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篇
林业   9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7篇
  1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重瓣百合'Thalita'为试材,采用4个不同浓度(10、20、40、80 mg·L-1)的GA4+7+氯吡脲(1∶1),对其进行叶面喷施处理,以清水为对照,测定其株高、茎粗、叶面积等指标,探讨GA4+7+氯吡脲对重瓣百合'Thalita'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其推广提供参考.结果 表明:20 mg·L-1 GA4+7+氯吡脲对'Thalita'花苞直径和叶面积促进作用最大,分别比对照高14.18%和55.13%,均达显著差异;茎粗随着GA4+7+氯吡脲的浓度升高表现出一定抑制作用;20 mg·L-1GA4+7+氯吡脲在花苞开放率和花期上综合效果最好;80 mg·L-1 GA4+7+氯吡脲对'Thalita'株高促进效果最好,比对照高2.67%;所有处理组种球鲜质量和根长均比对照低,其中20 mg·L-1 GA4+7+氯吡脲效果最为明显,分别比对照低36.77%和48.18%,均达显著差异.综合比较来看,20 mg·L-1 GA4+7+氯吡脲对重瓣百合'Thalita'生长影响最大,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芒果核仁是芒果加工的副产物,其中脂肪含量达9.0%~13.1%(干基),从中提取的核仁油是一种优质油脂,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及开发利用前景。本文主要从芒果核仁油理化性质、脂质组成及开发利用等方面总结归纳近年来的科学研究进展,并与可可脂、类可可脂的甘油三酯组分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了芒果核仁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杨和沙林杨为对象,检测其在未受害和受害状态下树皮和木质部的生化物质含量或活性,从生化角度探讨2树种的抗虫机制。结果表明,未受害新疆杨树皮糖含量最高,受害沙林杨木质部糖含量最低;蛋白含量在受害新疆杨木质部最高,在未受害沙林杨木质部最低。在未受害情况下,沙林杨树皮中槲皮苷和白杨甙含量均高于在新疆杨树皮中的含量,而亚麻木酚素和类黄酮含量均低于在新疆杨树皮中的含量;沙林杨木质部的总酚含量高于在新疆杨木质部的含量。受害后,除单宁和类黄酮外,其他次生代谢物在沙林杨树皮中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新疆杨树皮中的含量;沙林杨木质部的毛蕊花糖苷含量显著高于新疆杨木质部,白杨甙和总酚苷则相反。防御酶类测定结果显示,未受害沙林杨树皮中的SOD酶活性低于新疆杨中的活性,而PPO酶相反。受害后,沙林杨树皮中的PAL和木质部的PPO酶活性分别显著低于在新疆杨树皮和木质部中的活性;沙林杨树皮中的SOD活性显著低于其在木质部的活性;POD酶在沙林杨受害树皮中的活性最高,在受害木质部中的活性也显著高于在未受害木质部中的活性。因此,沙林杨树皮和木质部中的POD和SOD酶与防御天牛危害有关,新疆杨受害木质部中的PAL和PPO酶升高与光肩星天牛的钻蛀有关。  相似文献   
4.
以亚洲型重瓣百合Tiny Double You为试验材料,栽培过程中分别施入9株含ACC脱氨酶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以清水为对照,通过测定株高、茎粗、叶面积、乙烯释放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探讨含ACC脱氨酶的PGPR对Tiny Double You生长及采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XG菌株对株高、茎粗、瓶插寿命效果最优,分别比对照高5.65%、2.76%、18.18%;F菌株对叶片数及种球品质促进作用最大,叶片数、种球鲜质量、周径分别比对照高7.03%、12.10%、31.71%;G俏W6菌株对MDA含量、POD活性影响最大,凋谢期MDA含量及POD活性分别比对照低55.56%、64.04%;G卡Wa菌株对花期SOD活性的效果最佳,单朵、整株花期分别比对照高20.00%、14.80%,并且能提高SOD酶活性。综合比较来看,XG菌株的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以舟山群岛的普陀樟(Cinnamomum japonicum var.chenii)新鲜叶片为实验材料,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普陀樟SRAP-PCR反应的Mg2+浓度、dNTPS、Taq DNA聚合酶、引物和模板DNA用量5因素组合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适于普陀樟的SRAP-PCR反应体系(20μL)为2.5 mmol/L Mg2+、0.2 mmol/L dNTPs、1.5 U Taq DNA聚合酶、0.4μmol/L引物、10 ng模板DNA、2μL 10×PCR buffer,该体系位点清晰,扩增稳定;利用该反应体系从100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多态性好的引物24对。  相似文献   
6.
