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8篇
农学   6篇
  3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南、北盘江流域(贵州部分)土地退化类型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珠江上游南、北盘江流域(贵州部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流域土地退化成因,原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只是导致土地退化的一个方面。而人为活动才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因素。根据土地退化的成因、结果,将珠江上游南、北盘江流域(贵州部分)土地退化划分为:土壤侵蚀、石漠化、土地贫瘠、土壤污染、土壤破坏五种类型,并提出了退化土地的管理及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2.
艾纳香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适生区内遗存的艾纳香品种进行生长及艾粉提取率试验 ,结果表明 :艾纳香人工种植以第 2~ 3年产量最高 ;栽培驯化会促进艾叶中艾粉的积累和龙脑含量的提高 ;艾纳香的生产种植首选大艾 ,其次为马耳艾。  相似文献   
3.
为马尾松无性繁殖提供新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树龄、修剪时间、枝条直径、修剪长度、截顶位置和外源激素等因素对马尾松针叶基潜伏芽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针叶基潜伏芽萌发所需的时间与温度呈反相关关系,温度越高,萌发时间越短。萌发数量与树龄呈反相关关系,树龄越小,萌发的穗条数越多;与枝条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54。不同浓度的IAA、GA3及6-BA处理后马尾松针叶基潜伏芽长成的穗条平均数量、长度和直径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4.
桉属不同遗传水平材料在贵州南部冻害调查与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桉树遭受2008年1~2月期间特大雨雪凝冻灾害后的冻害情况进行较全面调查。调查结果结合气候、树种/种源、环境、经营措施等对桉树冻害形成的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所处的气候带类型、地理环境、年平均温度以及凝冻发生的程度,初步提出了桉树在贵州适宜发展的区域、栽培树种和经营技术措施等,为今后贵州桉树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应用trnL-F序列分析方法,对贵州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内的杜鹃属进行了系统发育关系与开花性状研究和分析.从分子水平分析了杜鹃花属中马银花亚属、映山红亚属、杜鹃亚属、糙叶杜鹃亚属、常绿杜鹃亚属等5个亚属的系统发育关系;从常绿杜鹃亚属的参试物种中分析了3个不同颜色的聚合群及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从遗传物质的重组和分离的视角对红色、白色和粉色不同聚合群的生殖关系提出了两个假设.  相似文献   
6.
收集适性区内遗存的艾纳香品种进行生长及艾粉提取率试验,结果表明:艾纳香人工种植以第2-3年产量最高;栽培驯化会促进艾叶中艾粉的积累和龙脑含量的提高;艾纳香的生产种植首选大艾,其次为马其艾。  相似文献   
7.
对174个桉树无性系在黔西南的生长进行研究,测定性状包括7月生树高以及20月生和34月生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结果表明:无性系间的差异在各生长性状上均达极显著水平;性状广义遗传力为0.21~0.46,表明早期生长受低到中等程度的遗传控制;生长性状间表型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初选出6个优良的尾叶桉×细叶桉杂种无性系,34月生保存率和平均单株材积均不低于对照DH32—29,为当地无性系中试提供了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FloraofChina》voL7的新分类系统,对贵州原生木兰科植物的种类资源进行了整理,结果是:贵州有原生木兰科植物9属44种,分别占中国原生木兰科植物属和种的75%和39.3%,属和种的资源在全国仅次于云南省。  相似文献   
9.
以最新编制的1/20万贵州南、北盘江流域土壤侵蚀现状图和图斑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土壤冲刷形成石漠化的现状、危害、分布规律。将土壤侵蚀现状、土壤侵蚀潜在危险性分布,结合自然-社会经济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方向,把贵州南、北盘江流域划分为五个土壤侵蚀区。并提出了各区水土保持措施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贵州南,北盘江流域土壤侵蚀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