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铃薯就是一个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全县基本家家户户都种。如果能解决了品种退化的问题,把单产再提高。再加上销售上的保障,这是一个很好的致富渠道。"日前,中共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于幼军深入基层联系点——右玉县进行调研时如是说。  相似文献   
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已成功用于检测柑桔病毒,例如温州蜜柑矮缩病毒(SDV)和柑桔花叶病毒(CiMV)。由于两者在抗原上密切相关,故需要用单克隆抗体做更特异和更灵敏的检验。因此,我们试图研制出SDV的单克隆抗体。依据宇杉等人的方法来提纯SDV病毒粒子,将其与等体积的弗氏完全佐剂相混合,然后注射到8周龄的BALB/c小鼠腹腔内  相似文献   
3.
<正> B.细菌性生物制品炭疽血清 1.成份:用炭疽活菌高免牛获得的血清,加入0.5%石炭酸。 2.使用目的:预防和治疗炭疽病。从注射本血清起,免疫持续2—3星期。 3.用法和用量:皮下或静脉内注射  相似文献   
4.
牛的茨城病     
在日本,1949年至1951年曾有牛的流行热大流行,三年时间发病牛约67万头,死亡达1万头。在此次流行的后半期出现一过性体温升高(40~42℃),呼吸急促,流泪,关节痛疼以及肌肉震颤等牛流行热的症状,这些症状大约持续一周后,突然出现咽喉部或食道麻痹,引起吞咽障碍,以至不能饮水和采食。  相似文献   
5.
7月16~22日,山西省右玉县县委、县政府会同雁北行署科委召开了“右玉县农业发展战略论证会。”来自省内外有关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省、地有关部门的专家教授、及科技工作者共一百人参加了会议。去年十月,右玉县委、县政府新班子成立后,提出了“种草种树,发展畜牧,促进农副,尽快致富”发展农业生产的“十六字”方针和一九八八年提前十二年实现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实施方案。本次会议旨在对“十六字”方针及实施方案的现实性、科学性作充分地论证,以期得出右玉县或类以右玉县的黄土高原地区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为此,会前论证会筹备办公室测算了1984~1988年农业总体规划各项指标;绘制了“右玉县土地利用现状图”、“农业发展规划示意图”和“分项示意图”,编制了《右玉县农业自然  相似文献   
6.
在日本1972—1975年每年夏至冬季不论乳牛或肉牛爆发了全国性产仔异常病,发病的牛约达四万头。这种产仔异常病,表现为原因不明的流产、早产、死产以及先天性畸型或大脑缺损(多没有大脑,颅腔里充满脑脊髓液)。本病发生以来,为了搞清病原,日本兽医学会设立了“牛流行性产仔异常病原调研会”,动物生物制品协会也设立了  相似文献   
7.
江南花糯系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利用糯玉米自交系与沿江及苏南地区长期种植的优质花糯玉米杂交,经过南繁北育,于1997年育成的糯玉米新品种.经四年江苏省特种玉米中间试验及浙江、上海、安徽、辽宁、四川、广东、海南等地试验种植,表现出产量高、肉质厚、糯性强、香味浓、外观美、糯中带甜、不易与普通玉米混淆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前言杉木树干长气根状的须根,一般地说,多见于集约经营,长势旺盛的林分,气根突破树皮,象疙瘩一样鼓起来,长成须根状的东西。另外,长气根的位置在树干的下部,观察的结果,多数长在所谓树干地际附近。  相似文献   
9.
本病是由于IBR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牛急性热性传染病。根据病毒感染部位的不同能引起各种各样的症状,但一般地说,如病名那样,是一种以发热,鼻祸、流泪、咳嗽、呼吸促迫、喘呜等为主徵的上呼吸道及气管疾病。  相似文献   
10.
β-乳球蛋白加压凝胶的生成及其物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在30℃ 、800 MPa压力的作用下, 不同加压时间(5~120 min)和不同浓度N-乙基马来酰亚胺 (NEM,1~10 mmol·L-1)对14%(w/v)的β-乳球蛋白(β-Lg)溶液在pH 7.20条件下形成凝胶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加压时间未对凝胶的硬度和破断应力造成影响。凝胶呈现出类似蜂窝状的多孔网状结构。随加压时间延长,蜂窝状多孔的孔径变大,但其网状结构未受到破坏。在加压时间延长的条件下凝胶保持着高持水力,说明在加压过程中,凝胶内部蛋白质和水的相互作用未产生明显变化。随加压时间延长,用Tris-glycine-EDTA缓冲溶液或含有0.5% SDS和8 mol·L-1尿素的缓冲液溶解凝胶,发现凝胶中蛋白溶解度降低。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显示,在2-巯基乙醇不存在的条件下,除了β-Lg单体以外,还检出二聚物、三聚物、四聚物以及高分子聚合体的染色带。相反,在2-巯基乙醇存在的条件下,只检出了单体。此外,在800 MPa条件下添加10 mmol·L-1的N-乙基马来酰亚胺未导致凝胶的生成。表明在pH中性范围内,加压 β-Lg凝胶,主要是通过SH基的氧化和SH/S-S内部交换反应形成的内部分子间架桥而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