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林业   6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桢楠实生苗为材料,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分析容器规格、基质配比、缓释基肥施入量、幼苗移入容器前真叶数量对桢楠容器苗的苗高与地径生长的影响,并建立桢楠容器育苗技术。结果表明,容器规格对桢楠容器苗的地径苗高增长量及高径比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基质配比对容器苗的地径增长量有显著影响,但对苗高增长量与高径比影响不显著;缓释基肥量对容器育苗的地径苗高增长量与高径比影响均不显著;幼苗移入容器前真叶数量虽然对地径苗高增长量影响不显著,但能显著影响高径比;持水量大并且孔隙度高的基质有利于容器苗地径的生长。结果显示,采用容器规格10 cm×12 cm,基质配比椰糠∶泥炭∶油樟叶∶农林废弃物体积比为4∶2∶4∶3,不添加缓释肥基肥,选用长出3对真叶的桢楠幼苗进行容器育苗效果最好。本研究为后续桢楠人工林的建设与桢楠资源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适合四川南部地区进行红豆树容器育苗的技术体系,本研究通过析因试验设计分析基质配比、容器规格、缓释肥量对红豆树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年生红豆树容器苗生长受基质配比、容器规格、缓释肥量三种因素及其两两相互作用的影响,采用A2(椰糠2∶泥炭2∶土1)基质及A3(椰糠1∶泥炭1∶土2)基质,可以在中等规格容器,较低缓释肥施入量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的苗木,节约育苗成本。筛选的最适合四川南部地区进行红豆树容器育苗的因素组合是:基质配比为椰糠2∶泥炭2∶土1、缓释肥量为1 kg·m-3、无纺布容器规格为10.0 cm×13.5 cm。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四川本土漆树根段为材料,探讨采用不同生根剂时,树龄、根粗度、生根剂浓度、处理时间对漆树根繁生根率的影响,通过综合分析筛选出漆树根繁育苗最适组合。结果表明:生根剂、树龄、生根剂浓度对漆树根繁的成活率有极显著影响,浸泡时间和根粗度对成活率影响不显著;在生根剂与各因素的交互作用中,生根剂×浸泡时间、生根剂×树龄对成活率有极显著影响,生根剂×根粗度对成活率有显著影响,生根剂×生根剂浓度对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本研究筛选的最适合四川南部地区漆树根繁育苗的因素组合是:生根剂GGR、树龄1年、根粗度0.3~0.5 cm、生根剂浓度100 mg·L-1、浸泡时间10 min。  相似文献   
4.
以漆树枝条为材料,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分析采用三种不同生根剂时,树龄、基质配比、生根剂浓度、处理时间对漆树扦插生根率的影响,综合筛选出最适的漆树扦插体系。结果表明:采用三种不同生根剂时,枝条年龄对生根率的影响均是极显著(P<0.01),且均是树龄越小生根率越高;基质、浓度和浸泡时间在使用GGR和IBT处理漆树插条的试验中对生根率的影响均为不显著,但是在用ABT处理漆树插条是时对生根率的影响均为显著(P<0.05)。27个处理进行综合分析显示ABT是漆树扦插的最适生根剂,采用ABT时,1年生漆树苗木做穗条、基质采用黄沙、浓度500 mg·L-1,浸泡30min扦插生根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建立利用高效液相法(HPLC)同时测定杜仲叶中绿原酸和芦丁的方法。色谱柱为Agli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组成为甲醇-乙酸-水(体积比为50∶1∶49),检验波长为340 nm,流量为1 mL/min,检测温度为32℃。在该色谱条件下,绿原酸和芦丁分别在0.060 0~2.000 0 μg/mL和0.001 8~0.090 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7和0.999 3。利用此方法对杜仲杂交后代中41株生长性状表现优良的个体进行了叶片中绿原酸和芦丁含量的测定,为杜仲优良无性系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农杆菌介导的杜仲叶片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杜仲叶片愈伤组织的再生体系,研究愈伤组织对抗生素和抑菌剂的敏感性,探索影响农杆菌介导杜仲愈伤组织遗传转化的最适转化因子水平,构建农杆菌介导的杜仲愈伤组织瞬时转化体系,使杜仲成年植株外植体为受体的遗传转化成为可能,为杜仲基因功能的研究与定向改良奠定基础。【方法】以杜仲成年植株叶片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通过添加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大量元素的MS培养基进行不定芽的诱导与增殖,确定最适培养基。