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林业   14篇
  1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人工清除萧氏松茎象寄主流脂对其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萧氏松茎象的种群密度有明显的影响,试验区的有虫株率平均下降了37.2%,平均相对防治效果达49.1%。防治后试验区和对照区有虫株率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昆山市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昆山市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从空间上将全市湿地保护与利用划分为西北部湖荡湿地景观区、北部水产养殖湿地景观区和南部水乡古镇特色湿地景观区3个保护与利用功能区,提出了健全湿地保护等级体系、加快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健全湿地公园体系、健全湿地污染整治体系等湿地保护体系建设措施,并从组织管理、法制建设、生态监测、资金保障、宣传教育、风险控制等角度提出了实现全市湿地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于FORECAST模型模拟造林密度对杉木人工林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FORECAST模型模拟了不同造林密度对杉木人工林固碳的长期影响,达到优化经营杉木人工林的目标。研究表明,随着杉木造林密度的增加,地上生物碳储量、地下生物碳储量、总生物碳储量、土壤有机碳储量、总碳储量都在增加,但密度超过3333株/hm~2后趋于稳定;当密度为1667~2500株/hm~2时每个轮伐期内的总生物碳储量都在减少;高密度造林会引起种间对光、水、肥等竞争的加剧,不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碳积累。根据立地条件的不同,杉木人工林适宜的造林密度应为2500~3333株/hm~2。  相似文献   
4.
简述万年县地理位置、生物多样性和城市绿化现状等基本概况,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万年县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进行探讨研究,提出规划目标和保护措施,以使生物多样性得到切实保护,初步建成稳定、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5.
简述绍兴县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森林资源及森林经营等基本概况,分析绍兴县森林资源特点,针对森林资源特点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成功经验在江南水乡或类似区域的县域森林可持续发展中得到借鉴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江南水乡平原绿化树种选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国各地平原绿化建设的兴起,平原绿化树种选择以及植物配置等相关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绍兴县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通过从防护林、景观林、村庄绿化、道路绿化、水系和农田林网、沿海基干林带、矿区宕口复绿等方面对该县平原绿化树种的选择进行探讨,以期成功经验在江南水乡平原区或类似区域的绿化建设中给予借鉴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水源涵养林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2009年至2014年间上海市水源涵养林面积、空间布局、森林资源结构和功能及其动态变化情况等,结果认为,上海市水源涵养林存在规模偏小、布局不合理、森林结构较差、森林综合功能未得到有效利用等问题,并从扩大水源涵养林面积、优化空间布局、提高森林质量、充分发挥水源涵养林多种功能等角度探讨了推动上海市水源涵养林健康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果子沟林场三维建模与可视化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了提高森林景观模拟的真实性和实用性,为森林景观规划和森林经营管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以新疆霍城县果子沟林场作为试验区,以林区内主要树种雪岭云杉为树木建模对象,以小班为单位对果子沟林场进行三维可视化模拟。通过外业测量获取林木的树高、胸径、冠幅以及冠高等测树因子。从冠形和叶片角度入手对雪岭云杉的外形特征进行分析。使用单曲线方程对冠形进行模拟,使用泊松分布模型模拟树叶在树冠内的分布情况。然后,使用林相图提取小班边界。利用外业调查数据和CTS系统构建不同形态的树木模型。通过林分分布规则、小班属性以及林场内植被分布规则对林木的空间分布进行模拟。最后,使用SQL SERVER 2005作为数据管理平台,使用八叉树作为三维场景管理,结合LOD、视点替换、及地形分页等三维场景渲染及优化技术,对果子沟林场进行三维可视化模拟。模拟面积达300 km2,平均帧率20 FPS以上。[结果]模拟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小班的空间分布格局,直观地体现出小班内部林木的空间位置分布,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杨树人工林皆伐对滩地蒸发散和产流的影响。[方法]基于涡度相关系统对长江滩地杨树人工林皆伐前后水汽通量连续3年(2010―2012年)的观测数据,通过对比皆伐前、后气候条件相似的2个时段(1整年)的蒸发散,揭示皆伐后研究区蒸发散的变化,并基于水量平衡反推研究区产流的变化。[结果]皆伐后土壤温度和水位上升,土壤表层含水量全年均值减小约0.03;研究区蒸发散皆伐前、后具有相似的日变化规律和季节动态特征,但皆伐后的全年蒸散量仅为皆伐前的66.3%;皆伐后研究区产流率(产流量/降雨量)从皆伐前的0.53上升至0.62;皆伐前、后7、8、12月的干旱指数(潜在蒸发散/降雨量)均大于1,其他时期均小于1。[结论]滩地杨树人工林皆伐后滩地蒸发散减少而产流率增加,加剧夏季干旱的可能性有所降低,但洪水爆发期间削减洪峰的能力也减弱。  相似文献   
10.
以赣西南杉木实生林和萌芽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化学分析方法,揭示了不同龄组实生林和萌芽林的碳储量分配特征,为其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龄组杉木实生林乔木层碳储量均高于萌芽林乔木层碳储量。杉木实生幼龄林乔木层碳储量为9.63t/hm~2,中龄林为42.14t/hm~2,近熟林为69.15t/hm~2,成熟林为105.21t/hm~2;年均固碳量分别为1.69,2.63,3.01,3.39t/hm~2,不同龄组的树干碳储量分别占整个乔木层的50.36%,70.60%,73.86%,77.58%。杉木萌芽幼龄林乔木层碳储量为8.42t/hm~2,中龄林为23.58t/hm~2,近熟林为48.54t/hm~2,成熟林为75.26t/hm~2;年均固碳量分别为1.21,1.57,2.11,2.59t/hm~2,不同龄组的树干碳储量分别占整个乔木层的54.28%,66.12%,71.92%,73.70%。杉木实生林和萌芽林的土壤碳储量均是中龄林最低,成熟林最高。实生林各龄组土壤碳储量大小为:成熟林(153.21t/hm~2)近熟林(138.17t/hm~2)幼龄林(128.30t/hm~2)中龄林(113.11t/hm~2)。萌芽林各龄组土壤碳储量大小为:成熟林(154.03t/hm~2)近熟林(138.28t/hm~2)幼龄林(130.20t/hm~2)中龄林(117.05t/hm~2)。在密度相近的情况下,除幼龄林外,同一龄组的萌芽林总碳储量均小于实生林。同一龄组实生林和萌芽林的乔木层碳储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总碳储量幼龄林与中龄林无显著性差异,近熟林与成熟林有显著性差异。引起杉木实生林和萌芽林碳储量分配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是生长规律和经营管理的不同。总体而言,萌芽林的林下植被组成丰富,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的固碳能力较强,在水土保持功能方面要优于实生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