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2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科尔沁沙地沙漠化的形成离不开脆弱的自然条件,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密不可分,且与后者的关系日渐密切。针对沙漠化产生的过耕、过牧、过樵等不合理人类活动,人们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退耕、以草定畜、严禁采伐等。文章通过对典型区的调查和分析发现,针对过度樵采所采取的措施并不全面和彻底,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半农半牧区生物质能的合理利用,使之成为沙漠化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需要在沙漠化防治过程中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科尔沁沙地沙漠化的形成离不开脆弱的自然条件,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密不可分,且与后者的关系日渐密切。针对沙漠化产生的过耕、过牧、过樵等不合理人类活动,人们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退耕、以草定畜、严禁采伐等。文章通过对典型区的调查和分析发现,针对过度樵采所采取的措施并不全面和彻底,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半农半牧区生物质能的合理利用,使之成为沙漠化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需要在沙漠化防治过程中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野外调查和实地记录等方法相结合的基础上,分析了锡林郭勒盟荒漠化土地动态变化规律,以揭示近20年锡林郭勒盟荒漠化的规律,为锡林郭勒盟荒漠化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锡林郭勒盟1990~2010年荒漠化面积呈减小趋势,其中以中度荒漠化为主,轻度荒漠化呈减少-增加-减少的趋势;中度荒漠化呈减少趋势;重度和极重度荒漠化呈现增加-减少趋势,但前者减少的更多,情况趋于好转。(2)锡林郭勒盟荒漠化程度存在明显的区域性,从西南到东北荒漠化程度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特征,东北部部分地区出现恶化现象,东乌珠穆沁旗中部的水域明显变为极重度荒漠化。西南部恶化现象严重,苏尼特左旗、二连浩特市和苏尼特右旗的轻度荒漠化明显变为中度荒漠化。(3)1990~2010年锡林郭勒盟荒漠化面积呈减少趋势,水域面积呈减少趋势,居民工矿用地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阴山北麓荒漠草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春季表土水分的动态监测,对土壤水分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阴山北麓荒漠草原不同土地利用春季表土含水量大部分小于10%;不同耕地利用中,免耕地土壤含水量最高,且第3次采样中土壤含水量增加最明显;已翻耕地第2次采样土壤含水量变化很大;林地较其他土地利用表土水分含量高,且波动幅度较小。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含水量依次为:林地〉草地〉灌丛〉耕地,这主要与土地利用状况和植被覆盖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科尔沁沙地景观格局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本文以1995年和2000年的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利用GIS图像、数据处理功能,获取景观要素图斑,得出图斑的数量、周长、面积等特征,并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计算研究地区的景观指数,通过对景观指数的分析,揭示该地区沙漠化现状及动态。结果表明,研究地区各种类型沙漠化土地总面积37.4万hm2,占总土地面积的39.1%;植被盖度小于30%的较严重沙漠化土地从1995年到2000年以61.0hm2/年的速度扩展;景观破碎度变大,反映出入类活动对景观的干预作用不断增强;沙漠化景观要素的形状指数变化表现出内、缘比变大,不利于沙漠化土地的自然恢复。研究地区沙漠化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2013年起,广汉市被四川省政府确定为全域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区域,为圆满完成目标任务,广汉以推进秸秆市场化综合利用为切入点,建立起“户集、组运、村加工、市场参与、财政补贴”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和农村能源结构的变化,农村秸秆利用问题成为基层政府需要破解的难题。特别是如何应对农民普遍采用露天焚烧秸秆的方式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空气污染的后果。2013年,广汉市被省政府确定为全域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区域。为圆满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广汉采取"疏"、"堵"结合,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建立"农户收集、社组运输、镇村加工、市场参与、财政补贴"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防护林对科尔沁沙地耕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防护林对不同地貌类型耕地的影响,选择科尔沁沙地奈曼旗境内坨耕地和甸耕地,对比分析了在有、无防护林情况下坨耕地和甸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 有防护林耕地土壤理化性质优于无防护林耕地;② 防护林对坨耕地的影响大于甸耕地,其影响在样点1、样点2和样点3都有显现,且在样点1和样点2较为突出,而防护林对甸耕地的影响只在样点1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奈曼旗是科尔沁沙地乃至中国北方沙漠化典型地区。在"RS"、"GIS"技术支持下,对奈曼旗1990年和2000年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监测,在此基础上,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分析奈曼旗1990年、2000年人类活动强度及其变化。在研究期,用生态足迹表示的人类活动强度呈增强趋势,1990年和2000年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为1.0144hm2/人、1.9735hm2/人,表明人类对生态的占用在扩大;奈曼旗生态承载力1990年、2000年分别为2.1760hm2/人、2.2183hm2/人,10年间变化不大;生态有一定程度盈余,1990年、2000年生态盈余分别为1.1616hm2/人、0.2448hm2/人,减小明显;耕地是承载力最高、利用强度最大和生态盈余量减小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研究期耕地的承载力分别为2.0330hm2/人、2.0842hm2/人,分别占生态承载力的93.43%、93.95%,耕地承载的生态足迹分别为0.6111hm2/人、1.6238hm2/人,占总生态足迹的60.24%、82.28%,耕地的生态盈余由1990年的1.4219hm2/人减小到2000年的0.4604hm2/人,说明耕地是当地主要生产性土地、且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该区域在今后发展过程中需要控制土地的利用强度,尤其是耕地的利用强度,以保证当地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0.
沙化草地恢复过程中植被及土壤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已沙化的土地实施保护措施,伴随着绿色植物的恢复,植物群落及土壤质量都会随之得到改善,为了揭示其间的关系,对科尔沁沙地的流动沙丘以及平缓沙地上的植被和土壤进行了调查。在流动沙丘上,首先进行草方格建设,然后播种小叶锦鸡儿,并分别禁牧 14、17、19 a,另有一块样地不做任何处理,比较不同情况下的植被和土壤状况。结果表明:保护时间越长,小叶锦鸡儿越繁茂,草本植物群落也越完善。 0-1cm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速效 N、P、K含量都有增加。但是,植被和 12 cm以下土层的改善是缓慢的,虽然经过了 19 a的保护,它们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半干旱地区的土地作为草地进行利用比较安全,如果用作耕地则有沙化的危险。比较 14 a耕作—1a适度放牧区(A)、5 a耕作—10 a适度放牧区(B)、以及无耕作—15 a适度放牧区(C)这3个区的植被、土壤,发现 A区优势种是一年生植物,B区是根茎类草本植物,C区是丛生草本植物。从盖度、株高等特性反映出的植被状况也显示C区>B区>A区,用于多年连续放牧的C区状况最好。长期用作耕作的 A区、土壤的有机质和速效 N、P、K含量都很少,土质瘠薄。放牧 10 a的 B区,表层土壤有较多有机质和无机养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