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哈尔滨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树名木具有重要的历史、科研、文化价值,了解其分布、数量、生长现状是保护古树名木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研、走访,对哈尔滨市古树名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共有古树名木1 075株,分属9科15属18种,优势树种是榆树Ulmus pumila,961株。在对古树名木树种构成、行政区分布、生境、树龄、胸径和名木情况做具体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哈尔滨市古树名木生长现状,提出严格控制使用融雪剂、加强名木培育意识、大力发展古树名木旅游业、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社区农园通过将农业引入城市,是缓解城市闲置地难以管理利用、社区缺少凝聚力、邻里间缺少沟通交流、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城市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在许多城市有了一些较为成功的实践。通过"共享"的视角对社区农园进行调查研究,并借鉴国内外已有成功案例,旨在汲取已建成实际项目的成功经验,分析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得出营造社区农园的启示与建议。再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数据处理分析等方式,探究影响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农园意愿的因素,得出性别、年龄、对社区管理模式的偏好、对植物景观风格的偏好以及对社区农园的了解度等因素,分别在不同程度上与居民参与社区农园的意愿呈显著相关,为今后我国社区农园的发展建设提供借鉴指导。  相似文献   
3.
选育耐荫高光效的大豆品种是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通过分析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幼苗在正常及荫蔽环境下的叶片形态和光合生理响应差异,揭示其耐荫机制,可为培育耐荫高光效新大豆品种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两种栽培大豆(南豆12、天隆1号)和两种野生大豆(W1、W2)为试验材料,设置自然光和50%遮荫两种光环境,探究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的叶片形态及光合特性对荫蔽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荫蔽胁迫下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比叶重、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Chlb含量均显著低于自然光照。在荫蔽下,栽培大豆的净光合速率、光合色素含量、海绵组织厚度和叶面积变化幅度高于野生大豆,而比叶重和栅海比显著低于野生大豆。野生大豆可以通过维持Chlb含量、增加叶绿素在光合色素中的比例和激发潜在最大光合活性等响应措施提高对弱光环境的适应性。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对荫蔽环境的响应差异可以为今后培育耐荫大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