鸡输精间隔时间对受精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精间隔时间分为3、5、7及9天。试验结果表明,以5天组受精率、孵化率及健雏率最高,经方差分析,差异极显著(P<0.01)。3天组次之,其次是7天、9天组。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典型的7种热带油料作物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7种热带油料作物的种植生产、用途以及加工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7种热带木本油料资源概况、脂肪酸组成及脂类伴随物以及主要加工产品等。分析了当前我国热带油料作物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加工技术改进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解决我国热带木本油料产业存在的关键问题提供研究思路,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热带木本油料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人参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宿根性药食两用植物,素有百草之王和灵丹妙药之美誉。传统的伐林栽参模式使森林生态破坏严重,随着新时代生态农业发展思想的提出与落实,现有的人参产业发展模式正面临着严峻挑战,调整、创新人参种植方式已势在必行。非林地种参是未来参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土壤改良、土壤消毒杀菌和灭虫、土壤微生物区系调整等措施,使土壤具有适宜理化指标,达到能够栽培人参并获得较高产量和效益是非林地种参的基本技术路径。按照非林地种参的技术路线,我们开展了白浆土农田地不同玉米秸秆施用量栽参试验,现将试验效果总结如下,旨在为非林地种参技术的推广提供例证。  相似文献   
9.
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对农作物产量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林草植物对外界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挖掘林草植物抗逆基因,分析其抗逆机制已经成为当下的研究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生物测序技术研究植物抗逆的分子机制已成为当今植物逆境生理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其中转录组测序(RNA-seq)研究是揭示植物抗逆机理以及筛选抗逆基因的主要研究技术。以Roche/454、Illumina/Solexa和ABI/SOLID为代表的二代测序技术(NGS)发展迅速,相较于传统测序手段具有成本低、测序时间短、高通量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全基因组、RNA-seq和miRNA测序等研究。因此,RNA-seq技术可加快林草植物抗逆机制的研究和抗逆基因资源的挖掘,从而为农作物、优良林草植物抗逆性遗传改良和新品种培育奠定基础。本研究详细介绍了近年来NGS技术在林草植物应对病虫害、高温、冷害、盐、干旱以及土地贫瘠等方面的转录组学的研究进展,最后针对转录组测序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试验对已筛选的11株瘤胃源芽孢杆菌的产酶活力、耐酸、耐胆盐和抑菌活性及菌株间相容性进行研究。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测定纤维素酶的活力,涂布平板计数法测定菌株的耐酸性、耐胆盐等特性,牛津杯法测定抑菌活性,滤纸片法进行室内相容性试验。结果显示,菌株T-2、T-3和T-10产纤维素酶的酶活力较高;菌株T-2、T-5、T-7、T-8和T-9表现较强的耐酸能力;菌株T-4、T-5、T-9和T-11表现较强的耐胆盐能力。菌株T-4和T-7对副溶血弧菌的抑菌活性较强,T-7对产气杆菌的抑菌活性最强,T-5、T-9、T-10对大肠杆菌抑菌活性较强,而T-3对藤黄八叠球菌指示菌的抑菌性最强。室内相容性试验结果表明,11株芽孢杆菌部分菌株之间存在颉颃作用,由此筛选出优良菌株的复配组合,抑菌可能的最优复配组合为T-3、T-4、T-5;T-3、T-4、T-10;T-4、T-5、T-10;T-3、T-7、T-10。纤维素酶活力较强时可能的最优复配组合为T-2、T-3、T-5;T-2、T-3、T-10;T-2、T-5、T-10;T-3、T-5、T-6;T-3、T-5、T-10。本试验可为动物饲料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