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从福建省(1998—2014年)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面积、范围和程度3个方面建立风险概率模型。分别分析森林病害和虫害的发生情况、发展趋势,并选取年发生总面积和发生率2个指标对森林病虫害发生风险的范围和程度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福建省森林病害与虫害发生严重,其中森林虫害发生面积较大,发生程度较高;(2)轻度和中度森林病害年发生面积之和的平均值为3.1万hm~2,年发生面积在平均值以上的概率为50%左右,重度森林病害年发生面积1 910~2 300 hm~2的周期为3~5 a,重度森林虫害年发生面积超过1万hm~2的概率为72.508%;(3)森林病虫害的各指标波动与其发生总面积的波动趋势和频率不一定完全一致,其中重度森林病害年发生面积所占比例波动较大且具有上升趋势;(4)森林病虫害年发生总面积和发生率在各自平均值以上的概率均为50%左右。  相似文献   
2.
基于改进突变级数法的中国森林火灾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改进的突变级数法对中国森林火灾进行评价,了解森林火灾受灾程度和损失情况,为中国森林火灾防灾减灾工作、灾后经济补偿和保险赔偿等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根据我国森林火灾2000-2014年的统计数据,在当前国内外森林火灾研究成果基础上,构建包括受灾森林面积、森林资源损失价值、人均损失价值等17个森林火灾损失评价指标的我国森林火灾评价体系,并分析常规突变级数法在指标重要性排序中存在的主观性和综合值偏高的不足,利用改进的突变级数法对中国森林火灾损失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1)我国2000-2014年总共发生森林火灾119 169次,累计伤亡人数1 747人,累计经济损失8 092 960万元。(2)森林火灾评价体系的A层指标有3个,其重要性排序依次为综合损失、经济损失和实物量损失;B层指标有6个,其重要性排序依次为综合损失、费用损失、资源损失、灾次伤亡、人工设备和林地损失;C层指标有17个,其重要性位居前3的是立木资源损失价值、出动扑火车辆和伤亡人数。(3)各年份综合值调整前后相差较大,初始综合值集中在[0.8,1],而调整后的综合值分布在[0,0.8],调整后综合值的等级和大小更具有可比性。(4)受灾最严重的2006年综合得分为0.745,受灾最轻的2001年综合得分为0.100,二者相差0.645分,不同年份森林火灾评价值差异明显。(5)我国2000-2014年森林火灾总体损失较为严重,且各年损失波动剧烈。【结论】改进的突变级数法解决了常规突变级数法在多层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的不足,结果更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福建省1987-2013年的气象灾害受灾面积(主要有水灾、旱灾、风雹灾、冷冻灾)和林业产值等资料,运用传统灰色关联度法和基于距离分析的改进灰色关联度法分析林业气象灾害对林业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传统的灰色关联法和改进的灰色关联法结果具有一致性,各主要灾害对林业经济影响的大小顺序均为水灾 > 旱灾 > 冷冻灾 > 风雹灾,但基于改进的灰色关联法中各关联程度有所提高,且综合影响度提高了0.4%。文章还据此提出各种气象灾害的防御治理建议,从而为福建省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基础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