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林业   5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黄脊竹蝗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对黄脊竹蝗在林间的空间格局进行测定,并采用刀切法给出了聚集度指标的估计区间,3次设计最优拟合提高了回归模型参数的精度;结果表明,黄脊竹蝗在林间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  相似文献   
2.
栗瘿蜂危害下锥栗叶片中黄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定点定期连续采样结合实验室化学测试, 研究了栗瘿蜂危害不同时期锥栗叶片中黄酮含量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随栗瘿蜂危害期的变化, 不同锥栗品种叶片中黄酮含量均存在着明显的动态变化 从6月中旬起, 各品种叶片中黄酮含量呈上升趋势, 至7月中旬栗瘿蜂幼虫孵化前达到峰值, 初孵幼虫取食危害后含量又迅速下降 幼虫孵化前, 黄酮含量的高低与品种抗性级别表现出一致性, 即抗栗瘿蜂品种叶片中黄酮含量高, 感虫品种叶片中黄酮含量低 初孵幼虫取食危害后, 抗虫品种叶片中黄酮含量下降值远高于感虫品种, 抗虫级别越高, 下降值越大 表明不同时期锥栗品种叶片中黄酮含量的多少与品种的抗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刚竹毒蛾聚集分布原因及密度估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4.
刚竹毒蛾空间格局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福建南平西芹毛竹林防治和不防治标准地长期跟踪调查,采用Lloyd方法和谐波分析方法,对刚竹毒蛾种群(Pantana phyllostachysae Chao)在林间的空间格局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刚竹毒蛾高密度下虫口趋于均匀分布,各世代种群聚集程度与虫口密度负相关,各代成虫产卵、低龄幼虫活动分散、高龄幼虫扩散是空间格局变动的主要原因,反映为空间格局的扩散周期为40d、70d、20d。  相似文献   
5.
锥栗品种抗栗瘿蜂性状的评价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构建锥栗品种对栗瘿蜂抗性的评价指标———抗性指数R:R=-[ mi=1bijXj)] 并据此将建瓯市8个锥栗当家品种对栗瘿蜂的抗性分为5级 ( nj=1  相似文献   
6.
台湾洒灰蝶是无患子树的一种新害虫,在福建一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翌年3月上旬卵开始孵化,4月上旬化蛹,4月下旬始见成虫.卵期278~312天;幼虫4龄,幼虫期26~41天,蛹期10~19天.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体积分数1.0×10-3的40%氧化乐果乳剂、80%敌敌畏乳剂、90%敌百虫晶体或体积分数5.0×10-4的2.5%溴氰菊酯对该虫均有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刚竹毒蛾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1998~ 1 999年在福建南平西芹对刚竹毒蛾自然种群进行了系统观察 ,组建了越冬代生命表以及 5个世代平均生命表 .刚竹毒蛾自然种群存活曲线属 Price A型 ,平均种群趋势指数 I为1 .658,越冬代种群趋势指数 I为 1 .872 ,1~ 2龄幼虫的自然死亡是影响种群的重要因子 ,4龄幼虫至蛹期关键因子是天敌因子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南平市黄脊竹蝗空间分布和发生趋势,选取南平市2001—2021年黄脊竹蝗发生面积作为试验数据,采用方差分析、Man-kendall趋势检验和突变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南平市黄脊竹蝗发生的空间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南平市的南部和北部,占总面积的89.8%。南平市黄脊竹蝗年均发生面积约1674 hm^(2),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不显著;延平区、武夷山市和顺昌县发生趋势下降不显著,建阳区和建瓯市发生趋势下降显著,邵武市发生趋势上升不显著,浦城县和松溪县发生趋势上升显著。黄脊竹蝗发生趋势在2007—2008年发生突变,突变前黄脊竹蝗发生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不显著;突变后黄脊竹蝗发生呈持续下降趋势,2008—2010年下降趋势不显著,2011—2021年呈显著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采用森林生态功能评价的计算方法,以南平市2011年和2020年森林资源档案数据作为研究基础,通过数据处理和计算,获得具体小班的森林生态功能等级,利用GIS空间叠加的连接和联合功能,对两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其变化。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计算结果及其变化的特征,即研究区的前后期变化整体呈向“中”和“好”上升趋势,但也存在个体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并对研究方法的重点和方向提出了相关的问题和思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