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6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
记述了Pityogenes conjunctus Reitter、六齿小蠹、落叶松八齿小蠹、十二齿小蠹、红脂大小蠹、迹地吉丁、巨胸虎天牛、双条杉天牛、烟角树蜂、臭椿沟眶象等在承德的生物学特性和对移栽大树的危害特性。  相似文献   
2.
松阴吉丁在河北承德1a发生2代,以幼虫在木质部内越冬。翌年4月开始活动,4月底至6月越冬代成虫羽化,羽化盛期在5月。7月初第2代幼虫老熟化蛹,7月中旬至8月第1代成虫羽化,盛期在8月上中旬,10月中下旬第2代幼虫开始越冬。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芍药切花“杨妃出浴”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不同浓度蔗糖(10 g/L、20 g/L、50 g/L)及甘露醇(100 mM、250 mM、300 mM)处理对芍药切花花朵开放进程、开花级数及花径增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蔗糖浓度梯度对花朵开放均有一定促进作用,其中20 g/L的浓度效果最好,可作为今后配置芍药切花保鲜液的优选浓度。不同浓度的甘露醇处理均对芍药切花瓶插品质有负面影响,其中100 mM的处理浓度影响相对较小,但花朵在盛开之前也已经衰老,其余两个处理浓度直接导致了花朵无法开放。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进一步提出改善芍药切花的保鲜措施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2014-2017年在河北省采用室内饲养结合野外观察的方法总结危害杏树Armeniaca vulgaris Lam.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枝干的天牛科害虫——圆尾弧胫天牛Callimus(Nathriopterus)shensiensis(Gressitt, 195l)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该虫在河北承德1 a 1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植物木质部蛀道末端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陆续化蛹,成虫5月上旬开始羽化,盛期在5月中下旬。并据此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5.
广泛调查证实,大树移栽的直接致死原因是危害树木韧皮部的蛀干害虫,在承德主要有:Pityogenes conjunc-tus Reitte(r暂无中文名)、六齿小蠹、落叶松八齿小蠹、十二齿小蠹、红脂大小蠹、迹地吉丁、巨胸虎天牛、双条杉天牛、烟角树蜂、臭椿沟眶象等,对油松、落叶松、云杉、白桦、五角枫、臭椿等大树移栽危害甚大,可致树木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6.
记述采自中国境内危害白榆的突瓣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一新种:白榆突瓣叶蜂 Nematus pumila Liu,Li & Wei,sp.nov.。该种幼虫取食白榆的叶片,当虫口密度较大时,可将寄主叶片蚕食殆尽,对寄主产生严重危害。本研究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鉴定、监测与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新种与申氏突瓣叶蜂 N.sheni Wei,1999十分相似,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新种上唇、前胸背板和翅基片完全黑色;前足胫节、中足胫节基部3/4和后足胫节基部3/5白色;单眼后区宽长比为1.9;前翅无Rs脉;锯腹片15锯刃,锯刃内侧亚基齿明显,外侧亚基齿粗大;1-11节缝具刺毛带,刺毛带最宽处约2/3于锯节宽;锯根0.7倍于锯端;申氏突瓣叶蜂上唇黄白色;前胸背板后缘、翅基片基小部黄褐色;前中足胫节腹侧大部和背侧基部1/4、后足胫节基部1/3黄白色;单眼后区宽长比约等于3;前翅Rs脉痕状;锯腹片23锯刃,内齿亚基齿不明显,外侧亚基齿细小;2-15节缝具刺毛带,刺毛带最宽处约1/3于锯节宽;锯根0.4倍于锯端。采用DNA试剂盒法提取了新种基因组DNA,测序获得COⅠ基因序列,长度为810 bp。另外,从GenBank数据库中下载突瓣叶蜂属、槌缘叶蜂属、厚爪叶蜂属已知种类COⅠ序列10条,与新种序列构成COⅠ序列数据集,分析其碱基组成,结果显示: A+T含量均大于G+C含量,且均高于65%;基于贝叶斯法构建了COⅠ基因系统发育树,树图结果显示:白榆突瓣叶蜂与突瓣叶蜂属内其他6个已知种聚为一支,构成单系群。分子分析结果与形态鉴定结果一致,均支持新种成立。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湖南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昆虫模式标本室。  相似文献   
7.
李猷  林伟  唐也  HULCR Jiri  高磊 《植物保护》2020,46(3):147-151
松树材小蠹Xyleborus festivus Eichhoff是东南亚地区为害松属植物的重要害虫,为掌握该虫在中国南方的发生情况及其共生真菌种类,本文通过检视标本馆标本和野外调查,并对采集的标本携带的真菌进行分类培养,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获得的真菌种类进行鉴定。本文提供了松树材小蠹的鉴别特征,记录了其在中国南方的发生情况、地理分布、寄主等,同时分离出共生真菌7种,并确定其储菌囊中的优势真菌——Raffaelea cf.arxii。松树材小蠹对寄主植物的危害极有可能引起或加速其他病害发生,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用绿色威雷、绿色威雷Ⅱ代30、60、150倍液和松毛虫长效阻杀剂在榆树胸高处喷或涂30cm的闭合环防治越冬后上树的榆紫叶甲,效果达到84.6%99.8%,且其杀虫持效期可完全覆盖榆紫叶甲越冬成虫盛期,生产中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