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丘不同部位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对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丘的不同部位沙土含水量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丘3个不同部位的水分垂直变化趋势是一致的,0~60cm含水量变化幅度大,60~100cm变化幅度小,含水量最大值出现在20~60CITI,降雨主要影响60cm以上的沙土水分;(2)3种部位在时间变化上都表现为4~5月含水量最小,从6月开始含水量升高;(3)迎风坡含水量较其他部位大0.65%~0.9%,较背风坡大1.8%~2.5%,其他部位较背风坡大1%~1.7%,且3种地貌部位20~60cm处较80cm和100cm处有较大差异,同时迎风坡的变化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2.
以4个种源(BLG、XS、LJD、JB)的蒙古莸种子培育出的实生苗为试材,对其进行不同温度的处理(3、7、11、15℃),探究不同低温胁迫条件下各种源蒙古莸在不同光强度下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规律,旨在阐明其对光照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导致其PSⅡ反应中心功能下降,更易失活,对光合器官造成伤害;蒙古莸主要通过降低电子传递速率(ETR)并降低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的方式降低光能捕捉效率,减少过剩光能的积累,并以此减弱光抑制带来的伤害;低温胁迫后对光破坏防御能力最差的是LJD种源。  相似文献   
3.
以重瓣榆叶梅带腋芽的茎段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外植体消毒方式、初代培养基激素配比和生根培养基激素配比对重瓣榆叶梅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1)先用75%酒精处理30 s,再使用0.1%升汞溶液消毒8 min或以2%次氯酸钠溶液消毒12 min,外植体感染率最低;2)茎段初代培养最佳培养基为MS+6-BA2.0 mg/L+NAA 0.05 mg/L,诱导率为89.30%;3)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1 mg/L+KT1.0 mg/L,增殖倍数为4.4,且生长状况良好;4)1/2MS+IBA 0.2 mg/L为最佳生根培养基;5)该研究建立了重瓣榆叶梅组培再生体系,为工厂化育苗与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广东省内野生猪笼草集中分布的4个地方进行了群落调查及土壤养分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内野生猪笼草群落热带性质明显,主要分布在相对湿度较高的向阳山坡上,属沼生植被类型,其种群数量较少,群落多样性较低;生长环境的土壤偏酸性,有机质、氮、钾含量都较高,全磷含量较低,沼生性质明显。分析猪笼草的群落学与土壤养分特征,可为其保护和引种栽培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乌兰布和沙漠不同沙地类型土壤水分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对乌兰布和沙漠不同沙地水分状况研究表明 :根据流动沙地土壤水分垂直分布状况可划分为 :表层干沙层、湿度变化层、稳定层 ;白刺灌丛沙堆与流动沙地相似 ,但层次区分与流动沙地略有差异 ;流动沙地各层湿沙含水量均高于白刺灌丛沙堆 ;流动沙地迎风坡不同坡位含水量均呈现 ;坡上部 <坡中部 <坡下部 :固定沙地丘间低地 8月份土壤含水量小于 9月份 ;固定沙地土壤含水量小于流动沙地丘间低地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种源西伯利亚杏果实表型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种源10个家系的西伯利亚杏为试材,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西伯利亚杏的果实、杏核、杏仁、株高与地径共17个表型性状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内蒙古西伯利亚杏的选育及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0个家系间所有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性状的变异系数幅度为0.01~0.28,果重变异系数最大为0.28,地径的变异系数最小为0.01;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4.86%;聚类分析清楚地将10个家系分为3组,散点图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以四子王地区不同带间距柠条灌草复合模式为研究对象,对林地土壤水分的垂直和水平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带间距林地土壤水分的垂直和水平变化特征均存在着很大差异。在水平方向上,16m带间距的土壤水分变化比较平缓;在垂直方向上,5m、10m带间距的大气降水补给并不能满足植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需要消耗深层土壤水分满足植物的生长,而16m带间距由于大气降水的补给,土壤含水量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为蒙古莸在分子水平上提供理论依据,以便对濒危稀有种制定科学的保护策略。本研究下载GenBank数据库公布的蒙古莸叶绿体基因组信息,利用生物信息学对蒙古莸叶绿体基因组进行cpSSR分析。利用MISA软件全面搜索蒙古莸叶绿体基因组SSR分子标记,并对其分析;运用Primer Premier 3.0设计并筛选多态性较好的引物用于后续研究。在全长151 707 bp的蒙古莸叶绿体基因组中,共鉴定出31个cpSSR位点,位点间平均分布距离为4 893.77 bp,其中以单核苷酸重复为主,且主要分布于LSC区,占SSR位点总数的74.19%;其次是四核苷酸重复,分布于LSC及SSC两区,占SSR位点总数的19.35%,分布最少为三核苷酸,仅占总位点数的3.23%。将所有31个位点合成31对叶绿体微卫星引物,通过毛细管电泳检测,最终筛选出8对多态性引物。此外,挑选多态性好的马鞭草EST-SSR引物,扩增结果产生非特异性条带,且与马鞭草扩增片段范围相差较大。基于软件的参数设置,单核苷酸重复数量占比最多,三核苷酸重复占比最少;从31对引物筛选出8对多态性引物,扩增率达100%,多态率为26%;...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小果甜柿’组织培养中的褐化现象,以其组培继代苗为试材,从基本培养基类型、细胞分裂素种类浓度及抗褐化剂种类浓度三个方面,对‘小果甜柿’进行了组织培养中的抗褐化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1/2N)MS、(3/4N)MS和MS基本培养基,DKW培养基褐化最轻,褐化仅限于植株基部,未扩散至整个培养基而引起严重褐化;单独使用细胞分裂素ZT抗褐化效果较好,而单独使用6-BA或ZT+6-BA组合,褐化程度均较重;抗褐化剂AC和核黄素对‘小果甜柿’组培继代苗褐化有抑制效果,PVP对褐化无抑制效果,AC优于核黄素和PVP,但AC和核黄素会抑制植株生长而影响继代增殖。因此,综合而言,以DKW为基本培养基,添加细胞分裂素ZT(2.0mg/L),不添加抗褐化剂时,‘小果甜柿’组培继代苗增殖及抗褐化效果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