系数分别为8.04×10~(-6)cm~2/s、7.32×10-6cm~2/s、6.63×10~(-6)cm~2/s、5.94×10~(-6)cm~2/s、4.91×10~(-6)cm~2/s,扩散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不同的纹理方向,木材水分扩散系数不同,樟子松纵向、径向、弦向的扩散系数分别为7.06×10~(-6)cm~2/s、3.63×10-6cm~2/s、2.14×10~(-6)cm~2/s,由大到小依次为纵向、径向、弦向。  相似文献   
5.
以速生杨木为对象,研究了干燥过程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从终含水率、分层含水率、干燥应力3个方面分析了干燥质量。木材干燥在干燥初期速度比较快,干燥末期木材处于干燥平衡状态,含水率变化较小。得到干燥后的试件的终含水率为13.8,接近外界的空气湿度,在含水率层度干燥质量较为理想。靠近边层的初始含水率比较低,芯层含水率比较高,边层和芯层的绝对值为3.8%,说明在干燥过程中,干燥不均匀。  相似文献   
6.
了解木材干燥过程中的水分迁移和热量传递规律有助于提高木材的干燥质量,改善干燥工艺,节约能源。以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为材料,建立能够较准确模拟木材干燥过程中含水率和温度分布变化的多尺度单元表征模型,模型由宏观尺度上3个耦合方程——2个水分扩散方程和1个热量平衡方程,以及微观尺度上的单个细胞水分迁移的平衡方程组成。解析模型的过程为:分析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有限元网格的生成、方程离散化、查找相应物性参数、MATLAB软件编程求解。最后通过试验分析验证了建立的多尺度模型的准确性:在80℃进行切片称质量法和容积密度法试验值和模拟值的比较,2种方法的试验值与模拟值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2种方法都可以反映出模拟值的准确性;切片称质量法P0.5,容积密度法P0.5,表明容积密度法与模型结果更加吻合。用容积密度法进行40,60和80℃下试材平均含水率的变化试验,比较试验结果和模拟值,两者吻合较好,证明多尺度单元表征模型可以反映出干燥的传热传质行为。  相似文献   
7.
该文介绍了塞罕坝阴河林场的森林培育现状,分析了当前森林培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