在此基础上,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抗生素及抑菌剂,研究愈伤组织对其敏感性。以获得的叶片愈伤组织受体系统为基础,通过L_(16)(4~5)的正交试验,探索不同转化因子对农杆菌介导叶片愈伤组织遗传转化的瞬时转化效率的影响,建立最适瞬时转化体系。使用获得的瞬时转化体系对愈伤组织进行遗传转化操作,筛选抗性芽,对抗性芽进行GUS组织化学染色与PCR检验。【结果】再生体系优化的结果表明,3/4大量元素浓度的MS培养基能够促进杜仲愈伤组织不定芽的诱导及生长;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为3/4MS+0. 27μmol·L~(-1)NAA+4. 4μmol·L~(-1)6-BA,诱导率为83%±10. 0%;不定芽复壮的最适培养基为3/4MS+0. 054μmol·L~(-1)NAA+4. 4μmol·L~(-1)6-BA,平均伸长长度为(2. 47±1. 33) cm。抗生素与抑菌剂敏感性试验表明,遗传转化的选择培养基中,抑菌剂头孢霉素的最适浓度为200 mg·L~(-1),筛选用的抗生素卡那霉素最适浓度为70 mg·L~(-1)。转化因子的正交试验表明,最适的农杆菌介导杜仲叶片愈伤组织遗传转化的转化因子组合为:预培养5天、侵染10 min和共培养3天。使用最适瞬时转化体系对约200个愈伤组织进行遗传转化操作,共筛选获得3个抗卡那霉素的抗性芽; GUS组织化学染色显示GUS基因在抗性芽中得到了表达,PCR检测证明这些抗性芽中存在NPTⅡ基因。【结论】杜仲叶片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为3/4MS+0. 27μmol·L~(-1)NAA+4. 4μmol·L~(-1)6-BA,不定芽复壮的最适培养基为3/4MS+0. 054μmol·L~(-1)NAA+4. 4μmol·L~(-1)6-BA。农杆菌介导的杜仲叶片愈伤组织瞬时转化体系为:预培养5天、侵染10 min和共培养3天,筛选培养基为3/4MS+0. 054μmol·L~(-1)NAA+4. 4μmol·L~(-1)6-BA+200 mg·L~(-1)Cef+70 mg·L~(-1)Km。利用此体系共获得3个抗性芽,PCR分析和GUS组织化学染色都表明T-DNA已整合到抗性芽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适合川南地区乌桕容器育苗技术体系,本研究通过析因试验设计,分析基质配比、缓释肥量、容器规格对乌桕容器苗生长的影响,并对容器育苗摆放密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年生乌桕容器苗生长受基质配比、容器规格、缓释肥量三种因素及其两两相互、三者之间作用的影响显著;单因素均值分析来看,基质配比A1(椰糠1:泥炭1:土1)的苗高、地径均值显著高于其他配比;苗高与高径比均随缓释肥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10.0×13.5cm规格容器的苗高、地径、高径比均显著优于其他规格;采用A1基质可以在较低的缓释肥施入量(1 kg·m-3)、中等规格容器(10.0×13.5)cm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的苗木,节约育苗成本。当乌桕容器苗摆放密度为6×6(个·m-2)时,苗高、地径、高径比均表现最好,随着容器苗摆放密度增大,地径、高径比均有显著减小的趋势。筛选出最适合四川南部地区进行乌桕容器育苗的因素组合是:基质配比为椰糠1∶泥炭1∶土1、缓释肥量为3 kg/m3、无纺布容器规格为10.0 cm×13.5 cm、容器摆放密度为6×6(个·m-2<...  相似文献   
8.
9.
木材密度是决定用材树种木材质量的重要性状。以12~96年生楠木为对象,采用Pilodyn方法对活立木胸径处南北向木材进行探测,结合实测值构建楠木木材材性指标预测模型,以实现楠木活立木材性的快速、可靠评价。结果表明,楠木木材纤维长度、纤维宽度和纤维长宽比分别在629.90~1 238.76、13.78~23.95μm和29.83~80.35。纤维长度和长宽比随树龄增加而增加,纤维宽度随树龄增加而降低,而气干密度与树龄无相关性。木材外侧、内侧和整株木材气干密度分别在0.40~0.698、0.13~0.66和0.40~0.57。采用不同回归方程模型构建木材气干密度预测模型,结果显示,Pilodyn测定值与气干密度的指数函数方程的拟合效果最佳,Pilodyn测定值与各木材气干密度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0 1),决定系数R(-0.300 2~-0.518 4)。虽然pilodyn测定值与纤维长度与宽度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决定系数均较低(R<0.15),无法保证预测模型结果的准确性。最后,分别构建楠木木材外侧(y=2.478 2x-0.539)...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