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林业   11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育苗是小辣椒生产这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它是在气候条件不适合小辣椒生长时,人为地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条件。来培育适龄壮苗,从而达到延长生育期、高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以辽宁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林松沫蝉(Aphrophora flavipes Uhler)若虫为对象,采用人工喷洒乙酰甲胺磷、氟氯氰菊酯、毒死蜱、丙溴辛硫磷等4种化学药剂进行该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氟氯氰菊酯5.7%水乳剂15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生态建设是指人类有目的地对自身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森林、大气、淡水、海洋和土地等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改进的活动;多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一直致力于林业生态建设,并提出“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全省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建设目标,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的林业建设。  相似文献   
4.
茄果类蔬菜常因青枯病、枯萎病、茎基腐病等而“死棵”,多以茎基腐病发生为主,其发病原因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过去40年,辽西北农田防护林作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辽宁生态环境建设与改善、保障农业稳产高产、缓解用材矛盾、提升农田的综合生产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些年来,辽西北地区大部分林带或进入过熟期或已不同程度的发生衰退,亟须针对不同的类型原因和程度等开展更新改造工作。文章根据多年研究和近年更新改造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1)激活管理方法,确保责任明确、落实到位;(2)科学应用更新改造的主要技术,确保栽得活、质量高;(3)创新经营机制,确保管得好、留得住。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辽西地区玉米秸秆还田覆膜对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在大田中设置了玉米秸秆不同还田量的试验。试验设计为4个秸秆还田量水平,对照为秸秆不还田。结果表明:不同秸秆还田量各处理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对照比较都有明显提高,而且除了600 kg.hm-2还田处理外,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同一个处理土壤各层次之间的含水量多数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或者极显著水平,且总体趋势表现为表层含水量低于中下层。但综合来看,还田量12 000 kg.hm-2效果最佳,适合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章古台沙地樟子松、赤松、油松等3种不同针叶树种天然更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针叶树1年生天然更新强度分别为3 594~5 133、20 300~50 000和8 300~13 900株.hm-2;赤松天然更新的强度好于油松,油松好于樟子松;樟子松天然更新1年生幼苗较难越冬,经覆盖后幼苗越冬成活率达66%;赤松、油松1年生幼苗相对较易越冬,越冬成活率分别为17.20%和20%,经覆盖后幼苗越冬成活率分别为54.94%和51.28%。因此,应采取人工促进措施进行樟子松、赤松、油松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8.
种植地的选择旱半夏喜温和湿润气候,耐寒耐阴,适合山坡、平地栽培。可与果树间套种,也可与玉米、油菜、小麦等高秆植物间作。以沙质土壤种植最佳,重粘土,低洼积水地块不宜种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章古台沙地樟子松、赤松、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规律、密度、生长指标的测定及覆盖对其1年生幼苗越冬保存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种松树人工林更新方式主要为林隙翌新和林缘更新,赤松有林下更新。降水量的大小显著影响天然更新密度和越冬保存率,降水量大的年份天然更新密度大、越冬保存率高。试验地内1年生幼苗天然更新的密度大小为赤松〉樟子松〉油松;自然越冬保存率大小为油松〉赤松〉樟子松。围封区内自然越冬存活下来的2年生以上幼树天然更新的密度大小为赤松〉油松〉樟子松。7年生林缘天然更新3树种生长指标大小分别为树高——赤松〉油松〉樟子松,地径——油松〉樟子松〉赤松,侧枝数和枝条总生长量——油松〉赤松〉樟子松。1年生幼苗经覆盖后越冬保存率远高于未覆盖的,因此应采取覆盖等人工促进措施,保证樟子松、赤松、油松1年生幼苗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黄淮南片小麦区试38个参试品种在10个不同试点的沉降值测定分析表明:达强筋标准的品 种有陕农981、藁麦8901、郑麦3666、西农979、新9408、豫麦34、PH6911、郑麦005;接近弱筋的品种有郑麦004、 轮选987、旱抗1号;其余品种为中筋类型。在优质小麦生产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品种,但不同生态条件对品种 品质的表现影响也很大,品质表现最好的试点是陕西富平,其次是河南新乡、安徽涡阳、江苏徐州、陕西杨凌。 品质表现最差的是河南周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