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地理种群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的控制潜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为寄生玉米螟卵的优势种,其寄生能力无论在实验室,还是在大田均是最好的。但由于玉米螟赤眼蜂只嗜好寄生小粒卵,因此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而利用人造卵繁殖寄生玉米螟的松毛虫赤眼蜂品系来防治亚洲玉米螟,其田间卵块与卵粒寄生率可达到79.64%和65.44%,对玉米螟的发生起了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赭色松毛虫在浙江西部拔海300-600米的次生林中为害马尾松,针叶食光后亦取食松梢及树皮。一年发生二代,以4-5龄幼虫在针叶丛中或树皮裂缝中越冬,3月上旬开始活动取食,4月及7月为越冬代及第一代幼虫猖獗为害期。第二代幼虫子11月下旬越冬,老熟幼虫下树在灌木杂草丛中结茧,可人工采茧防治;3龄前幼虫期用“621”烟雾剂防治,效果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3.
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 Mats-umura在浙江为害马尾松,1963年大发生于开化县,猖獗为害面积达3万余亩,部分受害树木死亡.嗣后继续蔓延,1965年在淳安县与马尾松毛虫D.Punctatus Walker及少量松茸毒蛾Dasychira axutha Collenette混杂发生达36万亩,许多片松林针叶被吃光,形同火烧,因此已成为本省马尾松的一个重要害虫,直至近年仍不断有所发生,1976年开化县林场发生面积近4,000亩.为此,笔者曾对思茅松毛虫做了一些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松毛虫是松林的大害虫。现已查明我国共有26种松毛虫,其中台湾省有12种——阿里山松毛虫Dendrolimus arizaha(Wileman)和花缘松毛虫D.inouei Lajonquiere(大陆尚未发现)大陆24种。但发生面积大,为害最严重的仅8种,它们是落叶松毛虫D.superans(Butler)、赤松毛虫D.spectabilis(Butler)、油松毛虫D.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马尾松毛虫  相似文献   
5.
由文献整理出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 Walker 各虫期天敌194种(暨亚种和变种),其中寄生蜂73种,寄蝇12种,捕食性昆虫15种,食松毛虫鸟类77种,其他  相似文献   
6.
植物源农药及其安全性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7  
应用高科技手段从植物体提取和寻找植物体产生的对有害生物具有特异性抑制作用的物质 ,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 ,使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开发利用开拓了广阔前景 ,对植物源农药的安全性和环境相容性的评估要求也更加严格。  相似文献   
7.
由文献整理出马尾松毛虫 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 各虫期天敌202种(暨亚种和变种),其中寄生蜂69种,寄蝇12种,捕食性昆虫15种,食松毛虫鸟类88种,其它捕食性动物5种,病原真菌5种,病原细菌5变种,病毒3种,分类别按字母顺序列出。过去误订的种类未收入本文,例如广赤眼蜂 Trichogramma evanescens、螟黄赤眼蜂T.chilonis、费氏大腿蜂 Brachymeria,fiskei 等。  相似文献   
8.
北京蔬菜害虫天敌名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记录北京蔬菜害虫原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11纲22目89科327种(包含45变种、变型),其中246种是以蔬菜害虫为寄主的新记录.文末附重寄生蜂10科23种.  相似文献   
9.
化学农药的使用当前还是防治鳞翅目蔬菜害虫的主要手段。就近五年的统计(见附表),应用的杀虫剂种类达60种以上,除掉不应该用于蔬菜作物的极毒、高毒种类及六六六、滴滴涕等禁用的长残效有机氯农药之外,目前及若干年内可实用的种类仍在42  相似文献   
10.
过去对于防治害虫有句通俗的口号,叫作"治早治小治了",也就是说对于害虫的防治应抓住发生初期虫口尚不多的时期,最大限度地去控制其发生发展.所以,对于菜青虫在田间的发生,应密切注意观察其种群动态,一般在甘蓝幼苗2叶期百株有虫5头以上、苗期(6~8叶)百株有虫15头以上,团棵期(10~24叶)百株有虫50头以上,成熟期(24叶以上)百株有虫200头以上,即应打药.菜青虫共有5龄,应抓住1~3龄幼虫为主时打药.此外,菜青虫每日有两次取食高峰,上午约在9时前后,下午约在4时前后,此时幼虫活跃在叶表,喷洒药剂极易触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