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麻楝蛀斑螟是一种严重危害楝科植物的钻蛀害虫,该文利用迷向丝和赤眼蜂对麻楝蛀斑螟进行防治。结果表明:采用迷向丝防治麻楝蛀斑螟新蛀孔率为0.27%,放蜂区为11.08%,放蜂迷向区为1.36%,空白对照区为7.06%,说明迷向丝具有一定防治效果,释放赤眼蜂防治麻楝蛀斑螟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
同一无性系人工林来源于同一单株,具有相同遗传学形态特征,无性系植株上一级枝构件具有形态克隆性和生长重复性,这为研究无性系一级枝生长分布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调查30株桉树无性系DH32-29所有一级活枝的着枝深度(the distance into canopy, DINC)、基径(branches diameter, BD),及其植株系统树高(tree height, H)、胸径(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DBH)、树龄(tree-age, A)等因子数据,应用多重线性回归方法,随机选择20个一级枝枝组及其对应的一级枝样本数据拟合得一级枝数(branches number, BN),枝条累积数量(cumulative number of whorl brancher, CNWB),平均基径(mean branches diameter, BDm)模型。并应用余下数据进行模型检验。拟合结果一级枝条平均基径模型:lnBDm=-0.689+0.268*lnCR+0.248*lnHCB+0.623*lnDINCm (R2=0.747);一级枝条数量累积模型:CNWB=50.727+9.743*HGB+0.340*DBH-6.923*CL+3.622*CW-24.461*HD (R2=0.804);一级枝数模型:BN=-44.545+8.345*HCB+133.873*CR-21.085*HD (R2=0.9)。模型检验结果显示所有模型平均偏差(mean error, ME)和均相对偏差(mean percent error, M%E)的绝对值均在30%以内,均相对偏差绝对值(mean absolute percent error, MA%E)均在9%到42%之间,所有模型的预估精度(prediction precision, P)均在93%以上。在桉树DH32-29无节材培育中可将第一次修枝时间定于造林一年至两年间;也可选择在树龄2a时对无修枝林分进行补修枝。同时可根据不同树龄枝数垂直空间分配指导桉树无性系DH32-29无节材修枝,为桉树修枝技术、无节材培育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掌握河尾山市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植物种类资源、科的分布区类型等,以便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生态效益及其他社会效益。采用样线法与样方法,结合查阅资料及专家检索的方法,对该保护区内野生维管束植物组成及区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该保护区内共有野生维管植物179 科578属999 种,物种丰富度较高;2. 在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中,泛热带分布科数量最多,有43 科;3. 保护区仅有卷柏科(Selaginellaceae)一个优势科超过VFIW 和VFIC 平均数。研究认为区域范围内植物优势科不一定是该植物区系重要值大的科,优势科不足以反映保护区植物区系特征;且该保护区植物物种热带性较强,这与保护区地处南亚热带气候区相吻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